读唐颖《上东城晚宴》
文/妙真
男人和女人是两种动物,当然男作家和女作家也是。女作家唐颖用女性的视角带我们走进了纽约的华人圈,但决不是简单的描绘,而是她化身了小说中的女主里约,一个来自上海的都市熟女,一个做电影编剧的文青,深度进入纽约华人圈最隐秘的情感世界。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我们拿着这期《收获》的手已经欲罢不能,唐颖这部长篇,在现代碎片化阅读的时代战胜了诸如手机阅读的一切诱惑。
是的。《上东城晚宴》本身就是一个诱惑。纽约曼哈顿上东城,代表了这个世界的成功、精英、豪华、上层、昂贵的生活品质。而里约则是从布鲁克林的威廉姆斯伯格去往上东城,布鲁克林代表了失意、落拓,用中国话说就是屌丝住的地方,用国外的话就是loser住的地方,这是一个颇有意味的穿越。里约则仅仅是一个旅行者,或者说是一个潜意识里的寻找者。虽然三十六岁的她刚刚经历了离婚、女友死亡,而自己的事业也无着无落,女友天兰临终前的嘱托,让她有了行走纽约的计划。天兰的嘱托是:“去纽约找高远吧!你们 …… 都是一个人 ……你要主动一点,拜托了!”在里约的潜意识里,她对她的纽约之行充满了期待,她是期待爱情,长久,幸福的,必竟她是一个女人,而女人天生注定就是爱情动物。而高远呢?作者在开始并没有过多的交待,他只存在在里约絮絮叨叨对女友天兰的回忆里,而是把读者引向了另一个男人:于连。
当我们读过诸多爱情经典之后,才发现女主里约才是离我们时代心理层面最近的女人。
如我们猜想,里约在上东城果然遇到了“于连”,那是一个靠女人帮助走向成功的画家,也因此里约称他为“于连”。他有才华,个性分明,在作者笔下,他对里约性的赤裸裸的渴望并没有让读者讨厌,有无上魅力的他,则是成为了一个让人忍不住想关注的线索。事实上,作者其实用了明暗两条线索,来慢慢铺排她和于连、高远之间的情感。于连无疑是她充满了激情与冒险的爱情,然而,作为一个成熟且自以为理性的女人,时刻不能忘记这情感太不现实,不仅因为于连有婚姻,还因为在现代都市的咖香里,他们的激情和愉悦的咖啡时光过后,是里约漫长的情感折磨,刚开始她用节制来维护自己的尊严,但后来她发现自己越陷越深,不得不用痛苦而坚决的离开来了断这毫无结果、毫无安全感的一段情感。作者细腻的笔触始终围绕着里约的心理不断纠结。
有个诗人曾经说过,被爱的人不流泪,幸福的人不晚睡。可是在里约遭遇的爱情里,这两条她都占了,眼泪 ,痛苦,失眠,而为了自尊的需要,她并没有和于连诉说这一切,甚至隐瞒了自己离异的事实,就为了尊严和平等。这是现代女性遇到的共性问题,究竟,女性和男性的平等,有多大的现实性呢?
爱情的反义词就是自由。里约过于清醒的知道,但还是一点一点陷入爱情的炼狱。而作为男人的于连,在这段爱情中,却是欣喜愉快幸福的状态。他说,幸福是什么?就是走在路上想唱歌。小说里有这段心酸的描写:
---他一直在竭力把他们的关系定格在身体层面,他像排除障碍般扯开所有牵丝攀藤将要越过身体的缠绕,他不要被感情不要被那些可能会从身体隐秘处悄悄升起的意味干扰,他告诉她很满足,他告诉他很满足的意思是,在路上走着走着竟想唱歌了……他没有意识到,这句话已经有了抒情的意味,她当时感动了,之后有些伤感,因为她并没有收获同样的满足感,相反,她在路上走着走着竟想哭。---
他第一眼就喜欢上了里约,没有犹疑的进行追求,非常顺利的得到了里约的身体。里约的抵抗是心里的,文艺的,她在竭力摆脱这种爱情却是如此无力,她曾经在忍无可忍的状态下爆发了积聚的委屈,发出了痛快的言辞犀利的邮件,却被于连仅仅当作是爱情过程中的小情趣。
在纽约那样的现代都市,在两个成年男女之间,彷佛爱情居然成了肉体的禁忌,肉体的关系是单纯的,而注入爱情就会让关系复杂。尤其在上东城晚宴这样的氛围里,里约自由职业的不对等身份,(说好听了是自由职业,不好听就是无业游民 !差不多)使她更是竭力维护自己的自尊,她也在努力学习,也想接到编剧订单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更想找到留在纽约的各种理由或者借口。在这样的背景下,她对于连渐渐产生的爱情,使她痛苦不堪,却又忍不住盼望着与他约会。在这样根本没有未来、更没有任何安全感的情感里,里约最终选择了离开,在治疗爱情创伤的间隙中,里约才真正走进了高远,高远是她的避难所,是她的安魂丹。最终,高远赴上海向她求婚,她又回到纽约,为高远生了一双女儿。故事有着基本完美的结局,但最后,作者却也安排了一个悬念。那是里约再婚五年后,里约夫妇开的甜品店来了一个客人,他便是于连,手里夹着早就说过要送给里约的画,作为一个成功的画家,他的画非常昂贵,他在五年后信守承诺来送画,在他的背影后,里约终于留下一行清泪。
正如小说里天兰说的:有种爱,是需要留下缺憾用来回想!
是吗?是吗?里约的情感故事还将是温暖而平坦的吗?作者戛然而止,给读者又留下丰富的想象空间。小说的语言描述充满了某种画面感,希望不久就可以看到同名电影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