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肠子的小心思》
看《肠子的小心思》刚翻了十几页,我就开始在朋友圈里疯狂推荐!!本书绝对可以入选我的年度书单十佳,是的,我知道现在才刚刚三月份,2016年才刚过了不到四分之一,我甚至一度想把此评命名为“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这本书”!用一句话总结这本书的话,就是——最为高精尖的前沿肠道科学与最潮最逗逼的语言完美结合,它既能让你在读的时候乐成傻逼,也能让你读完后对身体有全面透彻的认识、对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行科学的指导!
但是,问题来了……在我疯狂推荐了本书之后,反响却淡淡的(这群无知的人类啊……)这个结果一方面促使我反思怎样把它继续推销出去,另一方面也让我思考:分工明确的社会中,有专职的医生和护士,普通人的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这些知识?
这得从我的私心说起:我家宝宝17个月龄,众所周知小婴儿最易得的两大疾病就是感冒和腹泻。小小的感冒虽然还是医学界无法治愈的难题,但是研究的已经相当透彻了,对应的处理方式基本已有定论。而腹泻问题,因为肠道本身的复杂性和我的知识面狭隘的原因,我对它的了解还很少,于是就想借此书多了解一些,有对策最好,以后面对宝宝腹泻就心里有数啦~但是,这本书给予我的比我想要的还要多得多!!何止是宝宝的腹泻问题,应该说本书容纳的知识点涵盖了营养、心理、卫生等身体健康的方方面面,除了让我在今后生活中更好的照顾家人和宝宝的健康,更是装逼利器啊!!这么多好玩又有用的信息,跟朋友聊起来就很牛逼好吗,瞬间上升博学广记的厉害人物形象!!
举几个书中的小例子你们随意感受一下:
1、坐便器已是主流,可是你家有没有一位非蹲便器不拉屎星人呢?(是的,我家有一位。——!)以前我经常嘲笑他反人类反社会,此书之后他终于扳回一局……蹲便才是正确的拉边姿势。因为蹲姿下的肠道末端是竖直的,更有利于便便排出。
2、你身边有没有因病切除扁桃体或者阑尾的人?如果有的话,你有没有想过这两个器官究竟有没有作用,如果有用的话,为什么切除之后并不影响生活;如果没用的话,身体这台精密仪器怎么会养闲人?书中也有解释哦,简单说来,就是扁桃体和阑尾却有其用,但是当病变厉害的时候直接切除比治疗它更简单直接,而它们的作用是可由其他器官替代的。
3、科学界甚至有专门的便便分类表让我们方便对照、自检健康情况,你知道吗?
4、决定你每个行为的或许并不是(不仅仅是)你的大脑,还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你的肠子哦!!好惊悚有没有,自诩很牛逼的我们或许并不是脑子牛逼,很可能是那坨装屎的器官牛逼……(掩面泪奔中……)
5、德古拉知道吗,就是那个吸血鬼鼻祖,他如果看到这本书会感激涕零吧,好好的(?)瘤胃球菌缺乏导致的尿血症活生生被人说成是吸血鬼啊,他是比窦娥还要冤啊。
这些都是小插曲而已,本书最大的贡献当然是里边系统而全面的知识:肠子的消化功能、肠神经的作用方式、构成我们独特内在的微生物世界。作者在自序中提到本书的成因:希望能向大众普及和推广那些看似高深的科学知识。很多科学知识都封存于科学家的研究论文中,或者仅限于学者们私下讨论,而这些有可能恰恰是许多病人正在苦苦追寻的答案。这就是我前面说到的高精尖!书中很多知识还在研究实验阶段,但是我们已经可以借由此书一窥最新的研究成果。20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是马歇尔和瓦伦,他们的研究成果事实上在20年前就已经出炉,这就是科学家和我们的差距,换句话说:本书中的种种观点,如果被充分实验后实践于临床的话,也许需要十几二十年或者更久,而我们有幸看到本书的话或许可以先行实践,说不定对让自己头疼不已的病痛有用呢!
说回那个问题,有现成的医院和医生,为什么我们还要自学医学知识?举我自己的例子吧:我家宝宝出生后,我搜集并学习了很多医学知识,在宝宝日常感冒时就会只因照顾宝宝而身体累,不会像盲目无抓手的父母一样心更累,因为我心里有底。在宝宝面临疱疹性咽颊炎和秋季腹泻这样较为凶猛的病情时,我也会因心中有数而采取较为有效的措施,让宝宝免受输液和过度治疗之苦。说到底,我们学习是为了自己面对病痛时有所了解,是为了让自己不受无谓的担忧困扰而是专注于病情应对!现实中,越演越烈的医患矛盾很大程度上也是患者对医学的无知和妄自揣测造成的。
现在,这样一本语言犀利又逗逼的书带着最高精尖和最实用的知识来到了你面前,来一本吧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