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考报考第一人薛立新教授:现在高校毕业生立足难,到底缺的是什么?
每年都有很多大学生毕业,也就意味着有一大批参差不齐的人才涌入市场,每个人都期望能找到一个“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却往往忽略里自身的条件,造成眼高手低的情况出现。
而从我们常常一脸戏谑的说,“就连街上扫马路的,说不定都是一个大学生。”可以看出,大学生越来越多,好的岗位却越来越少,再加上如今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全靠混日子度过,没有学到技能,也因此造成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根本无法在社会立足。
薛立新教授做了一个网络调查,我们一起来看看各位网友看法!
网友一
坦白说,现在考大学是不难了,随便一所学校都是大学嘛。
进去之后呢,得过且过、男生玩游戏,女生看韩剧。
有多少人大学四年,连office办公软件都搞不定,保守估计,至少70%吧,连个简历都做不好的大有人在。
还记得央视痛批大学生“你不失业,天理难容”嘛。
上课时:清醒没有发呆的多,发呆没有睡觉的多,睡觉没有玩手机的多;下课时,自修没有吃零食多,吃零食没有看连续剧多,看连续剧没有游戏多。如此这般,就业时的失败怎能不比成功多?
考试时:不给范围就不会考试,给了范围也只是复印同学准备的答案。你如果是老板,会雇用你自己这样的员工吗?
毕业前:上大学前填报志愿,你说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好吧,大学毕业找工作了,同样不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自己都不认识自己,还有谁能认识你?
毕业后:你靠什么和几百万的毕业生去争那仅有的立足之地?
网友二
一是大学生荣誉的取消。大学生的贬值最早要追溯至大学开始收费的那一年,因为从根上结束了国家公费培养的历史。
然后就是自谋就业政策的出台,国家不再承担大学生包分配的义务。没有了国家的庇护让大学生逐渐淡却曾经无比荣耀的光环。
二是出名要趁早。价值多元化金钱衡量标准的影响,谁挣钱越多谁就越成功,有时当年调皮捣蛋的差生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老板,让人们在认识上有所弱化大学生。
三是扩招政策的推广实施。让更多的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受大学教育成为了普通教育,告别了曾经天之骄子的严苛比例,大学生作为教育产业的批量加工,价值下降也很正常。
四是大学生负面消息的层出不穷。尤其是个别女大学生沦落风尘沉溺纸醉金迷的物欲生活让大学生形象大打折扣。
五是社会发展观念更新。就算公务员也早已没有了当初的光鲜,只是万千职业中普通的一类,大学生走下神坛整体贬值也属发展必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
六是作为一名大学生,珍惜大好年华,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认真学好专业知识,为将来竞争积蓄力量在社会上立足比什么都重要!
网友三
十年前,当你说你是大学生时,所有人都会投来羡慕的目光,全家人都跟着脸上有光,简直就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而现在,你说你是大学生,尤其是不太好的大学,别人都会说,出来找不到好工作的,还不如去学个技术了。
为什么数年时间,这么多人对大学生的态度就有了这么大的转变?
我来说一个很多人知道但是不敢承认的原因:
从前上学寒窗苦读,现在上学堆钱如土。
我们总说十年寒窗苦读,一朝金榜题名,但似乎已经不适用了。
越来越多的家长知道孩子不是考大学的那块料,但为了自己的那一点私心,就开始为孩子准备大学经费,打点好各方面的关系,这个时候分数已经不重要了,钱最重要。
大学的大门依旧为你敞开,再不济如果还不行就去学相关技能,作为大学的开门砖,也不管自己是否真的适合,只要能上大学一切都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可想而知,一大批这类大学生毕业出来,如何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上立足?大学生不贬值谁贬值?
网友四
大学生群体的人数在不断扩大,但能够教大学生的老师群体却还是以前那群人,同类文凭的泛滥,必然导致它实现不了预期的选拔人才的功能。
于是在本科文凭里,依然要仔细区分毕业的学校,更多人开始考研、读博,却不是为了去做学术研究,而是增加职业竞争力。
教学供应方没跟上的同时,入学大学生的基本素质也是个问题。
原本考不上大学的,现在都能考上了,多数人并不珍惜这样的机会,反而可以有理由在大学里多耍4年。
大学的学习基本靠自觉自学,而在小学中学阶段以密不透风的应试为主要手段的基础训练,使得多数人都不具备自学的意愿和能力。
“上了大学就轻松里”的论调,让很多人的大学生活就是放浪形骸,并没有真正学到东西。
为此,会感觉大学生普遍变得不中用了,因为他们并没有学到像10年前那些大学生在学校能学到的那些知识和技能。
所以说,大学生人数的增多,一方面是增加了巨大的消费,拉动了经济,另一方面则是一个个的普通家庭则为了孩子的文凭在为贬值中的大学教育买单。
网友五
2001年的时候,大学生毕业人数才114万,更不用说九十年代了。
90年代以前毕业的大学生真的是“天子骄子”啊,那时候要是一个村里有个大学生,全村人都骄傲,毕业之后也直接转换身份,鲤鱼跃龙门变身为国家干部身份了。
可是,高校扩招,教育产业化背景下,取消分配,直接面向市场就业了。
而且扩招的规模越来越大,从01年的百来万到现在的七八百万。
每年七八百万,加上往届未就业的或者换工作的,一下就上千万了。好的企业就那么点,高收入的岗位也是非常稀缺,待遇自然低了,贬值也厉害了啊。
尤其是普通院校的农家子弟,没有名校背景,没有家庭关系,自己又不懂什么职业规划,懵懵懂懂、稀里糊涂,不少上大学之后收入也不可观,所以现在越来越多农村地方“读书无用论”开始流行了。
最后薛立新教授想要说的是:
对于大学生而言,把握大学四年的时光,好好学习和提升真的很重要,不要再去喝那些鸡汤了,好好努力吧。
网友六
现在的大学生,主要是太多了,扩招后成了大公教育,大学设置课程不合理,与社会需求脱勾。
大学四年,很多学生,应付学习,逃课,吸烟喝酒,挂科,大学生学不能至用,也就学会高消费,攀比成风。当然重院校的学生,注重社会实践,有真才实学另当别论。
在我们农村,培养一个学生,投资十几万,毕业后还眼高手低,干技术活他没有,体力活显丢人,啥也不行,同龄的不怕吃苦不上学的孩子己成家,能干的己创业了,真的一些艺术生一百多分上大学,培养的都是一个个废品,又能怎样的。
不是贬值,而是他们不努力。
不常管你上什么大学,只要努力,把知识吃透,到社会上不怕吃苦,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能适应社会,有独立精神,有担当,善于学习,沟通,组织能还是有的。
家长也别以为是什么鱼跃龙门了,平常心,给他们时间,相信他们经过社会洗礼,有一部分会很成功的,成为精英的都是高知,努力的人。
就算大部分变成普通人,但他们的素质也比文盲强,顺其自然,是人才早晚发光。不努力只比受苦,贬值是你努力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