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别人穿的漂漂亮亮去上幼儿园时,我还光着脚丫在田野上奔跑;当别人在各种辅导班上学习各项技能时,我还在骑着自行车在外面找活干;当别人在策划毕业旅行时,我还在苦思如何筹集学费。
这个‘我’,包含了多少的心酸。
1.
晚饭的时候,妈妈提起了那个因为学费被骗而猝死的学生,那个学生好可怜。我说是,那么多的钱,要是我也会疯了。妈妈说这件事已经报道出来了,要是她能再等一会,许多人都会去帮助她的,她还可以去上学,家里的亲人也不会因为她的死悲痛欲绝了。
但是许多人在网上评论中国的教育机制缺乏对心理的辅导,这个女生的心理太脆弱了,钱丢了还可以再赚。诸如此类的留言评论,我只想说你没穷过没资格说,你也只是个旁观者。她的猝死并非只是因为这笔钱的丢失。更多的是她心中最后的救命稻草被这笔钱的丢失压垮了。
2.
在看到报道的时候,那副老旧的按键手机和那张录取通知书在一起的照片是那么的刺眼。环顾她们家的房子,屋内没有什么多余的家具,房子也是几十年了。重点是那笔学费是靠一家人半年不吃肉,父亲在外拼搏的血汗。这笔钱对于那个女孩来说是无比的沉重,那里包含了她的未来,父母的未来,父母的关爱。
她是个懂事的孩子。十几岁正是朝气蓬勃的时候,女孩子间都会喜欢漂亮的衣服,首饰,互相之间也会有小攀比。但是她没有与同学一样的家庭条件,她只有努力学习,靠自己才能有个好的未来。她身上的压力估计已经让她喘不过气来,她把她的渴望都存放在她的未来里。记得母亲常说,我们只能提供给你们食物,但是未来,还是要你们自己去拼搏。她是否也会想我一样偶尔从梦中惊醒?
3.
有人说:这就是穷人思维,对钱斤斤计较。只懂得如何保守估本赚钱和存钱,没有长远的想法。很多人都在鼓励人们用富人思维去思考问题,考量事物的最佳利益关系。但是,不好意思,我习惯了穷人思维。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没穷过还没法珍惜每一块钱。小时候,为了生活走在大街上捡瓶子拿去废品回收站换钱;骑着自行车在外面找零工。我们会因为买一件商品而货比三家,我们会因为买东西时人家缺斤少两而争论,我们会因为丢失了一块钱而心疼不已。有人说这样的你不累么?以后会有出息么?不累,我们珍惜自己所得来的每一分钱,这样的我们不一定是没出息的。
大概是女孩子的天性,我很喜欢逛商场。但是每买一样东西,我都会思考我这个月的生活费,还有我真的一定缺少它么?之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要过一个不凑合的人生,什么东西都不能凑合。记得以前去文具店,每次都看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个,永远都是超出自己能够支付的范围,默默地拿起来摸一下又放下,拿起一个最普通简单便宜的。我知道家里的经济水平承受不起,这个漂亮的文具盒可以换成更多的生存物资。心中永远有个想法,能够读书就好了,毕竟当时上学都是要交费,每次都是临近开学,母亲从亲戚借来的。我没有资格去要求更多,能够拥有一个像样的就好了。
4.
中国总GDP不断在上涨,小康水平已经覆盖全国的80%了。但是剩下的20%却是致命的。他们都是在偏远的山落里,有的地方甚至连出行都是一个问题。他们依山傍水,依旧过着耕种的日子,靠天过日子。每年收入就几千块,也许这样的收入算作是高了。他们对每一笔钱都带着无比的虔诚,他们会把一分一毫存起来,留给自己的孩子或者给自己养老。
我对每一分钱都视若珍宝,我紧张微心的把它们存起来,不去利用它们去投资,因为我知道这个世界风险与收益同在,我经不起波折,因为我穷怕了。
所谓思维,不过是人脑思想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以自己一贯的经验去归纳起对自己最有益的思想习惯。思维这东西没有好坏之分,也没有什么好应该去提倡这个而不应该去用这种思维。‘人本善’与‘人本恶’这两个对立思想对人们的生活都产生不同的纬度思考。
查尔斯.G肖在《心理学漫谈》一书中:大致来说,思想可以分成视觉类,听觉类和触觉类。思想的不同,所产生的定向思维也大致不同。
所以真的不好意思,我习惯了穷人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