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得早,和牛仔爸聊起了昨晚睡觉前他和儿子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儿。两人都上床躺下了,对话开始了。
牛仔:爸爸,大门锁好了吗?
牛仔爸:听起来你有点担心,害怕?
牛仔:我没有。
牛仔爸:你连续好几天晚上都问我大门有没有锁好,是不是有点害怕?
牛仔:行了,行了,我就是想知道门到底锁没锁好。
牛仔爸:你对爸爸有点烦。
牛仔:不说了不说了。学了PET后怎么简单的事情弄这么烦,说了这么多话。
早上听到牛仔爸跟我描述他们的对话,我不由得捧腹。事后,我们在复盘时,咯噔一下,其实牛仔爸在问题区(他担心孩子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这会并不适合去倾听孩子,并且孩子当时就是想得到一个确定性信息,过度倾听反而导致孩子不耐烦。
积极倾听需要有同理心,早上聊到同理心时,我不假思索地给牛仔贴了标签:没有同理心,我是从孩子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互不相让得出的结论。后来经过和牛仔爸的讨论,发现一个人处在强烈的负面情绪中时,很难同理到他人,因此这时并不适合积极倾听他人。我想到前几天送牛仔上钢琴课的路上发生的一件事。我和牛仔在桥上说话,但他的眼神一直看往他处,顺着他的视线,我看到一个年轻人匍匐在地上。我们一起走过去,地上有一张卡片,写着他的遭遇以及他需要的帮助。我手头没有吃的,就从钱包里拿出了10元钱给牛仔,牛仔走到他的身边,把钱放在他的手边,又担心风把钱刮走,又把钱用卡片压住。整个过程中,我一直站在一边看着孩子。再聊这件事的时候,我发现孩子更能同理到他人,当时我只是心生同情之心,觉得这个年轻人太可怜,我没有能感受到他的感受。下次,或许我可以试着蹲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