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金融学用“处置效应”解释“价格趋势和惯性”
行为金融学对于价格趋势和动能提出了几个心理学的解释,今天我们只需要记住其中一个,那就是,价格趋势恰恰就是“处置效应”造成的!
为什么呢?大家设想一下,假如一个公司发布的盈利数据比市场预期的还要更好,股价开始上涨,在涨到它应该有的价位前,很多股民就过早地把它给卖掉了,这样就会打压它的股价,使得股价没有充分地反映盈利数据,接下来有一些人发现这个股票价格被低估了,就继续来买,推高价格,可是马上又会有人因为“处置效应”卖掉它,所以要这样折腾一段时间才能使得股价充分反映盈利的利好消息,这个过程不像传统金融学以为的会一次性完成。
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公司发布的盈利数据比市场预期的还要更差,那么它的股票本该一次性跌倒底,可是因为“处置效应”,大部分都舍不得卖掉这个股票,结果价格就没跌够,接下来有些人卖掉这个股票,股价继续下跌一些,但其他人还是舍不得卖,股价就还是没跌够,这样持续下来,就导致了虽然是利空,但是股价是慢慢地下跌的。
听到这里大家应该发现了,传统金融学解释不了“处置效应”,也解释不了“价格趋势和惯性”,但处置效应不合理,恰恰是因为价格趋势,而价格趋势之所以存在,又恰恰是因为大家太早卖掉盈利股,太迟卖掉亏损股。所以说,“处置效应”和“价格趋势”好比一个硬币的两面,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波浪理论:推动浪以后是调整浪,这个是描述共同的趋势现象的。推动浪可以是上升推动浪,也可以是下跌推动浪,调整浪类似。中枢理论也是趋势理论,不过更为精密细致。价值投资者可能会忽略市场趋势,但交易员们向来都会比较重视趋势的。在趋势的作用下,负向泡沫和正向泡沫都可能到达不可思议的地步,所谓:要么涨过头,要么跌过头。
市场为什么并不是总是有效的?或者说市场其实并不容易一步到位的有效。新股的涨停板制度,A股的涨停板制度,是人为的制造摩擦,也为宁波涨停板敢死队制造了制度套利及利用大众心理的空间。
“处置效应”还有个通俗的形容是“鸵鸟心态”。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大家知道账户有盈利,就频繁登陆查看,享受赚钱的愉快,手一滑就卖掉了。但知道账户亏损了,就跟鸵鸟遇到危险把头埋在沙子里一样,就不想登陆查看,仿佛亏损并不存在一样。
华尔街的历代交易员总结经验后认为,“处置效应”可能是让人亏钱最多的错误。因此,他们不断告诫年轻的交易员,最重要的交易规则是“止损不止盈”,英语是Cut your loss, and let your profit run,也就是要快速卖掉亏损的股票,继续持有赚钱的股票!截断亏损,让利润奔跑。
针对股票价格趋势和惯性,尤其是股价下跌,通常会持续一段时间的现象,除了“止损不止盈”,华尔街的交易员还总结了一个重要的交易原则,叫做“不要去抓坠落的刀”(Don’t catch a falling knife)。原因就是经验不足的人买股票总想着抄底,但实际上很难知道底在何处。我在第1课就讲到2015年在中国股市亏钱的很多人就是“抄底抄在半山腰”。
具体应对策略,就是交易员很熟悉的动态止损线的设置:
比如给波动率小的大盘股设置5-10%的止损线,给波动率大的小盘股设置15-20%的止损线。止损线可以是静态的,举例来说以100元买入一个股票,设置10%的静态止损线,那么不管后来涨到多少,那么跌到90元就一定要卖掉;但更合理的做法是设定动态止损线,比如100元的股票涨到120元,那么10%的动态止损线就要求一旦跌去12元,也就是跌倒108元就一定要卖掉。好的基金经理和交易员明白预测短期价格走势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硬性止损是更好的交易机制。
设置止损线目的之一是保存资本,目的之二就是避免亏损持续。说到保存资本的重要性,巴菲特的表述更加简洁:“投资的第一原则是不要亏钱,第二原则是记住第一原则”。和散户在亏钱后总是幻想着反弹翻本不同,专业的交易员明白,“价格趋势”或“价格惯性”(Price Momentum)是普遍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