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无论学习什么只要是所喜好的,只要能坚持下去的都是一种积累,久而久之自然也会带来精神上的富足。从小到大我们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到知道了学习的目的和作用的过程当中丢失了太多。比如你早已经忘了你曾以为会记住一辈子的物理习题.....直到意识到这是一个很严重问题时,我们也已经长大,对曾经得到的失去的早已无所适从,不知所措。不得不说这就是一种悲哀。我说的“我们”指的是和我一样的人,当然聪明人很多,聪明人才是可预见的指导自己人生的人,但可惜“我们”不是。
生活在这个年代的普通人,身上夹杂的幸运和不幸一样的多。我们这一代,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受益者,没有经历国家整体创业前期的混乱和不勘,也不会成为这种发展趋势下带来最极端的弊端和受害者群体,同时我们拥有并且应用各种高科技产品,任何信息都在指掌之间。可是我们并没有因此得到太多的快乐,反而空前的烦躁。承受周边一切高速发展驱动下所带来的高节奏的无规律的压力,更承受着这种模式带来的精神上的痛苦,这种痛苦还逼着你不得不面对,还不得不笑着面对。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坚强、学会应变、学会在如露亦如电的时间里随时改变自己所感观的一切。
好多问题在自己的世界里,现实社会里搜索不到满意的答案,所以就去问古人,问历史。说自己以史为镜确实有点装逼了,因为对历史的研究是一门真正的学问,就咱这三脚猫功夫量力而行即可。但是前人经历的和留下的文化里确实会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言归正传,首先易经是怎么来的,其原本分为三易,夏之《连山》、商之《归藏》和《周易》,我们日常所说的易经指的是《周易》。相传《连山》首艮卦,《归藏》首坤卦。艮代表山符合夏朝时期洪水泛滥依山而栖以杜洪水。坤为地,殷商时期百姓认知的世界里一切所得到的都来源土地。但《连山》、《归藏》现今均以失传。当今社会存在自称《连山》传人的,不知真假不敢妄作评论,依照他们传承的资料看,卦象里还明显存在着汉朝后加进去的纳支纳甲等五行文化,显然和时代背景是相违的。虽然《连山》、《归藏》原本和其所衍生出来的注解等均已失传,但我觉得也不必抱有那么大的遗憾。毕竟《周易》传承至今,市面上流传的各种注解等汗牛充栋。更何况《周易》是三易中最后出现的,文王演绎64卦的同时一定也完美的结合了《连山》、《归藏》。经历了河图、洛书,经历了上古伏羲画卦,中古文王演绎,下古孔子做注。在三位圣人的传承下,经历上万年的历史中,《周易》无论谈天说地都足以傲视天下。
再说易经到底是唯物还是唯心,说它唯物它确实在阐述天地人道的同时夹杂着鬼神,说它唯心它也确实没有提过一句教人信奉教人升往天堂等字眼和用意。爱因斯坦有句话可以拿来借鉴“科学的尽头是神学”,不光爱因斯坦,牛顿最后也信了神学。但是当今zf为何还苦苦的拿着捉襟见肘的科学去验证万事万物呢?我想此不过是zz因素吧,从汉朝独尊儒学起延续至今还在崇尚儒家思想,可知儒家思想是百分百来自《周易》,可知儒家思想的殿堂级大神孔子是给《周易》做了注解后才称之为圣人?易经本来是没有文字的,它的起源还在仓颉造字之前,最初不过是诸多个图形符号,文王做《卦辞》,周公做《爻辞》,孔子做《系辞》、《彖》、《象》、《文言》、《说卦》、《序卦》、《杂卦》等后,算是有了超级完整的体系。易经阐述阴阳变化之理,具体说它是什么,这个问题谁也回答不了,要问他有何用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总之,无所用,无所不用。说它是唯物还是唯心,我想既是双方也非也。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鲜矣。
再说易经里究竟讲了什么,其共64卦,分为上经30卦,首《乾》《坤》终《坎》《离》,讲天道。下经34卦,首《咸》《恒》终《既济》《未济》讲人道。其作用是通过天道阐述人伦纲常之理,所以它能辨明规律,辨明事物的发展方向,这也是为何易具备占卜的原因。64卦交、错、综、变衍生万事万象。以象喻事、以象预事、以象遇事。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其乐无穷。 易经为何具有占卜功能,《系辞》中讲“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现世存在由易经衍生出来的预测方法不胜枚举,如《奇门遁甲》《太乙》《六壬》《六爻》《金钱课》《梅花》等等等等。
总之....天地之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人是应该敬畏规律敬畏自然的,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吸收一些强势文化,历练心境。易经的宗旨也是讲“但做好人,也问前程”。预知64卦为何物,后续再胡咧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