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约至上——交互式设计四策略》。书如其名,本身就写的简洁精致。本文是基于读书笔记的三点思考。
一、简单,反人性的流行
功能多对于没有机会试用的消费者有吸引力。但是,在消费者使用了产品之后,他们的偏好就会改变。一下子从重视功能,变成了更重视可用性。今天,口碑、用户评论、个人推荐以及产品试用的重要性,已经远远超过了大众媒体广告。消费者在选择产品之前,都要听一听用户的意见,他们是已经对产品的可用性有了了解的人。因此,痛下决心,砍掉不必要的功能,要强过无意义的堆砌功能。你设计的产品如果承载过多的功能,更有可能降低主流用户的满意度,从而对产品的长期盈利能力造成损害。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讲,简单是反人性的。最起码它和人性中的贪欲是背道而驰的。《影响力》那本书里举过一个例子:
我经常会中断有趣的面对面交谈,接听一通未知来电。此时,来电者拥有一种坐在我对面的客人所不具备的重要特点――如果我不接电话,我可能跟它(及其携带的信息)失之交臂。哪怕眼下的交谈是多么热烈、多么重要,又哪怕通常我接到的电话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可电话铃每多响一声,我接起它的机会就少了一分。出于这个原因,在那一刻,我总是优先拿起电话。
相比较能得到什么,人们总是更在乎会失去什么。因此,极简主义的流行,确实是人类从原始本性中逐步脱离出来的一种体现,从这种意义上讲,是文明进步的表征。当我们面临选择的时候,更应该弄明白自己需要什么,而不是产品应该有什么功能。就像《简约至上》里说的:问题绝非“为什么应该去掉它”,而是“为什么要留着它”。
二、简单,其实不简单
乍一看到某个问题,你会觉得很简单,其实你并没有理解其复杂性。当你把问题搞清楚之后,又会发现真的很复杂,于是你就拿出一套复杂的方案来。实际上,你的工作只做了一半,大多数人也都会到此为止……但是,真正伟大的人还会继续向前,直到找到问题的关键和深层次的原因,然后再拿出一个优雅的,堪称完美的有效方案。 ——史蒂夫·乔布斯。
如前所述,简单,其实是对自我的一种尊重,因为它把以物质为中心转向了以人为中心。这种转化,才是简约设计的本质,它使人们能够掌控产品,掌控技术,掌控生活,乃至掌控自我。
如果在设计产品的时候,仅仅通过周密的异常处理、详细的帮助信息、完善的流程提示,来试图在产品层面做简化,只能适得其反的创造出更多的功能。这种方式依然是在以产品为中心而设计,貌似简单,其实都是形似神散的表面功夫。
因此,所谓的简约设计,其实是把对用户的简单,转移到了对设计师和工程师的复杂上。一个简简单单的Google搜索框后面,是无数复杂数学模型和智能算法的运转。面对极其复杂的问题或流程,我们不能采用类似吃减肥药来减肥一样偷懒的办法,而要把注意力从产品上转移到用户身上,去寻找能够让用户夺回掌控权的方案。
三、简单,但要有个性
皮克斯电影部门负责人迈克尔·约翰逊,曾经介绍过皮克斯如何创作电影:电影是从外而内构思的,开始是设置环境(没人的时候,玩具们出来玩耍),接着添加角色和动机(牛仔胡迪羡慕新来的太空人玩具巴斯光年),最后描述情节(他俩争斗起来,之后落入玩具虐待狂的魔掌,又不得不化敌为友联手逃脱)。如果他们在情节上遇到麻烦,就返回到角色,设想角色会怎么做。如果在角色上无法做文章,就去挖掘环境,看看环境会如何影响角色。
一个好的故事是如何诞生的?我们首先应该确定一个大的环境,让故事拥有具体的时间和地点;然后确定一个可信的角色,让故事拥有人物。有了这些要素才能去推演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即:在这样的环境下,会如何影响角色性格,而角色的性格又会导致怎样的行为。脱离了时代背景和人物性格,纯粹地编造故事,注定是不会打动人心的。
同样,产品和设计也应该是拟人化的。这种产品人格需要通过用户故事来塑造。用户使用某种品牌的产品,除了功能外,更渴望能够获得一种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伟大的产品不光要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更要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它能够透过冰冷的物质,告诉用户,其实我和你是同一类人。
因此,简单并不意味着贫乏。简单的精髓其实是去除那些身外之物,从而突显产品,乃至用户的性格。毕竟,我们总是喜欢那些简单但是有个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