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与不同型号的人相处呢?先学习与九种型号的模式相处
当我们说如何与某个型号相处的时候,更多是指的,如何与这个型号的模式相处。
比如谈到九号,不可以催促他,会越催越慢。因为催促将破坏某种现状的平静,和谐,这将自动化的启动一般状态下9号的防御机制——麻醉。
在外科手术中,当麻醉发挥作用的时候,我们将感受不到外在的环境,同时也将感受不到自身的痛苦,一切似乎都暂停了。
9号的麻醉机制,就将他们带入到这样一种境地——任你风吹雨打,我自岿然不动。
当面对一个不合作的9号人时,人们会觉得他是如此的固执,甚至是麻木的。更精准的表达是,过度运作的9号模式是固执和麻木的,而非9号人是固执和麻木的。
当9号人开启了防御机制,进入了9号的模式,请注意,此时,与其说他人是与一个个活生生的9号人对话,不如说是在和9号的模式对话。
当一个人启动模式,不自觉的跟随模式,被模式掌控的时候,这股力量是如此的强大,模式对于模式自身的维护,简直可以用“奋不顾身”来形容,这份“奋不顾身”岂是他人的人力能直接抗衡的呢?
这就不难理解,为何越催促,9号越是无动于衷了。
无动于衷的主导者,是9号模式,而非9号人。
9号人越沉睡,9号模式便越是占据主导地位。进入并跟随模式的9号人,他已无法去思考,更无法投入当下了。
9号的天赋,本是最能协调冲突,换位思考,获取和谐宁静。开启了麻醉的9号人,他已没有余力去体会他人了,因为他已沉睡,他的模式在做主。
当被催促,模式被触发,又因为持续被催促,令9号模式越来越失去平静,自顾不暇了,所有的能量力量,都要去维护平静了,怎样维护呢?使用9号独有的防御机制——麻醉。
被麻醉裹挟的9号人,此时又怎能感受的到,对方的催促里,包含着对方的焦急呢。模式之下,是完全没办法去看到客观事实的,看不到事情的真实性。
大部分人都处在一般层级,即4-6层。
在第4层,当核心恐惧不被触发的时候,模式暂时处于放松状态。这种放松,这种模式的暂时休憩,不运作,很像在健康层级时,模式是被驾驭的状态。被驾驭,即是指的,被管理,被使用,而非凭本性自动自发。
模式像是一台程序化运作的机器,在健康层级,模式是被人驾驭和操作的,是由人们手动启动的,这是一部运转良好的机器,不会无休无止的运作下去,只在需要它的时候开启。
而在一般层级,就像是,一台被打开了开关的机器,操作者依赖于机器的自动运作。层级的滑落,与操作者对机器的依赖程度息息相关。操作者有时开小差,有时在岗位上睡觉,机器就这样永不停歇的运作下去,是固化的,不知变通的,过度的,难以全然契合当下的。
当无人驾驭和管理时,机器岂不是只能,也只会按照机器本身的程序进行运作吗?
九种人格模式,本是九种先进的工具,服务于人们自身,协助人们更好的完成使命,创造价值,却因为失去了人们的驾驭管理,反而常常成为了伤害自己,伤害关系的始作俑者。
那回归到,如何与不同型号的人相处呢?
与一般层级的各个型号相处时,尤为关注的是,避免开启对方型号的防御机制,也就是不要触碰对方型号的核心恐惧,以避免模式失控般的,用模式本身的方式,去奋不顾身的“自我维护”。
并非只有对待9号人时,不可催促,先行鼓励。对待任何一个型号的人,温和提醒不催促,先行鼓励,这都是有正向价值的,但唯独如此对待9号时,最有效果,如法宝般。
反之,若是出现了催促,其他型号的反应,也不会都像9号这般越催越慢。一切都是源于,与模式的相合。
比如,面对1号,批评指正他们时,就要谨慎,1号模式最注重正确,他们是标准的化身,最是坚守原则,以保证我是对的,是好的,被批评意味着我是错的,是不好的,1号模式怎能承受的住,严厉的批评呢?
面对2号,拒绝他们时,就要讲究方法,贸然的拒绝,会令2号感到不被需要,而2号模式就是通过被需要,去感受到被爱的,怎能承受的住,生硬的拒绝呢?
面对4号,不认同他们时,就要小心表达方式,当4号表达了自身认同的某个观点和感受时,那几乎是他对于自我的一份确信,若是直白的否认,这简直就是在否定“我是谁”,4号模式怎能承受的住,被误解和不被认同呢?
当然,以上是指一般层级状态下,型号的"雷区"。
如果是处于健康层级的每个型号,会发现,他们是很容易被相处的一类人,没有那么多的“雷区”,并非他们失去了人格模式,他们只是不再被人格模式深深的把控。
为此,健康层级的2号,拒绝也不会深深的刺痛他们。健康层级的4号,不被认同也不会令他们抓狂。健康层级的9号,面对催促也不至于抵死不动。
然而,生活中,大部分人,大部分情况下,都还是处在一般层级的4-6层,如果想要更顺畅的生活和做事,了解模式,先学会与模式相处,依然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稳定在健康层级的人,意味着他自身的1-9元素,都处于健康层级状态,意味着他自身对于1-9号的模式都是熟稔的,都是能够游刃有余的驾驭的。
他们与处在一般状态下的自己和他人相处时,一定也是先与型号的模式友好合作,以此更好的自处,更好的与他人相处。
面对自己时,尽量保持觉察,减少自己的“雷区”,不与模式深刻的认同,保持一份与模式的距离,自然会是一个开放的,容易相处的人。
面对他人时,尽量保持澄明,看到他人处在模式中时,那一刻的无明与无能为力,减少对他人的“踩雷”,不去触发对方的恐惧,也不失是对他人的爱与仁慈。
这将是一生的修炼,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