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大家好,我是船长!未来一年跟我一起通过图文环游世界吧!
离开玻利维亚拉巴斯,我们继续南美之行,秘鲁。原本没有打算来秘鲁的普诺,但只有在那里才能转车去秘鲁的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马尔多纳多港。而普诺旁边就是南美最大的淡水湖,的的喀喀湖Titicaca,正好去游玩两天。
好在从拉巴斯到普诺只有200多公里,在两国交界处也没多耽误,持有中国护照,有美国十年签证直接办理免签。秘鲁这边海关效率倒是高,什么也没问,盖个戳就好。当晚入住位于普诺武器广场旁边的青旅,洗洗就睡了。
第二天伴随着青旅旁边教堂的钟声起床,阳光灿烂,正适合晾晒衣物---前一天在拉巴斯骑车湿了一身,连鞋子也是。为了让甜甜多多休息,恢复体力,本人全程从买洗衣粉,泡,搓,刷,拧,抖,晾,一气呵成,美好的上午时光就过去了不过看着自己的成果,有种莫名的感(Jiao)动(Qing),哈哈
下午和甜甜去订了后两天的Tour,买了去亚马逊的车票;时间尚早,我又闲不住的一个人爬到了普诺的最高点,和一尊谈不上精美的雄鹰展翅雕像,俯瞰整个城市。不过我一直觉得依山傍水生活的人是最幸福的,眼前的一切可不就是桃源般的生活吗?
没想到这只是桃源探索的开始。
的的喀喀湖,名称来源与于地的印第安人语言,可能是“美洲豹的山崖”或者是“酋长的山崖”的意思。有“美洲狮岩”(Rock of the Puma)或“铅崖”(Crag of Lead)等不同译名,从地图来看,湖的形状的确有几分神似。
湖中有52个岛屿,大部分有人居住。而接下来的两天,是我们探索这片桃花源一般存在的日子。
1. 浮岛人生
第三天早上7:40,旅行车把我们接到港口,满满一船人都是参团游览的的喀喀湖的,只有我们两个中国人。导游Miguel,做这片旅游8年了,介绍行程和讲起段子一套一套的。
随着阵阵发达轰鸣,穿过一片芦苇荡,首先我们抵达的是Uros乌鲁斯浮岛人家的领地。这些漂流岛是的的喀喀湖上最受欢迎的旅游项目。他们是印第安阿依马拉族的一支。作为一个小部落,他们为了避开印加等帝国的侵略而逃到了湖中。他们择“芦”而居,吃芦笋,用芦苇根造出巨大的浮岛,在岛上用芦苇造房子,造船,造一切生活必需品。他们知足常乐,在漂流岛不大一方天地里,世世代代生活下去,将用苇草制物的手艺口口相授。
远远的就有当地妇女站成一排挥手欢迎,她们身后就是自家的芦苇小屋。
小船缓缓靠近一个小岛,终于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和观察神奇的浮岛家族:整个面积差不多有一个篮球场那么大,房屋四五间,一间房子面前正炊烟袅袅。
我们一行20人下了船,踩在浮岛的第一脚,软软的,就是那种踩在干稻草的感觉,只不过小岛使用的是芦苇杆,因为一直漂浮在水上,所以表面有点湿湿的。
Miguel先招呼大家靠拢,引荐了掌管这个小岛的Leader,具体名字记不得了。每个小岛都有四五户人家,共同推选或雇佣一个男人作为Leader负责对外接洽,而我们的Leader也住这个岛上。随后我们被安排坐在了一个半圆形的芦苇草甸上,由Leader和Miguel共同展示浮岛家族的日常生活。
Leader为大家介绍了浮岛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原材料,芦苇杆。芦苇根部结实耐用,使用树枝和绳索固定,可作为浮岛的地基;芦苇杆下部则长的跟大葱一样,拨开表皮,中间的白色部分是可以食用的---我们稍后试了一下,口感跟芹菜有点像,嚼起来满口植物的新鲜味道。芦苇杆中部相对比较硬有韧性,适合浮岛中间和表面的叠加。说着,他就抱了两捆芦苇杆,大约就是自拍杆的长度,一横一竖的叠加放置,这样比较结实。芦苇根和芦苇杆堆叠各一米左右,这样才能承载整个小岛的重量。芦苇最上部分则可以拿来做一些手工编织。他这么一说,芦苇细细一根,竟然浑身是宝。
稍后他又依次摆出了岛上的建筑缩微:卧室,了望台,厨房,还开玩笑的摆了自己和两位妻子的小雕像。之后他拿出一小盆东西为大家介绍他们平时的食物,大抵是各种鸟蛋,鱼干和鸟干,鲜有新鲜的肉类食用。在我们看来,这样的生活的确十分清苦。不过导游说那也未必,在普诺要买地修房子不便宜,居住成本也很高,他们在湖上的房子想盖多大盖多大,自由自在,逍遥快活,还有游客每天贡献不少银子在这。
统一讲解结束后,我们每三四个人就分到一位当地妇女带去参观她们的卧室。不出所料,面积不大,基本只有五彩斑斓的床和墙上挂的几件传统衣服。
厨房就更简陋,屋外搭一个棚子,下面是两灶的陶土炉子,同时在炸鱼和炖汤。
最好玩的是每个小岛都有自己的“私家车“和“公用车”,小游艇和大龙舟。大龙舟---反正我是这么叫的,由两条用芦苇编织的龙船组成,两层小楼,专门用来游客观光。我们稀里糊涂的上了“贼船”才知道这是收费项目,不过已在水中,为时已晚。哈哈,权当贡献给本地旅游经济了。飘着飘着就发现不少龙舟从其他小岛也过来了,看来大家情况差不多。
我们在一个更大面积的浮岛下船,貌似一个中心市场,售卖小饰品和咖啡小吃的。看来本地人的旅游经济做的很成熟嘛!逗留了半小时,我们往下一个目的地出发。
浮岛半生,以湖为家。编织芦苇,餐食鱼虾。这样的生活看似艰辛,他们却很快乐,享受着圣湖带来的一切。
2. 偶遇桃花源
下午快两点的时候,我们抵达了今晚要留宿的Amantani小岛,远看梯田纵横,从山顶到湖边都被石头分成了一小块一小块。导游说这里生活着4000多受印加文化影响的原住民。他们其中的几户将是我们的寄宿家庭,提供午餐,晚餐,住宿和早餐,我们有机会真正亲近生活在圣湖中的人家。
果然,一些戴着黑色礼帽,穿着黑色马褂和黑色裤子的男士和头披黑色修女帽,身着白色绣花衣服和红色裙子的女士已经在岸边等待了。
下船以后,20多人的旅行团被分为3-4人一组,分别由一户人家带走。我们和一位新西兰菇凉一组,她在利马念过书,所以能说流利的西班牙语---幸好一路有她,和房东的沟通没有障碍。
跟着房东一路爬坡,几步路就气喘吁吁,提醒我们这里是高海拔地区,不要胡来。带领我们的大妈却是身手矫健,一个人在前面走的飞快。道路是形状各异的石块拼接而成,一旁是从山上流下来的小溪流,一旁这是石块堆成墙的田地。玉米,土豆,胡豆,花生是常见作物。往前看则是黄色野花点缀在山野和各家各户门前,趁着天空的蓝和青草的绿,这不就是美丽的田园风情吗?
房东的家离湖不远,5分钟就到了,一条石板路蜿蜒通向门前的大片玫瑰花。房门没有上锁,轻轻一推便到了二层小楼的院子。院子不大,四周摆放着一些农耕器具;而进门右手边,一株海棠花从地上骄傲的伸到了房顶。我们跟随房东大妈上了二楼,各自进了房间。新西兰菇凉一声惨叫,我们也注意到了,房门只有不到1米5高,必须得弯腰进去,好像回到了新西兰的霍比特人村。房间里陈设很简单,只有两张床和一个衣柜。没有插座,只有一盏电线裸露在外面的白炽灯而已。
休息片刻就是午饭时间了,先上图。
一碗汤,能吃得出来的有芹菜,土豆,胡萝卜,基本能用清汤寡水来形容;一盘餐则是白米饭配煮熟的两块土豆,新鲜切片黄瓜和番茄,还有一块原本以为是煎蛋,后来吃着才知道是奶酪,没有肉!新西兰菇凉很开心,因为她是素食主义者;我们俩只好面面相觑,心里都想着有一碟泡菜或是老干妈豆豉下饭就好了。不过既然是来体验生活嘛,入乡随俗吧!一杯当地十分流行的树叶泡茶,奇香无比,让我们顿时觉得这样也不错。
吃过午饭,我们回房在硬板床睡了一个小时,没醒过来,直到新西兰菇凉来敲门。
按照计划,我们四点半要在小岛广场集合去爬山。房东又领着我们一路去广场。这是小岛唯一的广场,除了几个小卖部,广场中间树立的就是一位印加领袖的雕像,他正对的方向则是一个小型天主教堂。导游说这里就是小岛居民的集散地了,有什么重大事情都会通知到这里来讨论和表决。
下午我们要去爬小岛的最高点,Machatata,印加文化里最高的神之一。高海拔加上高坡度,使得我们每走一步都变的艰难。不过,这似乎是一种暗示,因为我们慢下来,就看到了更多的风景:沿途叫卖手工编织品的妇女,牵着骡子下山的黑帽子男人,在胡豆花开的田地里奔跑的小孩,以及回头一看他们坐落在山脚湖边的家……当然还有的的喀喀湖,此刻在风云变幻的时候显得神秘莫测。
顺着石头路,我们一点点接近山顶。天空依然蔚蓝,凉风习习,让人忘记了疲惫。
一步一个阶梯,我们终于抵达山顶!
放眼望去,正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写的那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劳作回家的妇女。
太阳下山,我们也该下山了。我们算是第一对到达广场的,经不住饿,买了一串烧烤,这是四片牛肉和一块土豆的套餐,味道好极了!
这时身着传统服饰的男人们聚集到广场,每到一位,必定和其他人握手,甚至是小朋友。他们是来接我们回家的。
回到临时的家,晚饭依旧简单,一小盘米饭和各种炒的蔬菜混合,我们居然都吃的干干净净,大赞口味!
" Hunger is the best sauce!" 饥饿是最好的调味料,此话不假。
晚饭吃罢,房东为我们换上了当地人的衣服和帽子,今晚要一起去参加一场Party!看我是不是很可爱呀?
漆黑的夜路,因为有房东和星星的陪伴,不再孤独。
我们抵达了一个宽敞的二层小楼,和我们穿着同样款式,不同颜色衣服的朋友已经开始互相拍起照来。晚上八点,整间屋子的四周坐满了身着彩服的人,分不清是当地人还是游客了。
随着乐队吹拉弹唱,欢快的音乐一起,屋子里顿时爆发出热闹的气氛。一开始只是一两个人站起来手舞足蹈,随着我们这些害羞的游客被黝黑的当地人拉起手进入舞池,现场彻底变成了欢乐的海洋。会不会跳舞其实根本没关系,大家手拉手,踩着音乐的节拍,跟着队伍前进,后退,扩散,缩小,转圈,拍手,你就能看到旁边人的笑脸和感受出汗的双手---毕竟好久没有牵过除了甜甜之外异性的手了,哈哈!
欢快的音乐一曲接一曲,我们一次一次被邀请参加跳舞。有时候又只是我们两个人,胡乱的做着各种动作,但无论如何,我们感受的只有纯粹的快乐而已。
晚上回家,我们倒头就睡着了,睡的特别好。
直到被清晨的大雨唤醒。
昨天跟房东熟悉了半天,就算不用西班牙语,我们也能感到亲切的交流。早餐是每人一个鸡蛋烙饼配有果酱,可以喝咖啡和茶。烙饼散发着面粉和鸡蛋烤焦的特殊香味,茶叶混合着新鲜自然的味道,平淡是真,油然而生。
吃过早饭我们该和房东告别了,Tip了6美元的小费,他也很开心。他把我们送到码头,一一握手致意,眼神似乎在说,欢迎下次再来!
3. 再遇桃花源
第二天早上我们要乘船去附近的岛屿Aquele,也是受印加文化影响的另外一支族群。
今天行程很轻松,20分钟山坡,40分钟平路加下坡。如果说昨天去的Amanita岛已然称得上桃花源,那么眼前这景色呢?
溪水潺潺,野花飘香,蜂蝶飞舞,山间有房。这分明也是另一片世外桃源啊!
导游一边走一边提醒我们观察这个族群和Amantani的不同,尤其是从穿着上:这里的男人们普遍都会编织技术,要是不会,是讨不到老婆的。已婚男性戴红色帽子,未婚单身的戴红白色帽子。男子之间碰面是不需要握手,但会相互交换口袋的Coca叶,好像我们国内彼此交换烟一样,哈哈。要是碰上戴黑色帽子的男子,要礼敬三分,因为他们是岛上的官员。这里没有警察,没有犯罪,所以官员其实都是志愿服务的,并没有酬劳。岛上的居民都相互合作,出产一些手工纺织品售卖,平时就奉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听完介绍,我心里感叹: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大同世界吗?人人为人人,人人享幸福。
果然我们爬完山坡到广场的时候,观察到了所有上述特征的本地男子。
同时观察到这边的女性穿着更简单些,头步是全黑的,上衣也是没有绣花的针织衫,裙子还是大大的。
我们就在广场发发呆,面朝圣湖,鸡鸣羊叫,一派祥和。
之后我们跟随导游,漫步在更平坦的石板路,右边是碧蓝的湖水清澈,左边是漫山遍野的生机勃勃。若问世上哪有桃花源?请到南美秘鲁来!
快中午的时候,我们落脚在一处面朝大海的餐厅一起吃饭,环境优雅,心旷神怡,不过最令我和甜甜兴奋的是,终于有鱼吃了!
不过午餐前,导游请主人为大家展示了岛民生活的智慧。他首先把一把绿色植物用石头碾碎,然后放在一块布中裹起来,然后浸入凉水中,反复揉搓挤压,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水中渐渐多了许多白色的泡沫!对了,这就是当地人使用上百年的天然洗涤剂。他怕大家不信,还一一端过来让我们用手试试;又扯了一小撮脏兮兮的羊毛在水中清洗,居然真的洗去了污浊,羊毛变成了白色!
接着导游又为大家展示了传统的针织技艺,因为其独特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看着那些繁复的花纹和想着花一两个月来完成一条腰带或一顶帽子,觉得太费时间了---但是,我们现在快餐式的效率提高,节约下来的时间又做了什么呢?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简单,不求飞速发展,但求稳步前进;不忘祖传的技术,始终保持生活简单的初心。
我们的鱼肉饭盛在鱼形的盘子里,配昨天的蔬菜汤和一杯清新的茶,不算丰富,但真的让人吃的满足。
离开回来的路上,我在想:
从古至今,人们追求锦衣华服,美味珍馐来满足物质上的极致享受;但实际生活,我们需要的又有多少呢?“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不仅仅是物质上,人有信仰,活成简单自然的状态就是通透,“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作为游客,我们离开了。但圣湖依旧,几度沉浮,希望能指引更多人走上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