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从小到大都要受到来自外界的指责与怀疑。
父母牵着你的手,遇到了邻居阿姨,父母让你叫人,你扭捏了半天,怯生生的叫了一声。父母马上为自己家孩子的“不良表现”感到抱歉。“因为我太内向,让父母丢人了”,内向导致的羞耻感深深扎根在心底。
上学了,老师要选班干部,老师说班干部的标准是“性格开朗、责任感强、乐于助人”。你一听前面四个字就知道自己没戏了,全然不顾自己也是有可能做到后面两者的。
老师教育你,“性格决定命运”,明里暗里告诉你,性格内向的人在社会上是要吃亏的,性格内向的人是成不了大器的。父母一再劝告你,要多和朋友们玩,要广交好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朋友少的你感到非常恐慌,内向是不是就不能拥有幸福了?对性格内向的自卑,就像顽疾,根深蒂固。
这个世界似乎就是为外向者而开放的,性格内向的人一点都不重要,就像透明人一样。有时候你都会怀疑,会不会有一天地球上的资源不够用了,就会把性格内向的人驱逐出去呢?
后来你长大了,很多事情你可以不在意,但是唯独内向这件事并没有放下。考教师编,内向的我怎么给学生讲课?内向的人能考公务员吗?内向的人能创业吗?
好像内向的人什么都做不了。不是说好了人人平等吗?这世界为什么要苛待性格内向的人呢?
可是亲爱的,你有没有考虑过,你可能从来都不知道到底什么是内向呢。
内向:意思是内心活动的指向性,内向的人心理活动多指向自身,外向的人心理活动指向外界。因此内外向只是指向性的区分,并无好坏之分。在生活中,人们之所以认为外向型的人格更好,是因为人们认为乐观、开朗的性格更好,同时隐含了外向等于乐观开朗,内向等于不善交际缺乏能力的刻板印象。所以大人往往会教育小孩做个外向的人,这句话合适的表达应该是鼓励孩子做个乐观开朗的人。要求孩子做外向的人会导致孩子对自身内向的人格产生怀疑和担忧,进而演化成对内向的自卑。孩子对内向自卑,所以更加不爱说话,家长则更讨厌“内向的性格”。所以家长和孩子陷进“越教育,越内向”的陷阱里。内向的人没办法很外向,但是他可以做到很乐观、很开朗、很大方、很热情,这些貌似是外向的人才能做到的。
内外向是气质类型的分类,不是性格的分类,因此内外向本质并无好坏之分。在统计上,EPQ(埃森克人格问卷)的测验结果表明,大多数人的内外向得分为50分左右,因此,大多数人对于自己内外向的判断都是不准确的,自己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外向、或者那么内向,往往是根据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判断的,并无真实依据。因为大众对外向型人格的认同,那些被大家判断为外向的人会感到骄傲。同理,由于大众对内向型人格的排斥,内向型的人更容易感到焦虑、自卑等负面情绪。也就是说内向的人更容易感到自卑和焦虑,并不是因为人格特点本身,而是由于大众对内外向的错误评价。内向的人自我认识不清,轻而易举的接受了那些评价。
内外向型的人格特点各有利弊。内向型的人善于内省和思考,思考深度更深,看问题更容易看到本质,缺点是注意力范围狭窄。因为注重自己的内心感受,所以也很容易考虑到别人的感受,把这个特点加以利用,会非常有利于人际交往;外向型的人善于关注外界,注意力范围更广,能注意到很多事物,但是由于范围广所以导致对每一件事物的认知不够深刻,因为一开始能很容易注意到新鲜事物所以外向的人总能轻松认识到新朋友,但是认识之后的深交对他来说就相对困难。所以外向型人格的交友特点是广而浅,内向型人格的交友特点是少而深。总之,内外向型人格各有利弊,并无优劣之分。
了解了内向是什么之后,就可以做到接纳自己。认识到气质是先天的,并无好坏之分,内向型有优势也有劣势。我们能做到的就是接纳劣势,承认它的存在,尽量改善不能强求。对于优势则要充分发挥。
看到了吗?性格内向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可怕,从今天开始,接纳自己,欣赏自己,就做你自己吧。
加油,你是最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