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来作品关注的对象都是人,而一个人也因为有着复杂的精神世界,成为后来的人不断探索的目标。
托尔斯泰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艺术的主要目的——如果世界上有艺术而艺术也有目的的话——就在于表现、说出人物灵魂中的真实。
一个简简单单的上班族不会得到很多人关注,因为大家身份相似,性别也差不多,职业带来的差别也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要是这样的上班族突然有一天被警察抓起来了,不管有没有做过坏事,总会在路人的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伟大的作品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因为人性的复杂性,善良和邪恶的界线就纠缠在一起,说不明白偷东西的人为什么会救落水的女孩,也解释不了礼让行人的司机为何会对车厢的乘客痛下杀手。
那些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角色,每一个都是作者全身心观察生活,理解生活后总结出来的经验。
想要让一个人物形象变得鲜明,除了基本的动作和语言外,也可以在心理描写方面下功夫。
不必说那些看了两页就昏昏欲睡的世界名著中的片段,只用一本《红楼梦》,其中关于各种大家闺秀,小家碧玉,公子哥的心理描写,都可以深刻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要看懂一个人,不能只听他讲了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而他做了什么,都是想了什么的结果。
当我们想要让自己笔下的人物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时,可以尝试下面几种方法。
一、内心独白
人物通过独白、回忆等方式直接说出或者表现出在某种环境下的心理想法或者内心感受。
这种方法常见于现代化的偶像剧,明明是考验演员演技的时候,却只能屈服于画外音进行人物内心的描写。
除了这些大投资按住智商的影视剧以外,应用最多的类型只会是第一人称,即“我”为主要叙述对象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什么事情,有了什么样的想法。因为是直面那些意外事件,所以主观色彩浓烈,感情渲染很有力量。
在第三人称的作品中,这样的内心独白,则都会在前面加上“他想”、“他感到”、“她觉得”作为一个铺垫,然后才在后面写出人物当时的内心世界。
二、心理分析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第三人称之类的小说,因为作者是在用一种旁观者的角度在对人物的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因为叙述的角度是旁观者,所以更能添加哪些曲折隐秘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情绪变化。
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托尔斯泰在主人公面临困境时,就会使用这种方法深化他们的性格。在安娜和渥伦斯基的爱情面临危机时,他就对他们的心理进行解剖:
这是一种内在的愤怒,在她那方面是由于他对她的爱情逐渐衰退,而在他那方面是懊悔为了她的缘故,使自己置身苦恼得境地中,而这种苦恼的境地,她不但没有想办法减轻,反而使它变得更让人难受了。
托尔斯泰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安娜的嫉妒猜忌、反复无常,乃至有些歇斯底里的心理状态,淋漓尽致裸露在读者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