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立春。
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一直都是中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极受重视。人们报春、迎春、鞭春、咬春、戴春、探春,欢庆春回大地。
报春
BAOCHUN
旧俗中,立春前一日,会有“春官”、“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此都要作揖礼谒。
不只是简单高喊,报春人也会手执小锣、竹板,边走边唱,唱报春词。比如,山西民间过去流行唱《春字歌》:“春日春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
报春,属于节令生产习俗,意为报知春已到来, 须抓紧春耕。
迎春
YINGCHUN
相传,春神为句芒,西方天帝少昊之子。常执一大圆规,主管春天诸事,是草木之神,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的滋长。迎春礼仪,皆由祭拜句芒而来。
自周朝始,历朝均举行盛大的节日活动。《礼记·月令》记载:“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据说从汉文帝起,迎春时天子率先垂范亲自扶犁,躬耕于野,表示对春耕的动员。
各地皆有“迎春”之礼,于东郊举行,由郡县太守等象征性耕种,意味着把春天和句芒神接回来,春耕要开始了。
鞭春
BIANCHUN
鞭春,俗称就是“打春牛”。这里的牛不是真的牛,而是用桑木做骨架,取土塑成。
制作春牛时很有讲究,春牛的牛身长三尺六寸五,象征一年365天;牛尾长一尺二寸,象征一年12个月;四蹄象征四季。同时,柳条象征春天,柳条鞭子长二尺四寸,代表24个节气。
土牛被打烂之后,肚子里面的五谷会流出来,象征着“五谷丰登”。人们也把土牛的土块带回家,据说,不同部位的土有不同的象征意义呢。
咬春
YAOCHUN
明朝刘若愚在《酌中志·饮食好尚纪略》写道:“至次日立春之时,无贵贱皆嚼萝卜,曰咬春。” 男女老少,生吃脆脆的萝卜,以最质朴的方式迎接春天。
唐代的《四时宝鉴》记载:“立春日,都人做春饼、生菜,号春盘。”春盘里有果品、蔬菜、糖果、饼、饵五种。蔬菜主要有豆芽、萝卜、韭菜、菠菜等。杜甫的《立春》中有言:“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立春之日食春饼、春卷的习俗,更是延续到今天。
戴春
DAICHUN
立春时,女子会用彩色绫罗,剪出象征春天已到的饰物戴在头上,谓之“戴春”。这种饰物的样子有燕子、柳、花、鸟、蝴蝶、蚂蚱等。
女子立春所戴春幡,最早的形态应该是自然生长的花朵,后来才以布帛为之。辛弃疾的《汉宫春·立春日》中写有:“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
小孩子身上戴的是布偶迎春鸡。他们可以一边玩,一边唱儿歌:“春鸡春鸡真好看,送走寒冬春来到;小花鸡鸣新春,年年岁岁有新米。”好不热闹。
探春
TANCHUN
立春当日,人们会纷纷装扮起来,组成队伍,开始游行。
先是报春人打扮成公鸡的样子走在最前面,之后是一群人抬着巨大春牛,还有人打扮成牧童、大头娃娃、燕子跟着队伍,这天的游春被称为“探春”。
这是可以开始踏青的信号,一直到端午,这段时间都是游春的好时候。
不觉春,春已立
二十四节气有了新的轮回
在这一年里,让我们就从立春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