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有的生活节奏被打乱,我好像除了焦虑,什么也不会做。
晚上10点终于有了自己的私人空间,可以看看书了。看一眼淘宝,看一下头条,拿起书的时候,已经11点。熬夜对皮肤不好,可是今天的书还没有 看呢。背负着罪恶感和压力,还是睡觉吧!睡眠质量一点不好 ,早晨又是一场天人交战。
生活走入怪圈,做着一件事,想着一件事 ,随时找不到自己的目标。
我向朋友抱怨:“亲爱的,我肯定是抑郁了”。朋友:“你不是抑郁,你是太焦虑!”
于是我开始跟着主编学习写作,为补充营养也为督促自己,又报名了30天读书课。
分享的第一本书就是《深度工作》。
这本书的名字很高冷,但是内容并不枯燥,有理论、有故事、有干货。如果你能喜欢小说中的旁征博引,那么这本书中的传记故事和心理学、哲学理论简直是赠送的福利。
那么,什么是深度工作?
总结四个关键字:无干扰(专注)+做到极致+创造价值+难以被复制。与之相对的,无需专注,可复制的,无创新的就是浮浅工作。
我的思维导图将本书分为五个部分:
1.定义。通过故事,引出深度工作的概念。
2.价值。深度工作对个人发展和提升生活体验的价值。
3.意义。理论支持。
4.阻力。现实生活中的障碍。
5.准则。准则是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占了全书一半的篇幅。
仔细阅读《深度工作》会发现,他不仅仅适用于工作,同样适用于生活。所以我称它是一本有趣的工具书和生活指南。
在《深度工作》中,作者对读者提出深度工作准则,具体的做法却要求读者结合实际。作者一再强调每个人都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深度哲学。“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这是作者的真诚。
书中有一个关于写商业计划的小故事,深深引起我的共鸣。想好了商业计划的框架,却迟迟不能动手。总有各种事情来打断你的思路,电脑弹窗、网络聊天、甚至同事喝水的声音。一直不断分心不能专注工作,最后只好随便复制黏贴成一堆毫无价值的东西。花费那么多时间,毫无成就感,实在令人沮丧!特别是你心中明明有更好的想法,然而你没抓住机会把他写出来。
因此《深度工作》一半的内容都在教你如何做到深度工作:摆脱干扰、专注力练习、记忆力练习、4dx框架等各种有效的深度工作的方法。更现实一点,深度工作是提升工作技能,获得丰厚金钱回报的有效途径。
“如果你看起来没有忙,我就认为你产出不高”
“你点赞我更新的状态,我也会点赞你的”
“如果你刚沉下心来准备某项工作,电话铃声突然想起”
文中穿插许多日常的小事,使文字不那么枯燥乏味,又让读者在微笑中自省。
我总是把《深度工作》写成《深度阅读》,因为它的原理和方法同样适用于读书。我想这也是主编为什么把这本书,放在阅读训练第一课的原因吧。
一本好书,沉淀了作者的多年的经验和反思,往往能给读者带来意料之外的惊喜。
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问: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其中一个高票回复和《深度工作》中明确目标的观点殊途同归:人生的一个基本事实是,我们身处迷宫之中,我们做的任何一件事都是在迷宫中寻找道路并走出迷宫。“努力”在我们这个时代已经成了神话,而无视迷宫的存在。
我们在《深度工作》中找到答案:知识工作者越来越多的表现为可视的忙碌,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证明自身的价值。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自我价值是人发挥自己的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当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并表现出来时,人们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
焦虑是因为失掉深度的生活,我们忙着服从,忙着炫耀,忙着看起来很好。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自然也无法享受目标达成的满足感。
《深度工作》的目的不是要读者都变成工作狂,而是通过周详的时间规划,精简浮浅,提高效率、享受生活。
在学会深度工作的同时还要学会“5点半之后停止工作”。以原文作结,毕竟我们更需要的是体验何为生存,而不仅仅是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