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唠叨」,轻松做父母
本文阅读时长约3分钟
✘ 你是否经常对孩子说“不行、不可以、别这样做”等一系列否定句?
✘ 你是否经常对孩子进行好言相劝,灌输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 你是否习惯打断孩子并要求他们停下来,去做你所认为的重要事情?
这样做,或许能让你感受到自己的权威,以及掌控孩子的快感;或许能让你感觉到自己的先见之明帮助孩子少走了多少弯路。
但是,有件事情你可能需要了解:你所给予孩子的,很有可能,不是他们需要的。
为什么说我们给的,与孩子想要的,竟是南辕北辙呢?
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父母的介入和干预,通常无助于培养孩子对事情的良好判断力,因为很多问题需要孩子自己去发现。
我们都理解“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那家庭教育亦是如此。
我们的千叮咛万嘱咐就如同书本。无论重复多少次,都无法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和事情的本质,唯有鼓励孩子亲身去体验和发现,才能让他们更为深刻的理解它们。而强行灌输,只会让孩子更加排斥,或者盲目执行。
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说明问题: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正好经过一个浅坑,你会不会下意识的拉开孩子,以确保他的安全呢?
✘ 好的,你这样做了。
但是,你是否了解:年龄较小的孩子并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让父母将自己拉开。所以,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年龄较大的孩子依然像婴儿一样跌倒在坑里,不会留意、也不会躲避危险,因为他们曾经被过度保护过。
✔ 如果,你并没有这么做,而是选择口头提醒。那么,非常感谢你给孩子提供了生动一课。
当你告诉孩子:“前面有坑,为了避免摔倒,我们绕开吧。”
小宝贝好似什么都没有听到,继续不管不顾的大步前行。于是,跌倒在坑里。
然后,你跑过去抱住受惊的孩子,轻声告诉他:“以后遇到坑,我们可以绕开它。”
还好,那是一个很浅的坑,孩子并不会受伤。虽然他吃了一惊,但这个经历和教训足够让小家伙警醒。因为体验的力量,要远大于唠叨和过度保护。
其次,对孩子说“可以”。
说“可以”不等于无限制的娇惯孩子,因为我们完全可以设置规则和限制条件,以确保孩子的人身安全。
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我们不妨大胆鼓励孩子进行冒险和尝试,对待女孩亦如此。因为你的鼓励和支持,不仅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开启了他们强烈的好奇心。
拿上述案例来说明。
当你告诉孩子前面的坑很有可能绊倒他时,他是无法理解坑和跌倒之间到底有何关联。所以,他充耳不闻,继续尝试。最后,果真跌倒了。那么,他会记得坑果然不能随便迈,同时对待他人的建议要三思而后行,并时刻保持警觉。
而你的开明和支持,也会无形中告诉孩子:对于自己质疑的事情,可以大胆去尝试,即使失败了,也会收获智慧和经验。最重要的是要告诉他,他是独立的人,拥有选择权。
接下来,谈谈我们因此可能产生的两个顾虑:
♥︎顾虑一: 如果鼓励孩子冒险做的事情是错误的,该怎么办呢?
只要尝试做的事情不会危害孩子的安全,那么,即便是错误的,也可以视情况予以支持。
这不正好可以传授孩子“吃一堑长一智”的最佳时机吗?这可比我们过去磨孩子耳朵有效多了。
♥︎顾虑二: 如果你早已习惯不自主的说no,该怎么办呢?
你不妨在拒绝孩子前,先停下来思考这个问题:
☻ 如果孩子这样做了,会有什么后果?
☻ 这个后果是我们能够承受的吗?
回答完毕,我们就能轻松做出选择了。
记得有次小豆丁想出一个很好玩的游戏,就是把存钱罐里的硬币全部倒进水里,然后假装捞小鱼。
正当我思量有没有不可承受的后果时,奶奶👵🏻和爸爸👦🏻突然异口同声的拒绝道:“不行!”
我当时吃了一惊,因为他们简直没有经过任何权衡,就急于拒绝了小豆丁。
我好奇的问他们:“为什么不可以呢?”
奶奶和爸爸竟然四目相对、哑口无言。
很多家长可能和小豆丁奶奶、爸爸一样,因为害怕给自己制造麻烦才拒绝孩子。其实仔细想想,大不了再把硬币擦干放回去而已。而这些小麻烦与孩子的成长相比,显得如此微不足道而又不堪一击,对不?
即使在我们这个比较开明的家庭中,也依然会出现不假思索拒绝孩子的情况。我们唯有努力改变
旧式的家庭教育理念,放弃权威,尊重平等,在抉择前停下来思考两秒钟,就足够了。
还有什么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好奇心以及冒险精神更重要呢?所以,在保证孩子安全的情况下,我们不妨放手让小家伙们尽情去冒险和探索吧。同时,让我们一起向唠叨和吼叫告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