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被什么吸引而选择读一本书?
最近我被一个作者闪亮的标签所吸引而读了《力量从哪里来》这本书。这个作者就是李一诺。她是谁呢?李一诺曾任麦肯锡全球董事合伙人、盖茨基金会中国办公室首席代表,是一土教育、“奴隶社会”的联合创始人。与此同时,她还是一个三个娃的母亲。我被这强大的标签所吸引,我迫不及待想了解她完成这么多优异成果背后的力量是从何而来。我抱着获取运筹帷幄、披荆斩棘的术法目的而来,却没想到收获了直面恐惧、力量满满的心法。
01、面对职场,你是否有诸多“不敢”?
职场早期,不敢发声,害怕出错,一味等待外部的认可。
职场发展期,不敢争取,不敢主动建造,不敢不同。
职场转型期,不敢跳出舒适圈,不敢放下“安全感”。
自我实现期,不敢“做梦”,不敢探索更多可能。
我们以为优秀的人不会恐惧,他们天赋异禀、披荆斩棘。而一诺用她真实的经历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无论是在麦肯锡的职场快速发展之路,在盖茨基金会的转型之路,还是在“一土”教育的创办之路,她的内心都曾充满恐惧。不同的是,面对恐惧我们大多数的反应是逃,仿佛只要我们的速度够快就能躲开它。但是一诺选择了另一条路—直面恐惧,接受恐惧,解决困难,实现自己。
敢于面对恐惧,就是在培养和激发“心力”。而人的心力,才是人之为人最根本的能量和智慧的来源,也是一个社会真正的进步。一诺告诉我们,恐惧像一团黑影,我们之所以甩不掉是因为这个黑影是我们构想出来的。出路只有一条,便是转身面对。面对这团黑影拳打脚踢是没有用的,我们要做的是打卡灯。一旦打开灯,房间里的黑暗就荡然无存。但是这个开关只有等你敢于转身时才能打开。所以从直面恐惧开始吧,从看到和接纳自己的“不会”、“不敢”、“不能”开始,战胜困难就只是时间问题。
02、面对“妈妈”这个角色,你是否有诸多“不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恐婚、恐育仿佛成了常态。可能一方面各种明星“塌房”、手撕小三的新闻充斥着手机,让我们不再相信爱情。另一方面,目前的社会环境下,已婚未育、大龄单身女青年是求职过程中的一道不可跨越的坎。所以越来越多的女性朋友对生育出现了本能的抗拒。
我们做决定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期。我们“不敢生娃”的背后,其实是因为害怕自己无法处理好职场和生活,害怕我们所有的焦点和时光中只有孩子,没有自己,害怕纷扰的生活让我们无所适从。
一诺是如何处理的呢?其实这些感受一诺也都曾有过。在结婚前8年内,她都没有要孩子。但是当她在朋友影响下发现“有了孩子,你才觉得真正有了自己的家”、“也许你的孩子就能改变这个世界”后,她开始生娃,一生就是3个,并且在此期间她在麦肯锡升到了合伙人。
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第一,做妈妈和职场工作不相悖,还能加分。再难搞的客户和领导都没有孩子难沟通。面对孩子我们需要分析TA的核心需求,看懂深层次的情绪。协调家庭和公司需要很强的项目管理能力、时间管理能力、清晰的思路和稳定的心态。这些能力都是职场中所需要的能力,也是在做妈妈后不得不日益增强的能力。第二,不要对平衡有执念,生活最终是取舍。无论养育还是工作,花时间理解核心问题是什么,可以减少做很多不必要的工作。主动建造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抓住核心,找到支持系统,保持有意识的自我关怀,放弃完美主义。
03、面对真实的自我,你是否有诸多“不敢”?
不知道你有没有觉察过,我们的生活中总会出现一个角色“批评家”。在它的影响下,我们脑中有很多“应该”,进而会增加很多恐惧。想要真正消除恐惧,就要回答一个核心问题:你了解自己吗?
一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外化的自我,就是耳熟能详的例如毕业院校、工作单位、职位等对人的各种描述。这层外化的自我在最外层。下面一层就是前面提到的批评家,总在你的脑子中叫喊着“你不行”,但同时又保护着你。保护什么?保护你受过的伤,也就是再里面的一层。伤害这层之下是最核心的圆心,就是真我。
为什么要去了解自己?了解真我?因为我们内在没有和解的部分,会以不同的形式,在外在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上体现。了解自己的过程就是通过觉知观察自己的过程。认识到真实的自我,才能和自己和解。从错位到自洽,是通往人生幸福的通路。走这条路就需要我们一遍遍地“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
感谢一诺,感谢《力量从哪里来》。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每每读完一部分我的内心都充满能量。因为一诺用她自己实际的生活和个人体验让我看到了,原来真实生活就是这样,即使一地鸡毛,也要打起精神,“粉墨”登场。一篇文章的字数有限,不足以描述完书中的精华。书中还有很多真实到仿佛在你身上发生过的困境、难题和“解题思路”。希望更多的人能有有机会看到这本书。更希望我们都可以找到自己内心的力量,找到自己的那些光和亮,照亮我们自己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