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北生活之七:岭上老王家(2)
来镇子三年了,说实在的,我喜欢了这里弥漫着的那种“近窒”气息。比如在漓江边,你望到水、望到山,并能望到远处。而这里,万山环峙,近处是山,远处还是山,生活被山裹着。
“山者之大,天地则小”的古人哲理,在这里即刻让你深刻领会到。或许这正是山里“近窒”带给人的意谓。
这里属桂北西岭山区,谓郡之肘翼。地理志上是雪峰山脉与越城岭山脉交汇的一个要冲,风水里有白虎下山之说……——它三面兀突,西面回凹。而雪峰山脉及越城岭的二股沿沟壑冲刷形成的溪流由东向西,声震山谷、撞滩过险、奔流而来,属地有个称贝子口的地界迎接了这二股激流的汇合:桑江水由此形成。
属地因江得名。
过去这里从属义宁。现代公路将属地与义宁缩短到了一小时车程。在没有公路的年代,只有翻山越岭。老伴的父亲当年去到桂林读师范,说是徒步用了近半月,脚底磨破五双鞋(草屦)。过去读书人负筐行走,内置书籍,还置什物。他读书之时正是桂系军阀盘据广西的民国。
由此的一面山里、一面山外——山外桂林的喀斯特地貌;山里丛山叠岭——这如同山水画中画山的墨点,醮尽在这二千五百多平方公里土地上。
桂林属漓江水系,漓江发源于桂北的苗儿山,流经桂林,流去阳朔、昭平,最终汇入梧州的西江。而义宁属义江水系,流经临桂、永福流入柳江。柳江也属西江的一条支系。孔子有“君子非同类而同性”之发,貌合自然之理。
属地的桑江:当地人将贝子口到城区的一段称贝子溪;而贝子溪在城区的双河村口与南面的牛胫溪、平也河交汇,再一路向西,当地人称这段向西的水为桑河水;桑河西行三十公里至瓢里乡,在一个叫交口的地方并入三门镇来的水,在下流不远的三塞口并入平等乡来的水,在下游的怀宁并入从云贵高原过来的浔江水,这一段称桑江水;然后折路东返,经融安、融水、进入柳江。
——西江、珠江、南海是它依次最终的归程。这样的旅程令人想去人类的生息之理。
中国的两河流域,产生了中原文化,并摧生出华夏文明。湘水从桂北的苗儿山发端,一路向北,贯穿潇湘全境,于是便有了灿烂的湖湘文化。那么历史上有无漓江文化、柳江文化、邕江文化……好象无这样的说事。
老伴的父辈们说,他们的祖先从湖南洞庭一带迁徙过来,他们属“九黎”之后。广西最早的拓荒者是西瓯人和骆越人,是壮族人的祖先。壮族人占到当地总人口四分之一,这意谓其它族群的先民都是南之北迁徙而来。
“九黎”本是最早生活在中原的一类族群,也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创造者。远在炎黄,一场“涿鹿之战 ”,迫使“九黎”退出中原……
几千年前寻来此处的先民无不因中原战乱之避。今天寻来这里的人们,却是因踏寻风景而来。
有趣的是:越是文明发达的地方,山川地理越被践蹋;越是农耕文化生生不息的穷乡僻壤,风景越秀美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