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重温了一下红色经典书籍《红旗谱》。它讲述了锁井镇农民的革命斗争,体现出以严家和朱家为首的几代人誓死与那黑暗社会抗争的坚强不屈、英勇无畏的精神,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
《红旗谱》开篇于清朝末年,长工朱老巩、严老祥阻止恶霸地主冯兰池毁钟侵田大闹柳树林,揭开了20世纪冀中农民斗争的序幕。冯兰池得胜,朱老巩呕血身亡,严老祥漂泊异乡,朱老明串连27户穷人三告冯兰池以失败告终,因此埋下了两个阶级的世仇,孕育了子辈朱老忠、严志和与冯家的矛盾。朱老忠带着复仇的朱老忠带着复仇的火种走出关东,挖参、打鱼、淘金、历尽磨难。20年后重返故土,继续与冯家抗争,并让儿子大贵去当兵,资助严志和次子江涛去读书,他凭直觉,寄希望于“文-武" 报仇雪恨。但残酷的斗争,使他遭受系列打击,给予他很大的教育。后来他找到了党,在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进行反割头税和保定二师学潮等集体斗争,才真正改变了与冯家乃至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形势,结束了悲剧命运。
三代农民的不同斗争道路及其命运的历史性变迁,深刻地勾勒出中国农民在民主革命中寻找解放的曲折过程。这部长篇小说阐述了一个真理: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革命斗争才能取得胜利,人民才可以彻底翻身解放。
捧着书籍,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大革命时期冀中平原如火如荼的农民革命运动的画面。一个个鲜活的角色跃然纸上,其中有舍身护钟的朱老巩,饱经坎坷、有勇有谋的朱老忠,心地善良、忠厚老实的严志和,坚定沉着、善于斗争的贾湘农,以及充满斗争精神的大贵二贵、运涛江涛,心向革命的春兰等等…
从来,我们对于“革命”的概念的印象大多都只是从课本故事文字或从电视剧的影像图景中模糊地形成的,但那归根结底都大致只是些肤浅的认识,我们从来只是漠漠而视,匆匆而过,但从未去深入的了解,去领悟到,在一个根深蒂固的旧时代里奋而崛起,拨开重重迷雾,为新时代而一路披荆斩棘、高歌向前的征途,是多么的艰苦卓绝,多么的漫长!那些为了民族和家园而奋不顾身的人们,他们的心中,是有着怎样的一种万丈豪情,可以让他们义无反顾、前仆后继,我们不了解,生活在这个和平而安定的年代的我们无法体会那时的人们,那种焦灼而绝望的无奈。在苦海中煎熬着渴盼着黎明的人们,他们的心中,是有怎样一种渴念,改变他们的世界却又唯恐无力回天,永夜暗暗无寂,可是没有人会甘受这份压榨与剥削肆虐不厌,因为,光明的召唤,在无时无刻的,传入他们的心底,他们站起来,不再忍气吞声,而是奋而抗争,为了祖祖辈辈的积怨,为了年年岁岁的屈辱,为了他们的子子孙孙,过上他们所渴望的好日子,他们向着光明,向着未来,终于站立起来,发出了呐喊!
这是来自人民心里最真实,最真切,最渴望的呐喊,喊去了压在心头多年的石头,喊却了压在身上几代人的大山,喊却了年年岁岁的屈辱。这是来自人民心中的希望,希望推掉那些地主们给他们带来的无形之大山(却比有形之大山还要“重”),因为他们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有着至死不渝的革命热情,有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气势。正因有了他们,我们党才有了取之不竭的动力,从而使得我们革命先烈得以推翻压在人民身上的大山。
在读完《红旗谱》之后,我更感受到了我们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体会到了中国在经历了五千年的沧桑之后,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建立了新中国,并使国家走上繁荣 富强之路,人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华诞,在此我想说:我们在过着幸福生活的时候,一定不会忘记这幸福的来之不易,我们也会为了我们后代而奋斗,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