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在江苏泰州姜堰举办的“中美人文教育高峰论坛”。本次论坛大咖来袭,特里•谢里、万毅平、杨九诠、严文蕃、梁晓声、陈尚荣、叶永涛、李镇西等国内外专家、教授、作家、新教育同仁,规格之高可见一斑。
论坛的主题是:人文主义教育。
对于人文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已达成共识。人文与科学是教育的双翼,教育要实现两条腿走路。在古今中外的不同时期,两种文化一直存在着冲突、对峙、制衡,甚至有压制现象。里约瑟之问、斯诺命题、钟摆现象、重理轻文……都体现了不同时期两者之间的关系。它俩的关系不应该是东风压倒西风,或西风压倒东风的怪现象,就像特里•谢里演讲主题《社会学科和人文学科是一个伟大的团队》,它俩可以握手言和,携手共进。就像中国各朝各代的文武官员之争一样:不同时期,也许文官比武官作用大,亦或在某一时刻,武官比文官地位凸显,但谁也代替不了谁。俗话说:“马上得天下,焉能马上治之?”“文能定国,武能安邦”,长久之策应是“将相和”。
本次论坛我听到了对今日之教育的叹息之声,看到了对今日之教育的无奈之举。但更多的是为改变教育现状的奔走与呼吁,种种努力都在为中国教育探路,这是每一个教育人的驶命。将本次论坛心得做了整理。
一、什么是人文主义教育?
所谓人文主义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实质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养人文精神。实现途径是:广博的文化知识滋养;高雅的文化氛围陶冶;优秀的文化传统熏陶;深刻的人生实践体验。
万毅平教授指出:完整的教育是人文的,人文的教育才是完整的。他分析了当今美国通识教育之现状与新发展。将我们的视眼拉向国外,聆听窗外声音,关注世界教育发展态势。分析了美国课程设置理论,提出了对中国人文教育的期待与建议。一百年前,杜威就提出“教育以儿童为中心,为生活做准备”。教育从一开始就是人文的,我们呼吁的是幸福完整的教育。幸福完整的教育本该是人文的,是应该讲素质的。
二、判断标准
一种教育是否是人文的,关键看它是否促进人的发展,是否促进人的解放。人文教育的核心要素是立德树人。一种教育只要开展的是教育性教学,它就是人文教育。如果没有教育性,即使是文科也不是人文教育。人文发展指的是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自主发展和终身发展。
三、学校如何治理?
构筑人文教育的场所,形成人文教育的场面,孕育人文教育的场气。将外部治理与内部治理相结合,打通学校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隔阂。
学校如何实施?培养探究学习和科学研究的思维;加强人文学习和公民教育;培养21世纪良好公民。人文教育内容是跨学科的,方法是探究式的,目的是做良好公民。
四、新教育是人文主义教育
陈东强先生说:新教育在为中国教育探路,新教育的价值体系从行动、实践、课程、书目研发等等无不闪耀着人文教育的光芒。以人文、科学、智识、艺术为主题的课程体系都充满着人文精神。他说:“一个缺乏人文教育的人,如果没有对是非、善恶、美丑做出正确评判,就没有坚守正义的勇气”。我们呼唤人文,是因为当今之教育淡化了,也矮化了人文教育。他说:“物质文明没有给人类带来充分的幸福,科学技术的进步也没有给人带来心灵的安慰,从而引发了很多物质崇拜。对此类价值观的批判,人文精神缺失的叹息与无奈,迫在眉睫的奔走与呼吁,走出现代教育的困境,为中国教育探路成为共识”。
人文教育是什么样子的?朱永新教授说:“教育的彼岸是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
新教育的五大理念是人文的:新教育的发展论——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新教育潜力论——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新教育个性论——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新教育崇高论——与人类的崇高精神对话;新教育和谐论——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这五大理论作为新教育的基本价值观贯穿于所有研发的课程之中,贯穿在所有日常的行动之中。
五、学会两条腿走路
科学创造了世界,科学是改造世界的工具,但人文要为科学主义把握方向,两种文化应该走向融合。梁晓声先生说:“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是一直以来是一足迈进,另一足跟进,但从来没有走好”。人文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规范自己与他人、社会的关系。面对道德滑坡、应试教育,我们重提人文教育。什么是人文?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我们相信,今日之中国是历史中最好的中国,即使在最糟糕的时候,也有很多仁人志士深情地守望。人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上好语文课就是在进行人文教育。为学生开好书单,做好家校共育。作为教育者我们的责任是从容不迫的去做,相信中国教育的弊端会被克服。学会用现代化工具表达人文情怀。
六、人文教育的核心
人文教育的核心是价值观教育。扎根立德树人,让价值照亮人文教育的天空。
立德树人。给学生一个抽屉,存放经典书籍,给学生一个工具,明确其价值,懂得策略;给教师一个指南针,构建“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的价值体认,将爱国主义播种在每一个心灵深处。
新人文教育第一大特点就是强调对人的价值与尊严的追求。新教育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激发其潜能的多样化课程,为一位每一位老师和父母提供适合其需求的个性化成长路径,通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帮助学习共同体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七、培养21世纪良好公民
培养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沟通能力、合作能力,加强人文学习,培养良好社会公民是教育的史命。
八、现实中的人文
人文教育有着漫长的历史性和科学的实践性。就像毛虫化蝶一样,这个进程是艰难的,维持这个进程也是艰难的,稍不留神人就会变为世界上最凶残的动物。人不应该这样——凶残地将屠刀指向同类,指向自然。人文让我们认识和规范自己,让我们与他人、社会和平共处。地球是万物的地球,社会是人的社会人。与人为善,与自然和平共处。一个制度,愿意接受人文立场、人文意识、人文思想,它就是充满人文主义的,人文主义的核心就是人道主义。
中西方人文的差异是由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人们不同的经济、政治需求决定的。随着社会的发展,21世纪我们也由追求生存向平等、自由转变。
九、人文主义教育需要立足当下
不管人们如何看待当下之教育,单凭批评与指责改变不了教育,正如朱永新教授所言:“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
新教育提出了新人文教育方法与路径:1、培养具有新人文素养的教师队伍。2、研发融多学科为一体的大人文教育课程。3、推进“独立思考,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新人文学习模式。4、以强化“营造书香校园”的行动推进新人文阅读。5、以演化“培养卓越口才”的行动推进新人文对话。6、你细化“师生共写随笔”的行动推进新人文写作。7、以深化“晨诵、午读、暮省”的新教育生活方式推进新人文行动。8、发展具有人文性的新人文教育评价。
新人文教育需要全员参与和全学科协同,本土化与国际化并重,尊重心灵自由与发展审辩思维,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多方协力。
本次学习对人文教育有了深刻的理解,人文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课堂、阅读、生活、活动、实践中。
高举人文主义旗帜将所有的言语化为行动,这才是论坛的目的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