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高一的时候,被部分学习成绩好的人冠以思维懒惰,原因就是我遇到问题喜欢去问老师。而他们认为大部分题目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答案的 。但也许是理科方面本身较弱,也许是还没真正掌握相关知识点,那时候的我“确信”自己通过自己努力想不出来,而学业任务又比较重才会去想要去问老师而尽快掌握这类题目。
而在前几天,一位同事和另一位同事谈起我的时候直接在我旁边评价了我:“积极向上,毫无目的”。反思他这样说的原因应该是我做的事情太多太杂,没有形成专业的优势。这让我意识到自己目前存在的问题。看似动力满满,实则“知识焦虑”,想提升自己在英语、书法、手账、导图、写作等方面的技能,但还没有真正去选择一个领域自己深入研究,也未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快速建立核心竞争力。
因此说起思维惰性,反思自身,或多或少是有一点的,比如有时候会去挑简单的问题去先做,复杂的想不出来就一直拖着不去深入思考,所以很多方面很难有质的提升。也还没有对某个领域投入足够的专注度并进行刻意练习,以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
那么应该如何去改善这样的情况呢?
首先学习群里的一位小伙伴曾对这个问题一针见血地指出,立即着手做,不要想太多,做的过程中再慢慢反思改进。其次,无法深入思考的时候就逼自己思考,可以先用一些模板性的问题问自己,开始不熟练可以写下来,然后慢慢形成思维规律。
比如为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就需要问自己几个问题:写作时想到了什么,采取了什么行动,为何采取这样的行动,行动过程中犯了什么错误,是否可以尝试改变。
通过不断问自己这些问题,可以想清楚自己写作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策略,以及改变以后的效果。因此当自己容易思维懒惰的时候多积累一些问题是必要的,可以帮助自己思考的更全面,帮助自己加深对一种行为的理解和背后规律的探索。
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这是对思维惰性的一种总结反思。战术指的就是我们具体的行动,而战略就是我们对这件事的思考和规划。做一件事前需要有计划,而很多人倾向于直接去做,再自然而然地做下一件事,而我就是这类人,虽然有时候也会想起来两件事可以一起做,但很多时候仍会遗忘本可以一起做掉的事,造成时间的浪费。因此计划必不可少,以后的每天都应该去计划。
一场战争需要有将军的指挥,才不至于混乱,才能够力往一处使,才有可能打败敌人。而我们的大脑就是我们的将军,要让将军发挥他战略规划的能力同时不断训练加强他的预见性和谋划性,才能真正将我们的潜能发挥出来,去完成更多更高质量的任务。
思维惰性不可怕,因为人都倾向于处在舒适区。但是不能允许自己一直呆在那里,因为这样就没有了上升的可能,所以逼自己跳出来,去学习、去思考、去练习,不断强化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思维深度,造就一个更强大的大脑,才是对抗思维惰性的正确打开方式!
知樱-田宝健身房-拆书小分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