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罗密欧与朱丽叶…… 两个人爱得不分你我、旗鼓相当的爱情总是让人心生羡慕。然而,当我们回到现实,完全对等的爱情却少之又少。我们或多或少都有过这样的困惑 — 我和他之间,到底谁爱谁多一些?
而我们终将要为自己的人生伴侣作出一个选择 — “更爱我的”,“我更爱的”,抑或是“我只接受两情相悦”…
一道看似简单的选择题背后,究竟蕴藏着多少爱情密码呢?通过我们上一期的婚恋调查,小红豆(婚恋顾问助理)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结果。
男女性的诉求从未变过
三种选择分别表达了不同的爱情理念和每个人的潜台词:
“更爱我的人”表达了一种被呵护、被认可的需求,希望对方在感情中给予和付出更多;
“我更爱的人”偏向一种主观意愿上的满足,为了获得爱情愿意为对方付出更多;
“我只接受两情相悦”则表达了一种对理想爱情的忠诚,渴望找到心灵契合的另一半。
在一组调查数据中,我们发现:
当问到“你会选择和一个‘______’生活在一起”时,56.2%的男性坚持“只接受两情相悦”,51.2%的女性选择“更爱我的人”。而且,在每个年龄段,男性选择“两情相悦”和女性选择“更爱我的人”的比例都在该年龄段的半成左右,男性和女性的选择并不因年龄而改变。
通过调查,我们还发现:青年时期(18-25岁)的男性既期待理想中互相爱慕的爱情,又享受“追逐”带来的快感;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时(26-35岁),有相当一部分比重的男性开始寻找“更爱自己的另一半”,向往一个“体贴、懂事又顾家”的理想妻子形象。而在中年以上的男性,则对于“两情相悦”需求最高,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在这个年纪,精神上的慰藉远大于其他。
绝大多数女性不会选择“我更爱的人”。但是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选择“自己更爱的人”的女性比例却在增加。说明当女性成长起来,对于自我选择的向往开始增加。
“更爱”是选择,被爱是需求
对大部分女性而言,“被爱”是婚姻中的必要条件。选择“更爱我的人”不仅意味着情感和心理上的安全,还有整体生活的保障,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依托。
选择“更爱我的”女性受访者中,55.24%的人认为“更爱我的人”会愿意付出更多,与他们共度余生可以获得生活的保障。
选择被爱就等于选择了任性的自由,人生中免不了磕磕碰碰,和“更爱我的人”生活意味着将获得更多的包容和忍耐。对大部分女性而言,年轻时的恋爱或许可以不计回报、义无反顾,但回归到婚姻中时,稳定和安全也许是更重要的因素。
享受追逐,更热衷共同成长
当被问到为什么选择“我更爱的人”时,我们发现,被调查者几乎一边倒地认为“和‘我更爱的人’在一起会有更强烈的愉悦感,感觉生活充满希望和动力”。
因为对方一定有特别“吸引”自己的点,和一个喜欢的人在一起,会让自己更有动力去成长,去提升自己的生活。
对部分如此选择的他们来说,感受爱的方式恰恰是“付出”。很多时候我们会误认为只有“接受”的人才幸福,其实不然,“付出”在滋养他人的同时也能让自己获得能量。
也有人认为,只要我真心付出,对方一定会有所反馈,因此他们锲而不舍地追逐。这一特征在男性中较为突出,天然的“征服欲”让他们沉浸于追逐的快感中。
事实上,面对爱情的天平,无论做出怎样的选择,都喻示着对爱情的向往。也许故事的开头不一定完美,但只要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和磨合,无论开始谁爱谁多一点,最终都会达到幸福的平衡。
你会做出哪种选择呢?欢迎在留言区说出你的故事~
更多文章请关注公众号“两颗红豆”“两颗红豆vividp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