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能够坦然面对自己错误的人,哪怕是我意识到自己错了,认错这件事本身,也很难做到。
我会给自己找借口。
说的圆的,说不圆的,总要把自己从问题里摘出来,去找一切能作为“错不在我”到的证据。就算最后找不到了,我也会用其他变通的方式表达我的不安和愧疚,但承认“我错了”,很难做到。
这样不好。总要去证明,错不在自己,那就势必要证明错在别人,找个挡枪的。本意并不是指责别人,也并不是找人背锅,更不是给别人挖坑,但就是面对不了“我错了”。
因为小时候说了太多的“我错了”。
我小时候干过一次离家出走,从房间背着自己整理的小行李卷,走到了大门,又哭着折回去了,找了个借口“天黑了,明天再走”然后收场。离家出走的原因,是我和爸妈争,“到底大人是不是所有事都是对的?”,正方和反方显而易见,结果,我都离家出走了,当然也显而易见了。
我小时候的世界观,就是这个世界非黑即白,事情不是对那就是错,而我只要是做了爸妈看起来不对的事,在一番教育之后,最后一定是要站在他们面前说出“我错了”这三个字,才能翻过这一篇。
小时候,我最讨厌的三个字就是“我错了”,可我不得不说。我记得在一本书里看到,儿童在面对比自己强的对手的时候(大人),会为了生存而妥协,会默认在无法反抗的前提下,学会如何去妥协,以换取食物和庇护。我甚至不知道为什么,在我看到这段话的时候,瞬间就想到了那句“我错了”。那应该就是我当时用来换取原谅和保护的自保的手段吧。所以,我并不是真的认识到我错了,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不得不的委曲求全。
我的不肯认错,应该就是从我可以不再需要交换的时候开始的。
所以我从来没让我儿子口头上说过那三个字。如果真的是他错了,我和他讲好了道理,一句“明白了么?”,看到他认真点头了,我就算了,我甚至不希望他去说那三个字,甚至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如此排斥这三个字。可戏剧化的是,我越来越发现,我的儿子也很不愿意认错(学校里的老师和我反馈的),也会在有问题的时候第一反应是“错不在我”。我才意识到,即使没经历过我所经历的那些,但我的做法和我面对错误的态度,已经影响到了他,已经给他立了非常不好的模板。这,也就是我意识到需要去反思自己的触发点。
其实小时候的太多场景,早已回忆不起来了,也不记得那些“我错了”的背后到底是什么事情了,如果能想起来,现在从父母的角度去看,也许我也会发现,真的是自己错了(应该是绝大多数情况)。可很遗憾,我记不起来了。不知道是主动选择了屏蔽那些记忆,还是真的记忆随着时间消散了。
与自己和解的第一篇,选择了“我错了”,因为它像一根刺一样扎着我,意识到自己面对错误和问题的态度的时候,一次一次的拒绝认错、逃避认错,到处找各种借口和理由的样子,着实丑陋。
你不再需要去交换什么了,放下戒备,这个世界也不是非黑即白,哪怕错了,也就错了。我们都会犯错,大人们也会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