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enny
有一种少年的认命叫:谁叫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
金像奖将最佳影片奖颁给了这部影片,今天的微博上祝贺声一片,豆瓣评分8.4。你就大概知道这是个不坏的影片。
这篇的文章,关于少年,关于教育,关于原生家庭。是当时看完《少年的你》之后的一些思绪整理而成,看过的人才能看懂我接下来的话。
关于教育的话题,父母的天性总是会让我想到球球(我一岁多的女儿)。
球球过周岁的生日,按照传统抓周。小家伙越过本子,笔,钞票。最后,抓了一支口红,让她老爸陷入了崩溃。
我倒觉得挺好的,不管她张开了,会成啥模样,至少追求美的女孩,都不会真的丑,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信念。
球球是个女孩----开心的同时,有些心疼。
因为我知道90%的可能,她的将来会和我一样承受那场:嗯,痛。以及数不清的育儿烦恼,还有自我修复的慢慢长路。
如果她是有事业心,坚持独立的性格。她会更辛苦,需要努力在家庭和工作中抉择和平衡。
如果的如果,有幸她不必经历这些,有幸她自主选择一种她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无论是否符合众人的期望和标准,比如不婚或丁克,我都会支持她。
有人说这一生,父母只能陪孩子走一段路,剩下的是孩子自己闯天地。
可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不仅仅影响到18岁,是会渗透孩子的一生的。我不祈求能给予球球富贵一生,也知道并不能庇护其一生。
只愿她能基于18年的爱和温暖,在看见阴暗的时候,相信世界上有光的存在。面对前方的刺叶丛林,有披襟斩棘的利剑和信念。
所以在这18年里,我会努力不让你陷入原生家庭的梦魇,让你有在我面前肆无忌惮哭泣的权利,以及带你一起仰望星空。
一 抬头仰望星空的少年
《少年的你》里面有一个特写镜头,
小北翻开陈念书本时,
看到一句话:
我们都是活在阴沟里面的人,可是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这句话触动了无数人。
但请不要尝试让所有陷在阴沟里的人仰望星空。
有的人眼前的黑暗,足以遮住星空的光芒。
即使仰望也只看见无尽的黑夜。
仰望星空的人,一定是感受过或者被告知过星空的美好,
即使看不见,却坚定相信星空存在的一群人。
小北被抓之前说他和陈念不一样,
不一样在哪?
有人说因为小北没有爱,而陈念至少有妈妈的爱,尽管那爱有些糊涂。
我觉得不是的。
错误的爱导致孩子价值观扭曲,而自甘堕落的不在少数。
有一种少年的认命叫:谁叫我生活在这样的家庭。
原生家庭的梦魇可以困扰人一辈子。
不是吗?
回顾电影里,
小北看见书本上那句话时,不自然的立刻合上了书本,神态有一丝慌张。
这个细节处理地让我心震。
其实那一刻他就明白了,他和陈念的不同。
陈念是那群人之一,而他不是。
陈念能看见星空,而小北不太相信头上的星空。
除开原生家庭的不幸,陈念还是有机会接触了更多的知识,接触了教育。
虽然她没感受过,但能通过学习,想象到星空的美好并为之向往,努力。
她坚信有一天当去到北京,那片星空的璀璨一定更耀眼。
小北辍学后已经封闭了对星空的感知能力。
没有人告诉他,星空在哪里,以及星空一直在。
他彻底陷于 无爱的泥潭里。
深陷泥潭的人,只求不要越陷越深,只求能够活着呼吸一口气。
没有空抬头,也看不见星光。
星空的美好,原本在每个孩子出生的那一刻,
在被父母抱在怀里温柔抚摸的那一刻,就该深深印在孩子心中的。
无数个亲吻,拥抱的时刻;
蹒跚走路,草地上追逐的时刻;
指着天空呀呀学语的时刻;
拿着书本写写画画的时刻;
解答十万个为什么的时刻;
牵手过马路大小手紧握的时刻;
眯上眼睛感受风和阳光的时刻。
所有这些时刻汇聚在一起,形成孩子心中永恒的星光。
星空的存在,理应是父母最先告诉孩子的。
若是不幸缺失,也希望能尽早在学习成长中由第三个人告知。
最有可能是老师,又或者遇到一个像陈念一样坚信星空存在的人。
若太晚遇到,可能就来不及了。
二 敢在父母肆意哭泣的少年
陈念成绩优秀,渴望通过高考改变命运,继而改变她妈妈的命运。
在外躲债的妈妈在电话里说:妈妈相信你,妈妈就只有靠你了。
电话这头的陈念强忍眼泪,不敢放声哭泣。
最终还是将委屈的话吞了回去,选择对妈妈隐瞒了被欺凌的事实。
已经身为父母的我看到这个片段,心疼了好久好久。
也许是因为某种熟悉感,想起我的年少时代。
那一段被我原生家庭的梦魇困扰的日子。
那天看完电影回家后面对球球的哭泣,我都显得耐心了很多。
受了委屈就哭泣,这种天性为什么要在父母面前压抑呢?
联想起前两天跟友人聊到事,也很符合这个话题。
她说邻居家的孙子被狗咬了,没敢告诉家人。
过了好几天去亲戚家玩,告诉了玩得好的小表姐,家人才辗转知道。
那时,已经过了打疫苗的有效时间。
我真心祈祷这个小孩不要有事,如果因此有了不幸的结果,会让人心疼到窒息。
这家的父母又该如何自处?
我不禁想,这样的事情发生后,他们会反思自己的教育哪出问题了吗?
是怪小孩太懂事?还是家长太不懂教育?
若是家庭给予不了孩子正确的自我保护观念,一味要求听话懂事,不惹麻烦。
孩子在父母面前都不敢说疼,不敢哭泣,不敢释放脆弱。
今后倘若人生顺利便好,但凡受到一点他人的欺凌,大概也只会自己忍气吞声,
自我“反省”。
不知为什么,我立即想到了影片中的胡小蝶。
那个忍受不了欺凌,从学校一跃而下的孩子。
我总在想,即使胡小蝶自己生性怯弱,只要她回去跟父母肆意哭泣一回,告知被欺凌的事实。结局会不会不一样?
她不敢反抗也不敢开口的原因,是因为太懂事吗?不想给为学费头疼的父母再惹麻烦吗?
她飞身跳下的那一刻,是感觉解脱了吗?是解脱于被欺凌的困境?还是来自父母的压力?
在父母面前肆意哭泣,成为了是一件要需要勇气的事。
我以为只有成年人会如此。
想不出结果,只能留下这些问题各自慢慢思考吧。
三 逃出原生家庭梦魇的少年
你有没有因为原生家庭困扰过?
不止影片中的那些少年:陈念,小北,胡小蝶,魏莱。
我也有过。
可能大家都或多或少都有,无关贫穷或富贵。
我在大概初中的年纪,还算是一个无忧的女孩。
喜欢零食,喜欢电视,喜欢爱笑的男孩子。
但有些挑食,容易骄傲,不爱洗脸,不爱洗头。
敢跟男孩子打架。
原始的女孩,不管前方是什么,只追求在田野上奔跑的畅快。
后来,经历
第一次看到泪流满面的母亲
第一次半夜跟着回娘家
第一次看到父母打架动手
第一次被人追到家里要债
第一次不想回家兜转在外
第一次插手他们的争吵,
第一次摔东西夺门而出。
那次我赤着脚跑在大街上,一路上有很多张面孔。
熟悉的,陌生的。
身后有人追,有人喊。
我不想停,不想回头,也不知道去哪。
跑得真的很累了,最后我停下来喘气,转身慢慢走回家。
一路低着头,不听旁边任何的声音。
庆幸,我并没有抑郁,也没有变得内向。
学习比较上进,工作也蛮顺利。
一路走来,有很多开心,也得了人生几位知心朋友。
依旧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平凡的人生。
我现在非常感恩,母亲支持我走到大学本科毕业。
读书是最好的自我救赎。
不管你相不相信,我证明了。
再回想起,好像就是那一次赤脚奔跑的时候,我明白了。
大人也不会比小孩更聪明,更听话。
我有自己的未来,不能因为别人的错毁了自己的未来。
即使别人是你的父母。
某种信念也在那时候扎根心里,
绝不会母亲一样软弱好欺重蹈覆辙。
绝不像父亲一样眼高手低贪得无厌。
后遗症还是有的----对异性的心理排斥。
之后长长的时光里,面对别人青涩的喜欢,都会下意识的躲避。
不明缘由。
少女心思也有心动的时候,但是那个状态如同乌龟背着重重的壳,随时都想缩回壳里。
只愿意在洞口偷偷看,看一眼马上缩回去。
工作后被人问起,我总说预计自己30岁后结婚,有可能是被逼结婚。
实在不行,就当不婚族也没啥。
朋友都当是开玩笑,我自己才知道我当时的语气有多随意,我的信念就有多坚定。
但是女孩会长大。
漫长的修复时光里,我看到了更大的世界。伴随着是,看世界的角度会变。
当母亲再次哭诉着跟我说:你要加油,你是妈妈全部的希望~的时候。
我开始会用我的方式,引导妈妈享受自己的人生。
当母亲说不要太相信老公,要懂得保护自己的时候。
我会安慰妈妈说,你要相信你女儿的眼光和能力。
是,我依然见到过很多家庭破碎,听过渣男渣女的故事。
但同时,也见证了一些美好的爱情。
只算中国就有十三亿人口,人生的故事那么多,
就算比例再微小,也一定有1%的人拥有幸福的婚姻。
换句话,即使最后没能拥有幸福的婚姻,也不代表就不能拥有幸福的人生。
人生,多的是不能预见,和出人意料。
这些,我明白的。
只是烂赌的男人和不幸的原生家庭,在我心中刻下了两道印子,一碰就会响起警报。
我不期待天上掉馅饼的事,坚持一生不向任何人借钱。
我不相信口中的爱慕心动,坚持对恋爱婚姻保持警惕。
后来的现在。
我自食其力,有能力谋一份工作。
买想买的东西,适当的控制贪念。
我自愿结婚了,相识十年的时光里,
让我相信他绝不会让我,或者我的孩子以后赤脚跑出家门。
没有人无缘无故强大到可以自我自愈,学习自我自愈的能力是教育最重要的意义,也是减少被原生家庭梦魇困扰的方法。
影片中的少年们都是被原生家庭桎梏的人,无论是欺人者还是被欺者。
虽然电影一出,很多人围绕校园欺凌的话题探讨。
怎么发现,怎么防御,怎么处理。我却不想深入欺凌的话题。
因为我始终相信只有一种方法,可以让校园欺凌不会出现,不会恶化。
那就是:
父母好好做人,少年好好学习。
自此,世间不在有好欺凌之人。
不管怎样,我都相信那些少年的最后,一定是美好的结局,
拥有一个平凡的人生,和一个永远在身后保护Ta的人。
希望你不施恶与人,也必定一生与善同行。
202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