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的全重庆路过】之东溪古镇
丹溪一拱气霏霏,黄桷森森绿相围。
接地渝黔通百货,泊船渔火敞千扉。
杏花雨润太平渡,杨柳风披客子衣。
遥指夕阳人影散 ,谁家官舫又来归 。
—— 李白
初次听说东溪古镇时,我有些不以为然。关于市内古镇的印象,脑海里大多只是仿古建筑和林立商铺的堆砌。却是偶尔的机会,邂逅东溪,却恍如来到一片世外桃源。没有熙熙攘攘的游客,东溪就如一位未施粉黛的清秀女子,安静地伫立于城市之外。
东溪古镇位于綦江南部,原名万寿场,建镇于唐代,距今有1300余年。东丁河、福林河和綦河交汇于此。
古镇山水自然清幽意远,所处地域为槽谷地带,两面是山,中间是河,山水相间,山环水抱,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清幽意境。
5000余棵罕见而古老的黄葛树,密布其间,其中树龄百年以上的300多棵,最古老的已有一千多年,树形奇特,在山地之间高低错落,肆意生长,令人叹为观止。
古镇最古老的太平桥,距今630多年,修桥者为咏叹“太平盛世”,将桥取名“太平桥”。桥头各有石狮一对,桥墩上有石雕兽头装饰,桥下中央曾有一把能随风力大小自然转动的83斤重的斩龙宝剑。
可惜我没有拍下它的全貌,下图为网上转载。
桥栏上厚厚的青苔见证着遥不可及的历史。
桥的旁边有一座沉睡于时光中的水码头,不远处还有一座掩映在树中的古庙。
后来查阅资料,据说诗人李白流放夜郎国时,途中曾经过此地,有感于此情此景,留下一首绝句,便是写在题首的那首诗。
走过苍老的石桥,像走进一段不寻常的故事。这故事太久远,它只属于这里,虽然我们已离它咫尺,却带不走任何。
川黔古盐道开辟于西汉刘邦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距今2200多年的历史,是运往贵州、云南老盐的必经之路。如今,这条盐马古道仍清晰可见。
古镇清幽静谧,偶尔可见一两个采风者,在这条见证了两千年沧桑岁月的古道上走走停停,试图读懂它的前世今生。然而它却沉默不语,以安静的姿态凝视着外来的探访者。
清泉乱石,古藤艳花,山重水复,杂树曲径的画面,参差于青瓦板壁房屋之间。
穿过山水河流,不远处有一条老街,麻乡约民信局、万寿宫、南华宫、明善书院等不少历史遗址都汇集于此。
沿着这条街拐几个弯,西南最古老的邮局—距今140多年历史的麻乡约民信局便出现在眼前。
麻乡约民信局创建于清同治年间,是綦江近代史上大名鼎鼎的运输鉅子陈洪义创建的。和现在的邮局一样,邮递信件和汇兑是它的主要经营项目。历史上的东溪走在了社会发展的前沿,“麻乡约民信局”见证了东溪政治、经济、文化辉煌的历史。
由于年代久远,现在仅存木门与石壁为原先建造时的古物。
门楣上写着“当欋向术”四个字,“欋”意为大路,整体的意思是面临川黔大道,传递信件方便快捷。这左右环绕的两个图案,是“麻乡约民信局”的邮徽。
南华宫古戏台
台前横栏上的木刻浮雕,技艺精湛,精美绝伦,人物栩栩如生,生动形象的讲述着一个个历史故事。
与东溪古镇的邂逅,却是匆匆一瞥,未能停留。不曾想到,这小小一方天地,竟有如此深厚的历史底蕴,耐人寻味。
回头望去,她仍陷在那小小角落里,孤独又深邃。
用文字和照片记录我眼中的重庆。
作者的其他文章
色彩的诱惑——黄桷涂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