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学生时代起就喜欢写作,总是幻想着自己也能妙笔生花,写出脍炙人口的好文章。只是这个写作梦一直都是愿景多于行动。
刚入简书时,也没多大想法,特别的佛系。有表达愿望了,就写写,没有想法,就闲着。这不,没日更前,三年也没写一万字。
偶然的机会知道了日更活动,一冲动一头扎进去,这中间也有彷徨犹豫,写不下去,想要放弃的时候,好在都坚持下来了,到现在也没停下来。
通过在简书写作的这段日子,在写作这条路上,我好像渐渐发现自我,明白了该如何搭建自己写作系统,找到了自己的写作定位。
我在简书构建写作系统的第一阶段就是日更,完成一个写作的闭环。开始写,是开启日更闭环的最重要的一环。很多时候,我们开始不了写作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总感觉自己写不好,可是不开始,就永远没有写好的那一天。
日更的这个闭环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在感性和理性中自由切换。写作其实是门遗憾的艺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记得有人问史蒂芬·柯维,他最喜欢自己这辈子写的哪本书时,他的回答是,下一本。写作不可能永远完美,我们不必太过追求文笔的优美,很多时候写心中所想,跟着感觉走,更能打动读者。只是在感性的同时,我们得学会用理性复盘,用感性为理性开路。说到底,写作也是门思考的艺术,但凡思考,总是反人性的,理性地分析和复盘,才能不断地进步。
第二步做好内心控制。写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活儿,不是你能写几篇文章,就可以一蹴而就地成为作家。需要你有耐心,决心,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在这条路上,也有荆棘,有坎坷,在遭遇瓶颈不顺的时候,写不下去的时候,就需要我们控制好自己的内心,保持写作的初心,不要轻言放弃。
第三步具备重启的能力。人总是不喜欢不确定性,有损失厌恶症。在写作路上,重启是一项很可贵的能力。重启就是既往不恋,当时不杂,未来不迎,把写作的每一天都当成是日更的第一天。重启的作用就是帮自己摆脱对未来不确定的厌恶,提醒我们保持初心和理性,勇敢而坚定地坚持下去。
系统的第二阶段就是不断增长。不断增长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发现自我,不断成长的过程。写作也需要有增长思维,努力探索,使写作技能不断提升。在完成日更闭环的同时,得不断地给自己反馈,给自己提问,如何才能做到更好。把写作这个大目标切分成一个个小目标,通过日更来每天完成,然后越来越接近自己的大目标。
第三阶段就是找到自己的内核。也就是自己愿意不断重复去做的事情。你每天做着也不觉得累,不觉得苦。日更从一两百字开始,直至五百,一千字,待我完成今天的日更,我就在简书上更了十万字了,就是这样一个可以复制的最小内核,输入,学习,输出,再输入,再学习,再输出,不断地重复它,完善它,打磨它。
最后阶段就到了复利阶段了。复利效应就是滚雪球理论,找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迭代,不断优化,滚动越久你的回报也就越多。
日更到最后,它的结果图应由两部分构成,一是核心理念,二是未来蓝图。核心理念就通过写作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而未来的蓝图就是通过日更写作要到什么程度。
成功是需要愿景的,未来的蓝图可以使我们的目标可视化,给我们以动力,但成功需要更多的是行动。有句话说得好:找到你的目标,方法就会随之而来。写作是一件可以系统化的、有机会由量变跃升到质变的事情。把自己所有的经历,无论成败,都放到系统中来,不断优化迭代这个系统,成功就一定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