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六中午我做了一锅下米条。
这是老家特有的。老家的烩面、卤面、胡辣汤,以及后来流传开的红焖羊肉,提起来都还有人夸几句,但下米条却根本没人知道。
的确,它根本算不上一个特色小吃,不过是缺吃少穿的年代里一道糊口充饥的饭食罢了。水里添把米滚开,下几束面条,再配点豆子青菜,放点盐,煮熟而已。这就是下米条。老家还有一种面条吃法,叫“糊涂条”,做法和下米条几乎一样,只是把大米汤换成玉米面糊糊就是了。
可我偏偏就好这口。上大学以后,每次回家不管是我妈,还是我妗子,问我想吃啥,我寻思来寻思去,说:下米条!她们都笑我,说想给你做点好吃的吧,你偏偏愿意吃个下米条!
因为下米条在哪也没吃到过,只有在自己家才有的吃。
所以成家后我第一次告诉老公准备做下米条就是大米粥里下面条时,他哭笑不得:这是什么做法啊,听都没听过!
但我做好了以后,老公和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连说“好吃好吃”。
2
前不久,我的一个朋友写了一篇发自内心的好文——《传承:成长路上那些事儿》,娓娓道来自己从爷爷奶奶、爸妈公婆以及老公身上感受到的积极向上的东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一谈起原生家庭,大家都一筹莫展,苦大仇深,可是我却不完全这么认为。当然我不否认家庭可能给我们带来的负面效应,但是这其中积极或者正面的作用有多少?可能真的被我们刻意的忽视掉了。今天我想写写家庭环境对我成长的正面影响。”
当我开始追忆儿时岁月时,首先想到的是个有口福的小女孩儿。
爸从湖南技校毕业分配至河南工厂工作,从此安家在北方。他很会做菜,喜甜喜辣,不知道那时他做的菜是否称得上正宗湘菜,但在以吃面食为主的河南老家,在我生活了许多年的胡同里,已经很稀罕了,学校的同学也常到我家吃饭,甚至有的都想交伙食费天天去吃。
我到外地求学工作成家之后,每每从我回家前几天,爸就开始买菜、备菜,长时间待在厨房里,煎炸蒸煮,一个人安静地忙着。
他特别不善言谈,只好把很浓很浓的对我们的爱都熬进菜的汤汁里,藏进饭的香气里。
妈更是没闲着过。对儿时妈妈的记忆最多的就是她坐在缝纫机前咯噔咯噔地踩个不停的画面。她十分擅长布艺编织,不仅我们姐弟俩小时候所有的衣服和布鞋都是她的杰作,她还经常帮忙给邻里乡亲们做。小学时在班级里读自己写的作文《我的妈妈》,有个同学提问道:“难道给别人做衣服不收钱吗?不可能!”我深感冤枉,可事实就是如此。
生长在河南的妈妈很会做面食,她做的下米条、糊涂条、卤面、饺子都是我的最爱。说起她的调饺子馅手艺,在我同学中间的口碑也相当赞。上中学的时候,每年12月31日班里元旦联欢最后一个“节目”就是包饺子。妈妈在当天上午就把一大盆饺子馅调好,把面活好,中午我们用三轮车把馅和面运到教室,等到晚上同学们一起热闹地包饺子吃饺子,都夸我妈饺子馅调得好。等到夜深人静,我再把空盆面板擀面杖什么的拿回去还给妈。这,就曾经是我们青春版的跨年啊。
我一直是个有福之人,从小“吃”“穿”不愁,还有一双对我们宠爱有加、呵护备至,对邻里乡亲和我的同学们极度和善、热心的父母。岁月匆匆,尚未来得及继承他们的厨艺布艺本事就离开了家漂泊在外,不过,在小火慢煨的日子里,他们不经意不刻意的身教,却成就了我和善、热忱、朴实、温暖的性子。
就像我的朋友在她的文章里写的那样,“发现家庭与成长对自己的正面影响,也是认识自己的重要一课。”“想想,我们从我们的家庭那里,曾经得到过什么,而我们又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一点什么呢。”
这真的是一个好问题。我们能给孩子多少以及怎样的正面影响呢?
3
女儿上初中以后,除了到学校和培训班上课之外,醒着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自己房间里,做作业,听歌,以及从事自己的秘密活动。
我不仅从她的学习世界完全脱离开来,就连她想穿什么不想穿什么,想吃什么不想吃什么,想看什么书不想看什么书,喜欢和谁交往不喜欢和谁交往,我能对她有的影响力几乎弱到零。
如果把我们目前的关系打个比方,似乎有点像“藕断丝连”。
“断”的过程是痛苦的,结果却有如进入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柳暗花明。
“断”掉的恰恰正是那些负面的影响力,是控制,是干涉,是束缚。
尝到“断”的甜头之后,我一度成了甩手掌柜,几乎不闻不问。当时出现的热词,正好用在了我的身上:佛系。
女儿也自封为“佛系少女”。
当“传承”这个命题来到我身边后,我不禁思量开来:当古老厚重的传承遇上后现代的“佛系”,父母究竟该如何施加对孩子的正面影响力?
苦口婆心地晓之以理,语重心长地动之以情?孩子直接捂上耳朵,关上房门,锁上心扉,任尔东西南北风!
说来有意思,我最后找到的突破口却竟然是“吃”,逐渐演化成我们之间“藕断丝连”关系中的其中一根丝。
4
我在好玩的《活趣之家55条》里注意到,其中倒数第二条竟是——全家拿手菜加起来有5个以上。
我和老公都不算是很会做菜的人,虽然做起家常菜来自己吃得津津有味互相吹捧,但称得上“拿手菜”的可真没几道,更别提什么秘制特色菜了。
我于是突然开悟,把传承、影响力、厨艺、仪式感等不搭边的几样原料烩在了一起,决定从“认真做饭”入手,重建我们对女儿的影响力。当然,我想传承的不仅仅是“私家饭菜”,更是家的味道,是我年过不惑才悟出的一种生活态度,我希望它能成为一种独特的“家风”。
我把它写在了厨房门上:“认真地对待每一顿饭。”认真地对待每一顿饭,能让我们更好地爱自己,更好地表达对家人的爱。
我开始变着花样给女儿准备好看的早餐,让睡眼惺忪的女儿一看到餐桌就充满活力;周末为过着上课外班、写作业“两点一线”单调学习生活的女儿增添一点“吃”的动感节奏和活力细胞。
如果甜辣的湘菜能让我回味起爸爸的“宠爱”,下米条、糊涂条、卤面,这些能让我回忆起妈妈的味道,那么,我希望能让女儿将来回忆起的,是我准备出的一份好看又好吃的早餐,几道可能很普通但却很“独家”的饭菜,是我们一家人坐在一起好好吃饭的样子。
刚刚过去的这个周六我做了一锅下米条。早晨就把花生米、黄豆、大米泡上。快中午时,将它们一起煮上,开锅后,放入几绺细挂面,撒进去一把玉米粒。等快煮好时,放入几片青菜叶,虾仁虾皮,葱花,盐,滴上几滴醋和香油。
我把这一锅下米条,做给女儿吃,将来还要教会她做给她的孩子们吃。
希望我的女儿,无论将来一个人的时候,两个人的时候,还是三个人的时候,都能认真地做每一顿饭,认真地爱自己,爱自己的家人。
希望我的女儿,无论意气风发的时候,萎靡颓唐的时候,还是伤心欲绝的时候,都能记得好好吃饭。厨房,能够让一个女人平静,美食,能够让她拥有“活着真美好”的觉知,用心地为家人准备饭菜,能够令她更加热爱生活,专注当下,收获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