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那天抽空约了朋友小婷一家出来吃饭,在等菜席间我们聊得正欢,突然小婷话锋一转,说起给正上四年级的儿子(小军)报的作文辅导班。
只见她当时眼睛一亮看着我说:“你不是一直在写东西吗?那你就教教小军吧,不如让你来辅导他?”
我礼貌地推辞:“小学的作文拼的就是词汇,平时多看书,注意摘抄、积累好语句,应该不会很难啊,为什么这么着急去辅导班?”
小婷说:“可是他不爱学语文啊,一提作文更是叫苦连天,半天憋不出两行字。”
我试着分析:
1、小军平时爱看书,但一般就是探险科幻,阅读面不广,不够丰富;
2、他还没有摘抄好词句的习惯;
3、父母都上班,平时很少机会带他接触学校以外的景点,所以想像力受限,生活有点枯燥贫乏;
4、父母没有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
聊得兴起时,小婷还当着孩子面自嘲:我当年也是一看到作文就头疼,那时的日记也是靠买本书来“高仿”。换而言之小婷觉得孩子在这方面是“遗传”了自己。
后来她一直在追问我:“你是学文学专业的吗?能写文章的人都有好文采啊。”
哈哈,在熟人面前,我就特别容易“黄婆卖瓜”:“从小学开始,我就喜欢写东西,但很多时候纯属自娱自乐。因为喜欢,在5年级的时候,我差点把整本成语字典都背了,初中时我也喜欢看文言文,读两三遍就差不多“其义自现”了。而到现在,仍然谨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一直坚持摘抄好词句,包括书里的,电视里的等等。”
接着我又继续说:“什么叫文采,是真实细腻的感受?还是用犀利的眼光刻画四周?我理解的就是先要“走心”。之前还看过一句对好文章的评价:连标点都改到不能再改,没有半句多余的话,那样的才算好文章。(嗯,一直鞭策自己)”
听完我“吹牛”,小婷第一次用“陌生”的眼光看着我,小军更是不明觉厉地说:“阿姨,你好厉害!”
后来小婷急急地问我,那现在小军的情况怎么办?
我的态度是别对辅导班抱太大的希望,关键还是在于自己。下面谈谈几点小建议:
1、老师教的写作方法一定要认真学,这是基础,学以致用
比如议论文:
列好提纲:
1)提问题
2)举事例
3)论证
4)解决问题
5)得到结论
把这些方法落实到写作中,搭好框架,思路就清晰了(搭骨架,再慢慢往里填血肉,尽量让它丰盈起来)
2、爱看书,还要会挑书
小学阶段关于写作的书也有不少,挑书的时候自己先翻看几篇,能让你觉得“有趣”或者有“崇拜”之
情的书都可以买来看看。因为内容有趣,说明这些就是你缺少的视角,而能让你崇拜的,一定是作者的语句精准或者足够丰富精彩。当你越崇拜哪种文笔时,自己就试着先模仿,然后加进自己的想法,渐渐就炼成自己的写作风格。
3、克服“懒记”的毛病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摘抄好词句,以后写到相似场景时就能顺手拈来,给文章润色增辉。我常常每看一篇文章,总习惯把它的一些好语句摘抄下来,用作自己“点评”的依据,也备作以后写作的启发,这也
算是自己的一种“弃旧迎新”的学习方法(虽然现在我也还在摸索学习阶段)
4、培养写作的灵感
常常听到搞艺术的人神秘兮兮地说:“灵感稍纵即逝,一定要及时捕捉记录它。”
而我所能理解的灵感就是对某件事的瞬间感悟。
比如猴爸今早跟我聊起有位朋友对孩子要求很严,每晚9点前必须关灯睡觉。我当时就特别想“采访”下他这位朋友是如何做到的。
当时我脑里灵感:这位家长原则性很强,那么他的做法有没有可圈可点的地方?如果他孩子的成长情况很好,那他的方法是值得借鉴和分享出来的”
5、培养写作的兴趣
兴趣不会与生俱来,一定是靠后天培养的。
还记得读小学时老师会布置“写日记”作业,其实就是练笔积累的过程。从开始的“为完成任务”到“养成习惯”到“爱上写作”,每一步都不能少。
如何写呢?所谓日记,不就是畅所欲言吗?到后来,我们要学习简单的“看图写作”,然后按“主题视角”表达观点写作,最后再要求篇幅长度与文笔手法等等。
当然“胸无点墨难成句”,要想出口成章,下笔有神,那还得把“读书”这项基本功练扎实了。
6、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罗马假日》里写到:灵魂和身体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这句话告诉我们,要么去读书,要么去旅行。别让没钱、没时间成为“不想出门,太麻烦”的借口。哪怕就带孩子在屋前屋后的小巷子里踩踩单车,晒着夕阳遛遛狗也好啊。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才能激发所有的细胞活力,包括脑细胞,所以,很多大师的作品也是通过“边走边看边感悟”而来的。而最终,每个人的经历与眼界就是一笔别人抢不走的珍贵财富。
7、家长的正面指导
当回忆起自己爱上写东西的原因,我想很有可能是被妈妈“潜移默化”了。
因为从上小学开始,我常常看到妈妈会用钢笔或者粉笔写东西,比如记账,写一些备忘录等等,家里但凡有一张白纸,妈妈总会如获至宝,物尽其用,甚至家里大厅木门的后面到现在为止,都还记满了“妈妈备忘录”,哈哈。
小时因为经常看到她写,我也想写,但不知道写什么,我就开始自己去找书看,或者把当天遇到的事和想法写下来。
而且妈妈还有个“高招”,她曾告诉我,她上高中时是学校的广播站主持,常常要念文章、写文章,还试过发表文章到公社。那时小小的我就坚定地认为:读书写作是多么“光彩照人”的事!
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也回忆起儿子喜欢画画的原因:他说,他有一天看到肚子里正怀着妹妹的妈妈在专心致志地作画,感觉很享受的样子。他就想,看来画画是一件很美好的事啊,从那天起他就开启了画画的兴趣之路。
我跟很多家长一样经历过应试教育,如今,我们的孩子也正在经历,所以,特别能理解大家的焦虑与无助。
我们常常左右矛盾:对孩子放松是失职,对孩子严苛又容易变成“强权干涉”。所以,才想着折中,不如把他放去辅导班吧,那里有专业的老师教,应该不会错。是的,送去辅导班没有错,但是错在我们“丢包袱”的观念呢。老师真不是神仙,他也无法保证孩子要多久才能“开窍”,也许每天的辅导就像细水长流,所以,我们不能期望过高。
最终还是那句话:教育真的就是拼爹妈!而在这条路上,很多时候就是讲“心”不讲“金”的,也从来没有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