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周的数学板块从大数数数开始,我们数一个玉米棒子上有多少个玉米粒,再把这几百个玉米粒装到10个一小宝物袋,100个一大宝物袋,通过具象的操作,来理解个、十、百的数量单位,为将来学习进退位加减法和竖式除法做铺垫。
上周结合圣诞集市,开始“元、角、分”的教学。模拟圣诞集市很好玩,当我让孩子们分组扮演摊主和顾客,用教学钱币来购买枣子、积木、玉米种子和宝石时,有的摊主嫌找零太麻烦,本来要找3元的,很大方地用五块钱就顶了;有的摊主非常不满顾客拿50块钱买一块积木,换走了摊上的所有零钱;有的顾客很细致地算好了商品的总价,还要跑到“银行”兑换好零钱才去买;而有的顾客则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买买买,揣了满手的枣子,最后我不得不“帮忙”分享给辛勤劳动的摊主们。
在模拟集市的分组活动中,三个人管一个摊位,分别负责算钱(加先生和乘先生)、找钱(减先生)、换零钱(数的拆分和均分先生)和记账,孩子们发现零钱的需求特别大,我都换不过来了,于是第二天专门请孩子来负责管理银行换零钱。整个活动中最难的部分是记账,最后让摊主们数钱的时候都是一笔糊涂账,还有孩子买完东西,手头的钱变多的。
周末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孩子们用10块钱去商店购物(要求三件以上),记录自己买的东西数量和价格,以及最后找回来的钱。这个作业普遍完成得很好,孩子们能够比较合理地去规划用钱,十块钱能买的东西比我想象得多呢,种类也是五花八门,从电池到大酱,还有执着地要称重几颗糖果一个大蒜的孩子。多几次这样的购物体验,相信下次去赶集的时候,不会有人几十上百地大手大脚花钱了。
正值新年,我给孩子们准备了一些硬币当“压岁钱”,有一元钱、五角钱和一角钱的,分币不够,只好大家传看。最开始讲元角分的换算,确实有孩子完全没概念——生活中压根见不到一分钱,说一元钱是100分,又有啥意义呢?不过到了第二天,我让孩子们用手头的钱币组合成不一样的“一元钱”。设想你去商店买一元钱的东西,付钱时有几种不同的可能?最开始有孩子说两种、三种,最多的说四种。我把他们想到的“一元钱”组合画在黑板上,比如说:
1枚一元钱
2枚五角钱
10枚一角钱
1枚五角钱和5枚一角钱
这些都是生活中可能会发生的,当一个孩子说:“100枚1分钱”,另一个孩子说“2枚五分钱和9枚一角钱”,……孩子们相互激发起来,我写了满满一黑板呢!
接着,我们讨论真实生活中为什么没有人拿100枚1分钱去买一元钱的东西,因为太麻烦了数不过来啊!也有孩子说,找不到那么多1分钱,现在都不发行了。于是更大的数量单位成为了一种真实可感的需要。
【元旦作业】
1. 读《日有所诵》,背诵《板凳板凳歪歪》
(我们在晨圈中带过这个歌谣游戏,大部分孩子都会背)
2. 饭后帮家里洗洗碗和碟子,记录下来自己这一天里洗了几个碟子几个碗,写在小纸条上,新年交给我。
【温馨提示】
1. 明天周三放假,生活课没有了,孩子们好惋惜,家长们平时可以带孩子去逛逛菜市场,让他们帮忙算钱、拎东西,回来一起做好吃的,都是美美的生活课啊。
2. 过年的压岁钱,别都给整百整千的大票子,能看不能花。给孩子们一些零钱吧,五块十块的,他们也可以给家人买一些新年礼物,哪怕是年夜饭里的一棵大白菜呢,鼓励孩子为家庭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