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寻路中国》开始,我开始注意到何伟,直到现在的《奇石》,这是一本关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文集。我在简书的一篇文章《大老鼠和小老鼠》就是从《奇石》中得来的。
在何伟的非虚构写作中,需要注意的是何伟对资料的收集的细微程度,在何伟有关中国的记述中,不要忘记了何伟所记录的各式各样的标语、警句和官方文字,这些标语和警示文字散落在各处的角落里,然后被何伟收集起来,出现在非虚构写作的文字中。非虚构写作需要大量的资料记录,这一点其实在何伟的太太张彤禾《工厂女孩》中就能体现出来,作为一个旁观者,张彤禾与书中的三位女孩子一起生活或者是跟随有几年之久的时间,这是丁燕所不能比拟的。也是在何伟和张彤禾的非虚构写作中,我才明白写作是一件非常需要耐心的事情,写写文字是很简单的事情,无论的怎样的堆砌就能称之为写作,而内心的表达和到位需要人和笔具备极大的耐心,此种感觉有点等待戈多的意味在其中。
在狩猎和钓鱼中感受也是如此,耐心和稳定是唯一要坚持的事情。而我在何伟的记述中还学会的就是不停的收集素材,这类的采集与反馈在张彤禾的《工厂女孩》中也能体现出来。我甚至有时会揣摩这两个异乡人如何看待这些张牙舞爪的内容的呢?除了好奇是第一感觉之外,努力的理解也想必是收录的原因之一。
何伟的《江城》是我后续看的,我也买了英文版,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阅读英文原版,这本书成书之间是上世纪末,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江城这个地方的变化是缓慢的,尤其是人的变化,我想现在应该再也不会把一个外国人当成猴子围观的情况出现了吧!
从何伟的文字,和何伟的记述的路线图来看,他已经纵贯了大半个中国,并且随手记录了各式各样的、奇奇怪怪的文字。这些文字随处可见,甚至在不同的地域可以见到相同的标语内容。从北方荒凉的沙漠一直到南方璀璨的灯光里,从咸鱼味的空气中闯入不见五指的盆地雾气里,何伟和张彤禾的疑惑并不比身处其中的人减少几多,反而因多角度的查看陷入更为疑惑的窘地。
何伟最近的一篇文中《重回江城》,何伟的巨大的变化面前保持了一贯的沉默,也在几个几乎原封不动的朋友中发现和解释自己的疑惑。何伟是用这样的咒语来安抚不安的内心:“天时永保泰平,渔产甚为丰裕,江河万古奔流。”
在船上回顾往昔的岁月时,何伟的朋友告诉他:这条江还是以前好看!即便心里念着咒语,何伟也清晰的知道:江城是再也回不到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