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东八区转到了夜晚,一个坐在出租屋里的孕妇开始头脑乱转。
大约五六岁,她就幻想过一种理想的,幸福的生活。当天她刚吃过最喜欢的菜肴——姜爆鸭子——一种湘西美食。这个小女孩在描绘理想生活时,毫不犹豫把鸭子归为其中顶顶重要的部分,在头脑里有一个爸爸从不发脾气的家,妈妈爸爸和她一周可以吃两次鸭子——这是2.0理想生活版本。
1.0版本与之类似,不同处在于1.0里他们天天吃鸭子,但,幼小的她感觉这样一定会腻,所以改成一周两次。
她认认真真,将这种生活写入作文里,半得意,半喜悦,拿给妈妈看,曾经中学作文总评范文的母亲,立时显出了一种羞愧的神情,让小女孩大为惊讶。后来她想,大概这暴露了家里的经济水平,更确切说,一种生活窘境。
多年以后,小女孩站在大学学院的朗诵比赛上,滔滔不绝阐述她对成都花市里八元能买到巨大一盆栀子花的喜爱时,台下一片死寂。观众的感觉大约与母亲的第一反应类似——一种更具个人风格的,小生活小处的喜好,如果不能被优雅地描绘,就成了拼命敲却无声的钟,抖出来只有空气包袱,无法共鸣的尴尬。
当时,她妈头一句吐出来的评价,把这种基于食物产生幸福的理想生活扼杀在摇篮中——“怎么能这么写呢!”
言下意是,孩子你写些高大上的吧。
多年后,小女孩读到《追忆似水年华》里的小玛德琳蛋糕,心想这不同一件事嘛?法国上层人物的茶点,听着就比湘西小城女孩的饮食审美更值得一读?当然她知道不是这样,这鸿沟是世界名著和nobody写作水平的鸿沟,是表述上的天差地别。可内心一角,她觉得,这仿佛是一回事,如果她好好表达,姜爆鸭子也能上大雅之堂。
小女孩很快长大,娶了个老男孩,在鸡毛蒜皮里过日子。现在她现在理想中的幸福生活,仍在一种抽象状态——家庭的和睦幸福永远保持,同时自己能有一定事业,社会中获得尊重和自爱,对生活仍有热情和新鲜感。她尝尝咀嚼这种生活并和老男孩分享,在分享中,她愈发觉得这种理想juicy,饱满,天真,可爱。老男孩之前是赞同她的,发现她真实写作水平离这种理想生活相差甚远后,就收回了赞成,采取冷眼观望态度了。
她的确太理想化了。真实生活中新鲜感和现状的维持会稍有矛盾。譬如绿植,一株植物刚进家来时是惹人喜爱的。当它叶上蒙丝,土里生虫,或长得过于高大,叶片顶着窗户,又需要换盆添土,就成了生活中疙疙瘩瘩不够轻松愉快的部分。而这部分的真实存在,在属于她的时间和空间中膨胀,它的一举一动都在提醒她,并没有所谓的理想生活。她想要那种理想生活生活里的充实,便利,受人尊重等愉快的一切,却潜意识里不知也不愿去经营。
老男孩说,生活是一种动态的平衡,他的兴趣在于一种虚拟的荣耀——为人类社会进步,或者说为人类精神文明能否添砖加瓦,大白话讲,他希望能做出有启迪意义的优秀游戏。他的理想更宜于某类高大上的行文,只是毫无必要,他的理想只属于自己。而且他将如何实现他的理想?她稍往他的方向动动脑子,就开始头大。
现在,东八区,孕晚期,夜深人静,她打开手机,想敲下这篇文章,原意是提醒自己,现在生活已经够无头无脑,被房价等生活压力追着走,她该找个方向,目标,好好定下来。一生很快。她时常警醒。
她没有很强的虚荣心,除了对有阳光花园的房屋有偏爱——这在目前的城市属于奢侈,那么这姑且算唯一的虚荣心吧。除了唯一的虚荣心,她大可以出于本心追逐一个自由的目标和理想。这么一想的确让人觉得好一些。
于是她试着描绘一番,可一起笔,你就会看到,理想根本就不存在。
比如理想的一天,理应如何度过呢?
早起,每一天都早起,与自然稍微接触,锻炼,写作,阅读,写作,阅读,与朋友交流,看世界新鲜。和家人朋友相处。每隔一段日子,她的写作将酿花为蜜,形成丰厚产出,带给家人经济汇报,同时正向汇入她的自尊心账号。
事实上,这个时空存在大量非常出名,一般出名和落魄的作家们。她从故纸堆里窥见过他们的生活,如果她有幸写出头,在那之前,和之后,真实情况到底怎样?
半出头或出头后——如果她的努力产生回报——她因照顾孩子和努力做本职工作的间隙中坚持写作,身体和视力都大受损伤。常常熬夜,时被退稿,收到莫名其妙的读者来信,有stalker的,有没啥审美但虚荣心表达欲爆棚的,有编辑的催稿消息,出版社的信息,书号被封,同行的差评,不喜欢的节目邀约。
写出头之前?更惨。夜以继日的阅读和练笔,打磨,忽视了家人和孩子,受到公婆老公的压力,隔两天哭一次,被亲爹语重心长教导要脚踏实地。或敷衍或简洁或正式的退稿消息,让她不知道如何维持自尊心,甚至听到微信通知身体微微一抖。偶尔上上网,没有例外,大家都在说纸媒已死,每个年轻人都关注着抖音新媒体,偶尔去喜欢的作家书籍发布会,发现周边一群时下的“文艺青年”,胸前顶着他们巨大的粉色虚荣心,头顶冒着是肉眼可见的自恋泡泡,内涵仔细找,挂在他们眼睛上,有的比眼屎还小。每个深夜,被灵感不来折磨得垂头丧气,每个白天,本职工作受到影响领导老板都不待见,两月拉去谈话一次,还得硬着头皮提升自己应付本职工作。降薪?别别别,我努力。陷入身心俱疲的循环。
她想更残酷具体地思考这样一天的时间表。
早起,料理孩子吃穿,送孩子上学,中途稍微有点想法赶紧记下来在笔记里。记着公婆交代今天要处理什么,去公司,开会或做项目,尽量争取时间在印象笔记或幕布里记点啥又不愿被同事发现。中午吃饭了,如果同事聊cliche就耐住烦,装束好讨好型人格来捧着别人场,如果聊点新鲜事就默默记住寻思能不能当素材。午饭后抓紧休息,然后是下午的工作,祈祷晚上不要加班。中途或许要处理家里事务,盘算怎么带孩子做亲子作业啊参加什么比赛怎么辅导啊小学的面试如何准备啊,跟老公交流几句观察他动向,防止他在追求理想道路上比自己先抑郁宕机。
晚上如果加班,这一天估计废了,老实加班然后回家,孩子事情处理好,跟老公,公婆,亲爹交流下,锻炼二十分,写作个半小时,就得赶紧睡了。如果晚上不加班,哄睡孩子还可以视情况写个一两小时,经营一下短篇或长篇。梦虽重要,身体也是脆弱的机器。
周末抽空还得看儿童心理学的书,本职工作仍需提升。
而且还有一点,最初时(譬如现在)她还得tmd跟自己的惰性做斗争,因为总想看个美剧上上网混混日子啥的。论坛网站灌灌水,一天日子也可快。她有充分的理由,身体状况啊,心理上啊。别人都一孕就辞职,被好好照顾着。自己潜意识里为什么不直接把这种轻松的生活当理想呢?因为还是想创造吧,看到别人创造出精彩,还是想自己上手做吧。——那你倒是做啊,你追新剧做啥?
她构想了这个理想生活模型,你也看到了,理想哪里存在了?出头前,还是出头后呢?“既理想又轻松”的日子,只存在于理想中。而生活中她甚至没有上过路。
她写到这儿,突然反应过来,最需要的不是迅速踏上理想生活追寻路,而是提高生活效率。
做事专心,讲究方法,重要事情先做。这都是她高中就悟出并践行过的道理啊。
她在东八区的夜里,恍然看到了一个理想路上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