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从去年九月份起,我开始在家自学,除了头一个月的放纵期,之后我都能够坚持每天早上七点准时起床,精神抖擞、毫无怨言。
要知道在过去十多年的学习生涯里,但凡不要上课,我必定睡到中午十二点才起床,甚至有一个暑假每天都睡到下午一两点。这么看来,要做到主动早起对于我来说似乎是一件零概率事件。
然而很神奇的是,在这几个月里我却能够坚持主动早起,我以为我是我克服了恐惧早起这个毛病。然而直到上学期期末,我才发现并不是如此。
因为要参加期末考试,所以那两天我必须在6:45分起床,匆匆忙忙吃完早餐坐车去学校。明明只是比平时早起了15分钟罢了,但是那两天的早起却让我痛不欲生,整个人都恍恍惚惚,打不起精神来。等这两天结束,之后的早起又恢复正常。甚至即使我现在每天6点钟起床,也不会出现那两天的那种状态。
这是为什么呢?我问我自己。
显然,是因为此“早起”非彼“早起”。
二.
正如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所说的那样:
如果我们并不是被自己的天赋唤醒,而是给什么仆人机械用肘推醒;如果并不是被我们内心的新生力量和内心的渴求所唤醒,而是工厂的汽笛唤醒了我们——如果我们醒时并没有比睡前有了更崇高的生命,那么这样的一天,即使称之为一天,也不会有什么希望可言。
这段话,恰好可以很好地解答了我的问题:我平时的早起是为了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主动去早起,起床之后所做的事情是自己期待的,这是一种积极的心态;而考试那两天是因为外界环境所迫,不得不去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情,被迫去早起,这是一种消极的心态。
一个消极,一个积极,这也就是为什么起床时的情绪状态天差地别的原因。
正如《晨间日记的奇迹》中对“成功习惯”的定义:
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保持积极、主动地态度,为了自己、也为了实现梦想,应该把积极、主动变成一种习惯,这就是“成功习惯”。
网络上从来不缺乏成功人士写的鼓励早起的文章。由此可见真正的早起,积极的早起,也必然是“成功习惯”的一员。
三.
看到这里,应该有不少人会想:早起?哈哈,我可坚持不了,我可没有这毅力天天起那么早。
然而,将早起变成习惯的真正原因真的是毅力吗?
从我的经历来看,能够每天主动早上六点起床的人,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坚定的意志力,而是因为他们对新的一天满怀希望:他们期待新的一天快点开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去一步步靠近他们的梦想。这些巨大的期待和希望凝聚成一团动力,推动着他们前进,早起也就自然而然的来了。其实每个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小学去春游的那天早上,都迫不及待的从床上跳起来,生怕自己迟到错过了学校班车。我们需要做的,正是把这种“迫不及待”融入到每天的早上。
强迫得来的早起只能是消极的早起,真正积极的早起应该是顺其自然、充满动力的。如果有一天早上你真的起不来,那就继续睡吧,没必要让假积极来消耗你的时间和精力。
四.
那我们应该如何做到将早起变成习惯?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很多前辈都给过许多建议。比较常见的方法就是做好明日安排。我结合自身习惯,经过尝试之后,发现最适合我的做法是在前一天晚上列好第二天的安排表。
这个安排表第一部分是待完成事件:明天早中午吃什么?做什么运动?学习要学什么?读什么书?写什么文章?还有什么别的事情要做?
第二部分是进行时间安排:画一个时间轴,写上时间,填上那段时间要完成的任务。
这样一来,一旦没有准时起床,所有的计划都会受到影响。而且明天一整天的计划安排都了然于胸,也就不会觉得迷茫,也没有机会在早上给自己找得过且过的借口,这样积极主动的早起便可以实现了。
不过方法是因人而异的,适合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你自己。多尝试,不断改进,才能够使早起一直持续下去。
五.
佐藤传先生在《晨间日记的奇迹》里记下了这么一句话:
早睡是为了我们的健康,早起是为了我们的内心。
积极的早起能够让我们有充足的时间、清醒的神志去审视自己的内心,也能够让我们更加平静地去面对我们的过失和不足。拥有了早晨的平静,也就拥有了活力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