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失败为假设前提来思考,是兵法智慧的根本。做好最坏的打算,去朝着最好的方向积累。
原文: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孙子的思想,做任何事之前,一是先考虑风险,二是考虑代价,第三才考虑利益。
经营也是一样,为什么有的人能专注,坚持,默默无闻,二十年磨一剑,最终成为行业领袖。而另一些人东一头,西一头,今天干这,明天干那,始终过着波澜壮阔的创业人生。其根本都是“思维性格”的差异,前者不一定是特别大智慧,而是一个“失败前提思考者”。你跟他说什么,他都觉得是风险,他首先假设干不成,只有他已经干成的那件事,他才认为能继续干成,最后他就成了集大成。
后一种人呢,他是“成功前提思考者”,听到什么都觉得是机会,是大机会,是不能错过的机会,最后他就成了终身创业者。
李嘉诚说:“做任何事情先考虑失败。”这就是兵法智慧的根本。什么叫大师,大师就是知道自己跟别人一样,上手去干,多半是大败亏输,所以特别谨慎。吹嘘自己战无不胜,那不是大师,是大“失”,大失所望。
2.认输的智慧和“沉默的证据”。有绝对优势再打,打不过就跑,经营的过程就是不断追求压倒性投入和积累压倒性优势的过程,经营不相信“以少胜多”,不要迷信“大创意”,营销的营是经营的营。不要站在营销的角度去谈营销,要多站在经营的角度去做营销。
原文: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孙子是极其保守谨慎之人,先胜后战,没有胜算就不打。只要兵比敌人少,就不跟他打。这一点似乎跟我们平时宣扬的价值观不一样,我们津津乐道的都是以少胜多,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怎么就不能打呢?
这在管理学上叫“沉默的证据”,真正的绝大多数,绝对的大概率事件,都沉默无言,所以你不知道。而那些小概率事件,以少击多居然打赢的,人人都替他大肆宣扬,一千年后你还知道,三千年的例子累积起来,倒显得比比皆是成了主流了。
明代的王阳明,千古圣人,立下那么大的学问和功勋,但当锦衣卫为了陷害他,做出种种丧尽天良残害百姓的事,以图挑衅和构陷他的时候,他全都忍了,认了。因为他明白,在这暗无天日的社会,此刻他只要有任何一点伸张正义挽救百姓的举动,都会粉身碎骨,而且救不了任何人。只有等着锦衣卫看见不能得手,而自己停手。王阳明认输了,他等着他输到什么时候,剩下的就是赢的吧!
3.人终其一生都在修炼判断力,对于企业的经营更是如此,要能够知胜才能立于不败。
原文: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①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
胜可知而不可为,要知胜,要能够判断,赢了再打。
②识众寡之用者胜;
用多少兵,带多少兵,兵怎么带、怎么用。(管理能力)
③上下同欲者胜;
上是指企业,下是指消费者,企业永远要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上,永远服务于消费者,持续解决消费者的真实需求(焦糖布丁理论)。不要与假想敌竞争,要修炼跟市场多方博弈的能力,坐稳一个生态位,解决一个社会问题。比竞争更重要的是替代,比替代更重要的是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对于企业来说,要始终站在消费者的立场,不要总想利用信息不对称挣钱,而是实实在在为消费者建起别人做不到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就能成就百年品牌了。
④以虞待不虞者胜;
我们永远只能问耕耘,耕耘可能有收获,不耕耘绝对没收获。
绝大部分准备,都是“白准备”,因为准备本来就是“不防一万,只防万一”的,所以每一次有效准备背后,都有九千九百九十九次“白准备”。
作战就那一下子,我们99%的工作,都是准备工作。这个道理太深了。人们容易看到的是战利品的多少得失,时间、资源的分配,总是向收割倾斜,不是向准备倾斜。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我看到有的企业家,把收获的工作交给经理人,因为今天的收获都是他三年前耕耘下的。他把他的精力和关注点,投入新的耕耘,为未来作准备。
⑤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君王要想想,只要不是马上见死活,一输就输光的,不妨放弃自己的判断,让他自己干去。对于大将来说,不要把君王伸过来的手挡回去,让他随时可以插手,让他感觉你是透明的,对他不设防的。这样关键的时候,你非要自作主张坚持,你的坚持会更有说服力。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调研工作也要遵守这两个原则:知己和知彼,知己就是企业寻宝,知彼是了解消费者。
至于竞争对手,任何的外部调研都是倒叙的,是通过结论倒推的,但事情的发生和决策是正序发展的,时空条件很有可能不一样。所以不能根据别人的结论去做自己的判断,而是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和消费者的需求去做判断。
当然也不是全盘否定对竞争对手的调研,对竞争对手的调研意义在于以下几点:
①了解自己所处的市场环境和博弈现状,目的是在于发现适合自己企业优势的机会;
②找到行业中的“最佳实践企业”,如:中国的牛奶品牌可以去看日本牛奶品牌的龙头,因为社会化的进程是相似的,他们的现在可能就是我们的未来,所以去了解并总结“最佳实践对象”的发展历程、商品迭代历程,目的在于把有用直接拿来,错误的尽量避坑;
知己知彼,我们关注的往往是知彼,因为认为知己是理所当然的。现实往往不是这样,现实是往往问题出在不知己。现实是你想知彼却得不到,别人怎么回事你怎么知道呢?
所以唐太宗说:“今之将臣,虽未能知彼,苟能知己,则安有不利乎?”我认为,知己不知彼,胜率不是50%,至少是80%!要把工夫下在知己上。我不管你怎样,因为我也管不着,我只管我怎样,你怎样我都有准备,我还能调动你。读《曾国藩全集》,他的日记里很少谈敌情,都是研究自己军队建设管理的事。敌情,打了才晓得。
今天我们学《孙子兵法》,用在经营活动中,还有一个问题,知己知彼,彼是谁?竞争对手吗?非也!是顾客。如果我们知道自己,又知道顾客,那就每战必胜。我们的问题往往出在自己做得不够好,又不了解顾客。如果学了兵法,天天去研究所谓对手,那是瞎耽误工夫。
《谋攻第三》全文
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