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浑浑噩噩,得过且过到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好长时间没写字了。
输入——内化——输出,不知道还算不算自己的观点。
「爱好」的重要性不在于自我提升或是娱乐放松,在我看来,在于「有事干」和「占心」。不会无所事事到浑身难受,也不会胡思乱想到停不下来。更重要的是,知道自己还有喜欢和擅长的事情。
每一次的主动分析思考,其实都是潜意识的印证和加深。可能是我太喜欢解释了,所以脑海中逐渐形成了这样根深蒂固的模式。念头——解释——再去做,即,先想后做。后来发现这样的行为逻辑有很多弊端,你会永远站在follow heart的对立面,并且没有任何一件事会和你的「逻辑」有必然的因果性关系。你之所以觉得无聊,很多时候真的只是你「想」让自己觉得无聊。正是因为总想解释,所以不接纳,不能顺其自然,不能为所当为。还有很多自己痛恨的某些行为和心态,都跟脑海里已有的这种模式有关。
曾经我一门心思放在制定计划上,计划让我适应不了变化,分不清轻重缓急。一旦计划成为flag,伴随而来的挫败感和负罪感很容易放弃和妥协。意志力这种东西往往不可靠,稍微一不留神就会陷入惰性循环。人嘛,生来懒惰,出现意外也在所难免。但是意外发生之后,不是去「解释」,更不是想「如何才能」,接着把「宝」押在明天。当然那些愧疚,自责,负罪感所转化的动力往往不持久,甚至转眼就烟消云散。人就是有自我催眠的本事。所以妄想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自我激励,全是扯淡。这样做无非是为了心安理得,让行为和模式匹配起来。我们最擅长找各种借口搪塞和逃避。愈妥协,愈颓废。开始最轻松,最后也最痛苦。顺其自然,为所当为。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自卑不是自信的反面,自卑是不接纳,在乎他人的看法并揣测对方的评判标准,事情还没开始就被吓到自我否定。拿到驾照后,第一感觉是「其实也没什么」。有时候,我们的不安来自别处,又没法马上驱散这种不安。比如童年时我们跟父母没来得及建立起来的亲密关系。但是这种不安最终却总会归为「自己不好」。当情绪和理智需要协调一致的时候,理智总会屈服于情绪,这样,人就达到了某种和谐。对自己的成功视而不见,但对自己的缺点却无限放大。这听起来很不合理,因为这会加剧焦虑和沮丧。但持有这样的观点也会让自己心安理得,因为当我们的想法和感受一致的时候,我们又会觉得这个世界是熟悉的,而对熟悉的东西,我们常常会更有掌控感。我们喜欢找借口,是因为找到原因就会产生可以解决的错觉,这样会有安全感。
首先,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之所以想改变自卑的状态,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会因为自卑而痛苦。他们无法接受自卑这个事实,他们很在乎自己的自卑。但是,你越是关注自己是不是自卑的,在你的脑海中自卑就会越来越清晰,你的潜意识会寻找各种现实中的证据来印证你是自卑。但是你想过没有,你为什么要在意自己是不是自卑的呢?即便是自卑的那又怎样?你为什么要抗拒自卑?如果你不在抗拒自己的自卑,自卑就会自然而然的消失了。之所以不接纳自己,最根本的原因:
一、总是逃避痛苦
二、总是想做「对」的事
我们接纳那些负面的自我,就意味着要面对过去的创伤,并承受直面创伤和承认自己的确存在某种缺陷的痛苦。我们不能接纳自卑的自己,是因为我们如此的厌恶和看不起那个自卑的自己。如果接纳了这样的自己,就意味着我们要承认自己的确是想象中的那么差,我们还想面对幻想出的更多别人的冷眼和嘲讽,甚至会因此对自己失望透顶。而这样的痛苦是我们不愿意面对的。但是,实际上这种痛苦更多的来自于我们自己的幻想和对未来的恐慌,只有你去面对和承受这种痛苦,才能打破以往的思维对自己的局限,才会明白你对于那个自卑的自我的抗拒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曾经我以为,自信是通过知道尽可能多的世间道理之后,认清自己的位置,能看清事情发展的本质,这样达到的。但是现在我觉得,自信就是全然地接纳自己。做的每一件事,说的每一句话,如果扪心自问,并不是为了通过与别人比较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或者为了得到别人的表彰而营造美好的表象。而每一个动静,都是顺应本心的,是纯粹的,是不受功利情欲支配的。能够自如接纳任何后果,不以好坏定义得失荣辱,这样就是自信。
想起来一段话,想出人头地,没错。能光宗耀祖,更好。但是这些因果是个综合体,讲究的是天时地利与人和,还有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的造化,武功盖盖世复国称霸的梦想再牛逼,也不如和王语嫣生几个孩子过好小日子实在。我爸说,眼看大四了,还没有明确的个人规划,实在不应该。至少心里得认准一个信念,并付诸以行动。你要明白你想要什么样子的生活,为了想要的生活付出什么努力,为了这个努力承受的痛苦程度有多深,才是现在需要认真思考的。
懒,是人类的天性,与自控无关。
所谓执着,无非是发挥了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所谓勤奋,其实是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后的习惯。
所谓坚持,不过是避免会放弃妥协的场景的策略。
不要把所有的罪责都归于意志力。
事实上,擅长自控的人,几乎不需要控制自己,面临的诱惑本来就少。这和毅力没有关系,起作用的是习惯也不是意志力。更何况诱惑无处不在,要么只能带来短期利益,要么根本就没有任何效果。所以不要为屈服未能抵制诱惑而深感沮丧,钢铁般的毅力也不顶事。如果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还怀有负罪感,那么生活毫无乐趣可言。
自控力的一端是天使,另一端是恶魔。这两位经常会争得你死我活,我们通常认为意志坚强的人可以有效操纵这场战争。但真正擅长自控的人,根本就不会让战争发生。自控从来不是努力克制自己,自控和做决定没什么两样。改变所做的决定,需要避免做决定的这个环境,而不是做出拒绝的决定。真正能控制饮食的人根本就不会买纸杯蛋糕,他们也不会从面包房门口经过。这并非说所有的努力克制都是没用的,因为即使天使大部分都会战败,但偶尔也有赢的时候,这是最后一道防线。
战胜半途而废的技巧是,当你确定要学习一门新知识或新技能的时候,从最开始就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到你开始有了不学就放不下,就觉得很可惜的感觉。千万不要最初只是慢慢尝试,然后一点点投入,一旦这么做,你打退堂鼓的可能性会非常大。因为人都有一种担心投入过多后回报太少的心理,在初学新知时,通常会遇到吃力和迷惑的状况,所以我们的头脑就会习惯性的预判克服这个困难所需的时间,以及衡量所付出的精力到底值不值得,如果这时再有点外界诱惑,那离半途而废就不远了。
我也逐渐的不再想着非要到达一种怎样的层次,获得什么样的生活,我们也没有必要抗拒生活中的任何事物,无论那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是痛苦的还是快乐的。我们没有必要去幻想未来,因为未来永远都不会到来,我们唯一拥有的只是永恒的当下。生命的目的,并不是死亡。而是在于我们眼前的一切如何去感受。我们只要拥有当下这一刻,就拥有的足够多。
活着,就是活着。
1、想做,不是不得不。不找理由,只是纯粹的「想」要。
2、用简单的行动指令,代替「不要做什么」的指令。比如,不要告诉自己不可以吃油炸的,而是告诉自己饿了就吃苹果。强化这个代码,节省能量。
3、让自己专注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上来,吃饭时吃饭,走路时走路。一旦发现没有,立刻喊停。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