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县城的深夜食堂不同于大城市,后者多起于人气兴于网络,而前者未必胜在人气、环境、价格、服务。本是一家普通食肆,往来多了,它就那么倔强地把你拦在归家途中,待得久了便有了故事,而你成了故事书中的一页。
小镇的中学旁不知什么时候开了一家不起眼的小店。三米宽的门面,没有招牌,檐下窗户摆着一副案板,案板上常年搁着一团发好的面粉,上面盖着一块湿布,权当是招牌,言简意赅地告诉路人这是一家面店。店内简陋但不失整洁,放着三四张方桌、八九条长凳,靠门口置着一个一米多高的柜台,矮柜后的墙上方正地粘着一张红底黑字菜单,字体略显幼嫩。
小店全年无休,每天中午开门,营业至午夜打烊,就凭着一碗“招牌牛肉面”揽客,下午街上喧闹的店内冷清,半夜里店内火热的街上无人。店老板是个不苟言笑的人,除了揉面买单,就在后厨待着,虽然身材高挑但是常常不见人影,熟客们只知道他叫老秦。
一来二回混的熟络了,几个好奇的食客就问他:老秦,店里晚上生意那么好,为什么中午就开门,你一个人不累吗?他先是愣了一下,尴尬地说:我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就多做点生意吧。人们将信将疑,直到有一天发现小店中午并不冷清。
有天中午,小店里破天荒地来了十多个客人嚷着要吃面,老秦在后厨应了一声,但并未像往常一样急匆匆跑出来揉面下锅。有个熟客等的不耐烦了就径直跑到了后厨,就看到老秦弓着身子,半个人探出窗外,手上正端着一碗往窗户外面送,身旁桌子上还放着五六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客人怒气匆匆地上前一看,窗户那头接面的是一个身材高挑削瘦的孩子,像是个学生,窗户下面围着五六个孩子,脑袋几乎埋在海碗里,刺溜刺溜地吸着面条……那天中午开始,老秦就一反常态,罕见地走出了柜台,罕见地揣了包烟,围着那群客人又是递烟又是寒暄。这事在“深夜食堂”不胫而走,有人觉得老秦会做生意,有人指责老秦不该赚小孩的钱子,直到有几个老师模样的人说出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老秦店的后厨就连着学校的操场,学校为了食品安全问题,严禁学生外出吃饭和外卖,只要查到一律处分。然而学校食堂伙食又出奇的难吃,于是老秦就在后厨开辟了一个“外卖窗口”,每天少则五六,多则十来名学生会来买面,清一色点的是雪菜肉丝面。老秦为人本分,给孩子们的面条虽说按原价收钱,但是分量要多出一倍,碗里对我肉丝几乎都切成了肉片。就这样,老秦成了孩子们的御用厨师,知情的熟客也默默地为老秦保守着这个秘密。
一天中午,雨很大,老秦安顿好了前面的客人,照例来到后厨窗口,守着桌上的十几碗面条等着孩子们。窗外的雨像是在百米冲刺,越下越急,打在学校操场上,很快又向上结起了一团团水雾,一旁桌上的面条腾起的热气却越来越弱,像是一个后继乏力的选手。那水雾里终于出现了十来个瘦小的身影,三步并作两步来到窗前。老秦撑开一把雨伞,递给离窗口最近的一个高挑削瘦的孩子,示意他打着伞,然后指挥着孩子依次到伞下接面条。一碗、两碗、三碗……总算轮到撑伞的孩子了,他把伞柄夹在脖子上,歪着脑袋伸着手去接面,看得出他已经饿急了,刚接过面便往嘴边送。“慢一点!”老秦刚喊出口,只听“哐”一声,由于雨伞一打滑,他下意识地用端碗的手去抢雨伞,结果那碗面条毫不犹豫地砸在了地上。“牛肉、牛肉,大家看这碗面里有牛肉!”有个眼尖的孩子指着地上那碗面条,几近糊状的面条中点缀着雪菜肉片,其中赫然参杂着几块牛肉。其他孩子顾不上吃面,纷纷围了上来,把高个子孩子围在中间,把手指向窗内的老秦,小脸胀的通红:“老秦你偏心啊,为什么他面里有牛肉我们没有!”…“老秦你欺负我们!”…窗内的老秦脸一阵红一阵白,那个高个子的孩子吓得脸煞白,使劲从人群里挤出来。
那天晚上,深夜食堂没有营业,老秦也未出现……第二天依旧如此……一个礼拜后的傍晚,深夜食堂突然开了门,食客们奔走相告,不一会儿店门口人头攒动,但每人看到老秦。店里只有一个中年男子在打扫卫生,大家向他打听老秦去哪儿了,他说老秦辞职了……原来,他才是这家店的老板,老秦是他从外地请来的拉面师傅,据说老秦在老家开过家很火的牛肉面店,本来他不想来。因为镇上高中教育质量好,老板又答应帮他儿子转学,于是他就答应来了。本来小店是只做夜宵,但老秦发现学校的伙食太差,孩子又正在长身子,于是和老板商量不加工资从中午干到午夜,唯一的条件是每餐给孩子免费吃一碗牛肉面……
又隔了一个月,面店又重新开张了,厨师不在是老秦,客人还是这么些人,那天来的人很多,大家似乎都是久别重逢的故人。在噪杂声中,有几个老师模样的人在聊天,过两天学校食堂好像要来个新厨师,嗯!据说面试的时候牛肉面烧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