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想喝星巴克?”
— “没为什么,就是想喝啊~”
“那你为什么不喝速溶咖啡?”
— “速溶咖啡太low了啦!怎么能跟星巴克比呢!”
这个世界上存在着这么一群人,动不动就问为什么,你答不上来为什么了,他们还要引导你换个方向继续问为什么,就像问题宝宝一样,为什么说是宝宝呢?因为他们的问题你觉得可能是小孩子才会问的,这群人就是产品从业者。
在学习了苏杰老师的人人2.0,特别是Y模型后,我想起了上面那段之前与同事的对话,可以看出来,简短的两个为什么,让用户乖乖透露出了他们的内心,星巴克准确抓住了中国顾客想要尊贵感的人性需求,创造出了与众不同的产品价值体系,这可能就是大家都对星巴克趋之若鹜的真正原因。而这干货满满的一章,我决定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写出来,一方面梳理知识点,另一方面方便以后查阅。
首先是整个框架的思维导图:
需求分析实际上是个转化的过程,将用户需求转化为用户目标再转化为产品功能,Y模型提供了一个必要途径,以避免产生一些问题,Y模型以及6W2H基本概念如下图:
一、基本概念
1、用户需求⟷表面观点与行为,需要获取谁用、做什么、在什么地方或什么时候;
2、用户目标/产品目标⟷实际目的或动机,在1到2的过程中需要了解清楚为什么这么转化,而在2到3的过程中则要为用户目标提供解决方案;
3、产品功能,可能会产生很多方案,因此需要选择最优解,初期的原则是用户操作简单,同时还要确定功能的迭代安排,即做多少功能;
4、马斯洛韧性需求⟷价值观与自我实现动因,人性的需求需要挖掘,而能够给用户解决该需求的功能设计也是多种多样。
核心知识点:用心听,但不要照着做
解读:从Y模型可以看出来,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功能时,分析用户的目标是必要途径,不能忽略,而要想真正做出好产品,甚至需要深挖人性需求
原因:① 过滤伪需求,防止被用户“骗”;② 可以通过多方用户背后的真实目标解决需求冲突的问题;③ 有机会分析出更多用户的目标;④ 有机会抓住更为恒定的人性需求,也就是4;⑤ 有机会在成熟市场中找到爆点,比如:微信在游戏上的首个尝试“微信打飞机”,飞机的赠送与索要满足了社交需求,而好友排行则满足了用户攀比的心理。
二、深入理解
深入
深入挖掘人性需求的方法有攀梯术,主要是通过1对1深度访谈,探究用户对产品功能/特性的态度背后的原因,即将产品属性(Attribute,A)与用户价值(Value,V)进行有意义的关联,从而挖掘出用户的决策关键因素。
关键词:为什么?
主要的技巧有:情境唤起、假设缺失、反面攀梯、时间倒流、重定向等
当然,我相信还可以在心理学与社会学的知识中找到更多对深入挖掘人性需求有帮助的方法或技巧,以后可以补充。
浅出
深入后就是浅出,将用户目标设计为一个个功能。
关键词:简单
技巧:他山之玉,可以攻石,充分借鉴当前经过市场检验的产品可以帮我们更快的设计出功能,特别是跨界的产品,很有可能使你产生启发。
案例:① 糗事百科充分借力用户:充分利用UGC,普通用户提交,活跃用户审核(达到足够认可),进入“最新糗事”所有用户评判,热度升高的进入“推荐糗事”;② 知乎冷启动:用户邀请制,保证高质量用户;③ 游戏化设计:勋章等级,代表过往成就;积分与经验,代表当前状态;排行榜,代表未来方向。
Y模型实操案例
① 福特经典案例:
② 淘宝首页案例:
③ 健身应用案例:
④ 直播应用案例:
⑤ 阿里内训案例:
三、不同角度的理解
用户视角⟷公司视角
1、用户需求⟷产品机会
2、用户目标⟷产品目标:用户与公司的交叉点,需要把握平衡点
3、用户任务⟷产品功能
新手思维⟷专家思维
使用新手思维了解需求,再使用专家思维转化需求,最后使用新手思维验证功能
普通青年⟷文艺青年 VS 产品经理
普通青年→方法中心,完成任务为第一要务
文艺青年→问题中心,会思考为什么,但执行力较差
产品经理→先问题后方法,1→2(→4)→3
四、个人理解
需求的分析与转化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产品的成功与否,因此需要有坚实的分析转化过程作为理论依据,除了在功能设计层面有很重要作用外,对内对外我认为还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方面可以验证分析思路的对错与否,在MVP发布后如果思路不正确,可以尽快调整或者抛弃,以达到最小的资源损耗。
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团队以强心剂,增强团队凝聚力,对于经过分析与转化的需求与功能也能让团队内其他角色更了解产品经理对于产品的思考,对于功能的思考,可以统一内部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