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阳春二月的悄然而至,离2018年的新春佳节只剩下两个星期了。
春节将近,春运当然是必不可少的。这堪称人类史上规模最宏大的迁徙现象,每年的客运量累计达数亿甚至数十亿人次。春运所到之处,人潮人涌,浩浩汤汤,有如排山倒海之势倾泻而来,气势磅礴。
陆路的汽车、火车,海路的轮船,以及空中的航运,无一不被加入到声势浩大的春运大潮中。
在春运大潮中,还有一位特殊的成员,活跃于中国南方,那就是采取骑摩托车的方式返回家乡的打工人们。他们人数众多,汇成一支“摩托大军”,成为春运路上的别样的风景线。
摩托大军是中国南方所特有的一种春运现象,尤其在两广之间,最为明显。摩托大军从珠江三角洲出发,奔向广西、湖南、江西、贵州等地,其中90%一路向西,往广西方向驶去。
摩托大军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春运,当时许多在珠三角打工的广西籍外来工买了摩托车,平时用于上下班。春节回家买不到票时,就直接将摩托车骑回家。
2003年春运,随着网络及QQ等聊天工具的兴起,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通过QQ联络,开始三五成群结伴骑摩托车回家。
2008年春运,“摩托大军”第一次吸引了媒体的关注,沿线的地方政府在摩托大军经过的国道边设立休息点,免费提供餐饮服务,甚至还动用警车为摩托大军开路。
此后,摩托大军逐渐发展壮大。近几年,每年春运都有超过60万外来工选择骑摩托车返回广西、贵州等省区的老家。
摩托大军的出现与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区域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这也是摩托大军得以形成的最根本原因。
广东、广西两省区虽然均位于岭南,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却相差悬殊。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广东经济飞速发展。同时,广东地理条件十分优越,毗邻港澳,与东南亚隔海相望。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广东已成为中国第一经济大省。
粤、桂两省区虽相邻,但是广西山区较多,相对封闭,交通较为不便,改革的春风也较晚吹到,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一个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而另一个却处于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水平。这一明显的发展差距,形成了甚为鲜明的对比。
正是这种鲜明对比的出现,促使大量务工人员从广西涌向广东,尤其是广东经济发展最核心的地域——珠三角地区。
当然务工人员由粤返桂最先考虑的方式肯定不是骑摩托车,那只是在没有理想选择以外的下策。
如果火车票源充足,或者是汽车票价合理,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们必定不会想到把摩托车骑回家去的。
毕竟四轮的车总比两轮的跑得快,而且四轮的车四面封闭,能遮风挡雨,而开两轮的车则要做好顶风冒雨、御寒驱冷的心理准备和措施。
尽管不排除会有人喜欢以千里走单骑的方式回家,但那也只是极少数而已吧?
广西籍务工人员从珠三角地区始发,跨省返桂,少则二三百公里,多则六七百公里,一般在数百公里范围内。这也是造就摩托大军形成的原因之一。
由粤返桂的这段路程虽然并不短,但也不显太长。如果路程太长,驱摩托车返回难度太大,必然不会成为一股潮流。
如果以每小时60千米的摩托车车速算,跑二三百公里的路程要四五个小时,半个白天即可跑完;跑六七百公里的话,则要十个小时以上,至少也要一个白天才能跑完,前提是还要不眠不休。
如果超过六七百公里,甚至达到一千公里或以上,那么得要十多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可以结束全程。
显然,在这种情况下,“走单骑”是一种十分不理想、不切实际、难以践行的做法。
由此可见,摩托大军仅活跃于广东与周边邻省之间,其中又尤以两广之间最为多见,而不会出现在与广东有千里之遥的省份,原因也不过如此。
毕竟摩托车只是一种适合中短途路程驾驶的小型交通工具,对于漫长遥远的长途之路,这种仅有两个车轮的交通工具是无法消化这漫漫长路的。
二月初启动的春运,寒潮正值肆虐。这时的两广地区,气温虽然在零度以上,但对于长途骑行而言,寒冷依然是绕不开的困难,也是最大的阻力。
连续不间断地在低温环境下长时间驾驶,这是骑行者们所面临的一个艰巨挑战。他们用塑料纸绑腿,用胶带防风,用尽五花八门的方法来御寒保暖。
一路上,他们尽量控制速度,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停下来休息片刻,活动一下筋骨,跺跺冻僵的双脚。
他们这么做,除了回暖身体外,更重要的一点是,要恢复好精力,养足好精神,避免疲劳驾驶,做到安全第一。
这些骑行者们,虽然来自不同的行业,编织着不同的故事,并且千里走单骑,跋涉重重山与水,但是他们都是受到了同一样东西的呼唤而驱车而回的。
这种东西是世界上最宝贵、最温暖的东西,它就是家。
对长期在外打工的务工人员来说,家是他们最奢侈的东西。在外辛苦工作一年,最盼望的除了回家也就没有别样了。
爱在家园,为爱回家。千里走单骑,把爱带回家。
摩托大军,他们是春运大潮里最勇敢的参与者,也是最有爱的恋家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