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家长,你有过因为电子产品影响孩子健康成长而焦虑的体验吗?网络游戏,聊天,交友……过度地使用电子产品轻则伤害眼睛,重则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处理孩子与电子产品之间的问题时,我们常常会强行把电子产品从孩子手中拿走,结果往往是孩子更加焦躁不安,或者发脾气。在激烈的对决中,对抗逐步上升,亲子关系严重受损。
其实,电子产品对青春期的孩子而言,可能更多的是TA宣泄成长烦恼的一条通道!
青春期的孩子成长速度和关注点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期和想象。比如TA们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会沉迷于网络游戏,或者对性这个概念产生兴趣……
根据相关研究显示,iPad,智能手机以及游戏机,对人的影响与“毒品”相似,某种程度上可谓是“电子毒品”。
一项对于脑图像的研究显示,上述这些电子产品对于人类大脑额叶皮层(frontal cortex)——主要负责控制执行功能——有所影响,而这种影响与人类受到可卡因的影响时所呈现出来的表征类似。而富有刺激性的技术产品会让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迅速提升多巴胺(dopamine)含量,并让神经传递素迅速将欢愉的感觉传达人类身体各处,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刺激与性刺激类似。
一个人如果对某种东西上瘾,在进行治疗之前,TA需要在彻底的戒断之后才能够治愈。对于电子产品成瘾的人来说,TA需要“数码戒断”,但是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变化太快,孩子身边的“诱惑”太多。所以,让青春期的孩子们对虚拟网络不成瘾,对电子产品说戒断,细想一下,还真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以下是学习中整理的一些方法和体会,和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共勉:
01
做孩子的引导者
通过父母的引导让孩子尽量远离智能手机和网络,用实体书代替电子读物,用体育运动代替电视和网络。
针对学校的网脉课程,给孩子做正确的价值引导。ipad和网络对孩子而言是用于学习,而非QQ聊天交友,每天的英语配音作业,可以使用父母的智能手机,但需在限制时间内完成。
无节制地使用手机等电子设备会给孩子Ta们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导致时间失控、情感失控、性格失控、道德失控和学习风格失控的结果。
失控真实地发生了,不治大水和筑高堤治打水有效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最有效的方法是古代大禹的疏导治水方法。具体做法是:不给孩子配智能手机;每周二至周日,使用网络不超过三次,每次30-40分钟为止;孩子上网要征得屋内家长的同意。
02
有效沟通
限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与孩子进行坦诚的沟通是非常有效的方法!
学校文化非常重要,但家庭文化更重要,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表率者。所以,父母要切记——以身作则。
心理学中的“印刻效应”即人类对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并有极强的记忆能力。在生活中,人最易对第一情有独钟,你会记住第一任老师;第一天上班;初恋等等,而父母做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印刻效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生活中,孩子的很多行为习惯其实都是在复制父母的行为!
有效的沟通中父母和孩子需要清楚地表达出彼此的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一味地用强制性言语对青春期的孩子说教,效果可能事得其反。所以,准确的表达和技巧就很重要了。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和孩子说:如果在QQ聊天或“王者荣耀”之类的游戏上耗时过多的话,你会没有时间享受外出运动的快,也会失去阅读的时间,关键是会失去对大自然的兴趣,你的好朋友也会因为不能与你面对面交流而越来越少,爸爸妈妈也会因此失去和你表达爱的机会………。
生活中,父母应尽量去寻找能打动孩子的话题,让TA在做选择题的同时,满足TA被父母尊重的需要,通过沟通,让TA自己主动放下手中的电子产品。
积极进取,努力向上,完善自我,影响孩子,父母应努力用这种“效应”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03
建立良好的关系
青春期的孩子身体发育速度过快,如果没有父母有质量的陪伴和疏导,孩子很容易陷入孤独和疏离感之中。
每天的作业任务完成之后,TA很可能会陷入无聊的状态,沉浸于某件事或某个人的情绪之中。如果我们给予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常年处于温暖而有正向激励的环境,那TA沉迷于虚拟世界的几率可能会小一些。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即使孩子在家中得到了足够的爱和关注,但因为孩子自律性不够强,TA们仍然可能会沉迷于电子产品之中。
毕竟,网络和游戏本身就是一个能让人即时获得满足感和价值感的载体,它能瞬时满足一个人征服虚拟世界的原始的全能自恋,做为成人的家长都不能很好地驾驭,何况成长中的青少年。
如果孩子沉溺在网络世界中,不小心点开了黄色网站,家长千万不要过度紧张,有效的处理方法是不动声色地陪TA一起看,在观看的过程中,将伦理道德知识传递给孩子,让TA懂得适当的年纪才能做适宜的体验。
告诉TA,成长的过程中,如果你对感情、对自己不够尊重,你将很难获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所以,人一定要自重,唯有自重才有他重,才能有充沛的精力走到学识象牙塔顶端。
陪伴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告诉孩子,做为父母我们能接受TA的行为的底线是什么。比如对身处异地学习的孩子底线要求是:不能吸毒,不能在红灯区感染爱滋病性病,不能发生因抑郁结束生命的行为。
超越底线,TA的人生将全部交给TA自己负责,因为在教育的路上,父母已经尽了全力,将不再为孩子的越界行为负责TA今后的人生。
所以,让孩子知道父母在特定的阶段对TA的期待和所有逆反行为所能接受的底线非常有必要。这会让TA慢慢习得自律带来的快乐。
孩子的问题行为,需要从苗头抓起,防微杜渐。而父母还需要培养教育的远见,即对孩子的教育要从长打算,放眼规划,不是只盯住眼前的问题不放手。
陪伴中,父母还需学习用平等的高度与孩子交流和对话。这会让孩子体察到,父母是爱TA的,尊重TA的;而TA是被接纳的,TA是好的,在良好的沟通中,孩子也能逐步清楚TA的明天将是怎样的。
04
改变从改变开始 开始从现在开始
发现孩子沉溺于虚拟网络世界,并沾染上了不良习惯和网络语言,父母该怎么做?
一是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反思。
孩子不愿和父母沟通而沉溺于网络世界,很可能是父母没有从内心深处理解孩子,也就是没有把“网瘾”了解清楚。网瘾是什么,一位资深教育专家说:网瘾是孩子对错误家教方式的抗争手段,是他们丢掉理想、信念后的精神寄托方式,是渴望被认可、追求成就感的非理性选择,也是精神长期压抑后的心理宣泄。
孩子沉溺网络,其实是TA想脱离实际环境,在虚拟世界里找人去倾诉,找人去理解TA,去寻找懂得TA的人。所以,父母的反思很重要,过去,我们是否太过功利,太过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疏忽了TA的内心感受。今后,我们是否应该努力去靠近孩子,倾听孩子,去懂得孩子。
二是沉迷虚拟世界的孩子大多缺少家庭的温暖,与父母沟通不畅。
孩子沉溺于虚拟世界,很多时候父母就是那个不良习惯的推手。网络虚拟世界和父母爱的教育之间其实一直在做一个较量,哪边力量大,孩子就会倾斜向那一边。
所以,深感父母和孩子需要无条件地站在一起,在与恶习气斗争的过程中,让孩子慢慢倾向于父母这一边。同时,父母需要持续不断地给TA的内心注入信心和力量,通过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TA,爱护TA,相信孩子一定能够戒除网瘾,从虚幻世界中走出来!具体方法就是前文所述大禹治水的疏导方法,即尊重孩子,陪TA一起进入虚拟世界,陪TA一起走出虚拟世界的伤害。
人的本性是:你越控制,它越失控。
没有一个孩子不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和信任。TA们都希望自己有好的学习习惯和天天向上的愿望,对读书的重要性,TA也非常明白。
既然如此,父母需要怎么做呢。
信任孩子吧,无条件地相信TA是一个好孩子,相信TA从骨子里是渴望进步的。
父母有了坚定的信心,内心就会有更多的正向思维能力。孩子再玩电子产品,我们也能理智对待。尤其是孩子再三地做出不合理性的事情时,我们一定要理性地告诉TA我们的痛苦,并表达对TA的期待,相信TA也会产生愧疚之心。孩子的这份愧疚父母一定要珍惜,因为这不仅仅是愧疚,还有一丝我们对TA的理解,这会让孩子产生感动。所有正向的体验和感受会促使TA不自觉地进行反省,继而产生内驱力,推动TA去改变。
孩子的坏习气不是一天养成的。所以,父母也不能在一天之内要求TA实现180度的扭转。静待花开,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
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孩子无条件的接纳和理解需要贯穿终始!给TA家的温暖,给TA爱的归属感,然后配合学校老师默契地开展教育工作,帮助孩子自如地融入校园生活,让TA发自内心地喜欢上阅读、完成学习任务、爱好体育及课外兴趣,TA还会迷恋网络吗?
帮TA找到可以实现的目标,帮TA在现实中找到快乐,TA自然不需要在虚拟世界中追求TA的价值!给予孩子优质的精神滋养,父母确实需要付诸大量的心血。
三是父母需要学习、改进,坚定自己的信心,才有力量给予孩子坚定而正确的引导方法。
具体方法首先是学习,更新知识。通过学习新知识,发现问题,读懂孩子、读懂人性,积累智慧,提高说话艺术。而不是固执己见、抱残守缺,用粗暴的方法打压孩子。
其次是改变旧观念。不要把自己成长历程中的陈旧观念套用到今天的孩子身上,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太多的观念不断地冲击、刷新着我们的旧理念,许多事情父母都束手无策,孩子何来的力量接纳这瞬息万变的世界。现在大多数家庭是一个孩子,我们都说输不起,正因为输不起,所以更要尊重个体的成长,因为TA们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和附属品,更不是父母实现愿望的工具。例如,我们需要懂得:现在的孩子较之过去的孩子,TA们更需要的是独立和尊重。
《宪法》中第33条第2款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孩子是公民,TA的人格与我们是平等的。
所以,最后父母需要在学习中去改变自己,转变观念,才能更好地适应信息时代家庭教育的需要,跟上孩子成长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