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两天和几个妈妈聊天,聊着聊这几个妈妈就一起感慨,孩子上了小学,需要做的事情太多,才小学低年级,就感觉每天时间不够用。
现在的孩子,确实越来越忙,除去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要上各种补习班培训班,很多孩子经常要搞到晚上十点才能睡觉。
我也曾经为这个问题烦恼过,不过现在一切回到运行良好的状态。
对于孩子的时间,我们的原则就是,课外班少而精,多锻炼身体,多接触大自然多接触艺术,同时注重孩子自理能力和学习效率的培养。
因为我们认为,养育孩子要有长远的方向和眼光,学习成绩很重要,但是也不能只看当下,更重要的是孩子能力的形成和身心健康成长。
家长注重孩子的素质以及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就是给孩子以后的发展留下了潜力和空间,就是培养有“后劲”的孩子。
2、
在孩子的培养上,身体健康绝对应该放在第一位考虑。
这里说的身体健康,不只是意味着孩子不生病,还代表孩子有强健的体格以及良好的精神状态。
融融上幼儿园的时候,是标准的豆芽菜,经常病假,幼儿园毕业的时候,学校竟然退了我们整整一年的学费。
那几年带着孩子经常跑儿科,经常感到心力交瘁。有一次孩子我带孩子去看儿科门诊,排在我们前面的父亲横抱着一个很大的女孩,女孩至少有四五年级,看起来非常虚弱。
孩子爸爸一见医生就问,孩子明天就要期末考试了,您看我们还能参加么?
医生白了父亲一眼说,孩子都这样了,你还想着考试……
从那一刻起,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没有健康的身体做保障,孩子成绩再好也是白搭。
我和老公都觉得要给孩子增加运动量。
于是,从大班下学期开始,每天早上老公带孩子跳绳跑步,我带孩子每周两次游泳,周末每天基本都会在户外至少三个小时。
这样坚持了一年,我发现当初瘦弱的豆芽菜结实了,慢慢有了肌肉线条,体能越来越好,生病越来越少,人也越来越有精神和活力。
现在上了二年级,功课比原来多了一些,但是我们的锻炼强度没有减少,依然是早上跑步跳绳,周末游泳,放学时先户外玩一会儿再写作业,天气好就带去公园挖沙。
其实孩子有好的身体,对成绩绝对是一个加分项。经常运动和接触大自然的孩子不仅身体好,性格也会更加阳光,以后随着孩子年龄增大,课业压力会越来越重,强健的身体、好的精神状态就是孩子前进路上最好的保障。
艺术的训练也是一个道理,我们让女儿学习弹琴,带孩子接触艺术,不仅仅是希望孩子掌握一门技能,或者是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更重要的希望孩子能得到身心的平衡发展。孩子能得到艺术的熏陶,学会欣赏美,这也是孩子天性发展的需要,可以让孩子有更好的精神面貌。
3、
另外,要想孩子学习有效率,家长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主安排时间。
很多父母只要看到孩子什么都不干,就浑身难受,怕孩子浪费时间,总想用“正事儿”把孩子的时间填满。
其实孩子并不是像某些家长心里想的,只想着玩,没有孩子不想学习好,不想变优秀的。
关键是大多数情况下,家长没有给孩子机会管理自己,或者是对孩子的表现过于追求完美,看着孩子闲就觉得孩子不上进,盯着孩子没有做好的方面批评,而不是着眼于有进步的方面给与及时的鼓励。
所以很多时候其实不是孩子不愿意做事,而是过度热心(焦虑)或者苛责的家长让孩子产生了畏惧和依赖。
对于孩子来说,做决定的权利很重要,适当的放空也很重要,因为这些孩子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包括发呆,就好比是忙碌生活的加油站,让孩子对生活有更高的承受能力,孩子做了喜欢的事,加满了油,才能迎接更多的挑战。
我观察我女儿时发现,一放学就写作业她也可以接受,但是如果到外面玩个二十分钟回来再写,孩子的状态就好很多,所以现在,我都鼓励她放学后小区玩一会再弹琴写作业。然后规定任务完成后剩余的时间都由她自己安排。
当然家长也要和孩子制定相应的规则,根据孩子自制的程度和能力逐步放手,而不是一下子把所有的决定权都交给孩子。但是总的原则一定是锻炼孩子的能力,家长逐步后撤,直到孩子可以完全自主和自理。
比如,孩子有自觉写作业的习惯,家长就不用看着写。孩子能自己查字典解决的生字和单词,家长就不需要随时帮忙解决。需要默写的单词完全可以让孩子口述录到手机里,自己播放。
女儿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时候,我就不再盯着孩子写作业了,孩子可以自觉写作业,老师也很认真负责,作业这个学期我只看过两三次,所以传说中的吼娃作业的事,在我们身上基本没有发生过。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孩子积极性。因为可以自己安排时间,女儿有很大的积极性完成任务,因为她又想看电视、又想阅读、又想做手工,又想出去玩。
女儿为了多些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想了不少办法,比如每天都六点半起床,比如作业和弹琴都可以比较专注高效的完成。可笑的是,她还发展出一心二用的能力,女儿经常一边听故事一边做手工,甚至是一边听英语音频一边阅读中文书,简直到了分秒必争的状态。
女儿精神状态比较饱满,说到底,这就是家长对孩子和老师的信任,带来的一个正向的反馈。
4、
一个懂得管理自己的孩子,一定首先是个拥有自由的孩子。孩子唯有先获得自由,才有学会自觉的机会,形成自理和自立的能力,并在正向的反馈中收获成就感和自信心。
孩子真正的能力,是对自己的行动产生的结果的一种认知和反馈。而父母代表他们做出的行动, 不能帮助孩子真正形成这样的能力。
如果家长一切以眼下的成绩为中心,过度帮助,过度保护,就是犯了短视的毛病,就剥夺了孩子长远的发展的机会。
想要孩子们走的更远,家长就需要容许他们为自己的人生做更多思考、规划、决定、 行动、期望、试验、犯错以及反馈。
这并不是说,家长要对孩子不闻不问、任其发展。
而是说,相比于盯住孩子眼下的成绩,简单的想要挤压出更多的时间学习,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关注孩子的心理和精神状态,关注孩子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这样孩子才能变得强大,才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这是家长给孩子最好的童年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