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灰狼去找大灰狼,小白兔去找小白兔。
——柏邦妮
从来没有哪款社交软件像微信朋友圈这么普及,它无孔不入的渗透到了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随手翻几个订阅号,关于朋友圈的文章随处可见。更不要说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会被关于朋友圈的争论刷屏。
各种不同观点,隐约分成两派。一派是看朋友圈的,一派是发朋友圈的。
A:最烦有些人朋友圈天天“晒炫秀”!
B:是你太LOW,那只是人家正常的生活状态。
A: 朋友圈晒的,都是你生活中缺少的!
B:我只是记录生活状态,我的圈子我做主。
……
这么备受争议的一款软件,每个人却都在争议中乐此不疲甘之如饴。
不喜欢看他“晒炫秀”,不喜欢他天天转发“不转不是中国人”,不喜欢他求点赞拉投票,屏蔽他啊!
否则就是你允许自己的朋友圈充满那些自己没兴趣,浪费时间、资源和流量的内容。
无论是出于嫉妒,还是出于厌烦,干嘛刷个朋友圈都让自己不痛快?那些朋友圈的内容又不是英语高数,不喜欢但是必须要看。
为什么要看那些朋友圈虐自己?是酒不好喝,还是游戏不好玩?
发了朋友圈,还强迫他人好评的就更奇葩了。
记录生活,你写日记啊!
如果有人闯入你家,翻你日记本,还阴阳怪气的嘲讽你,别客气,抽他!打到他妈都不认识他。真理绝对在你手里。
可是你把日记贴在了公告栏里,还不许有人吐槽你的字丑,呵呵。人家还没说你强奸了他们的眼睛呢。
同理,你把生活记录放在了公共平台,没有选择仅自己可见,愿意让大家关注。那么,就默认了要接受大家的评论。
这些评论有赞赏,也可能有不同意见和看法,或许还有恶言相向。你能做主的只是自己的朋友圈,可是他人在公共平台上如何评论,你做不了主。
不但能被大家所关注,而且大家还都喜欢的那是人民币。
几轮争执下来,A的技能CD冷却之后,开始发大招了:优秀的人不发朋友圈。
what?确定不是那种觉得生活了无生趣的人,才不发朋友圈的?
发朋友圈的频率不是跟性格有关么?有的人比较外向喜欢分享,有的人比较内向更愿意旁观。
不能因为认识几个优秀的的人,恰巧很少发朋友圈,就得出这种以偏概全的结论啊!更何况,也许是人家发了朋友圈,只是没给你看而已呢?
按照这种逻辑推理的话,我完全可以得出结论:有钱人都不用电话。因为无论是马云还是王思聪,他们都没有给我打过电话。(这么说,就好像除了他俩之外的有钱人,经常跟我通电话一样,嘿嘿)
紧接着,A还有连招:愿你不用再发朋友圈——因为你的朋友圈都是发给TA看的。你爱的TA跟你一起生活后,你不会再发朋友圈了。
这种说法也是醉了。你的朋友圈只是用来谈恋爱的么?
人是群居动物,在朋友圈这个社交平台上,除了你爱的TA,还有他、她和它。
不可否认,确实有的人一旦恋爱,不要说朋友圈,就连自我都可以不要了。天天如影相随,把全部生活重心转移到了爱人身上。
但是更多人的爱情是那种:没有你,我的生活多姿多彩;你来了,我的生活锦上添花。
根据我发不发朋友圈,就能推测出我是否跟我爱的人在一起了,厉害了word哥!那劳驾再给看看,根据我的朋友圈推测,我是生男还是生女?
如今社会的包容性越来越强,人们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当然,这并不代表你要去接受每一种生活方式和行为。
你可以不接受,却无法去改变他人。就像一只狗永远无法理解,为什么猫觉得鱼最好吃;但是它无法勉强猫认同骨头才是最美味的。
圈子不同,何必强融?
我老妈学会玩微信后,加了几个老姐妹,一群小老太太玩的亦不乐乎。
有一次我翻了翻她的朋友圈,满屏的:“不转不是中国人!”“五种食物远离癌症”“家中有属鸡的转起来”“……惊呆了!”
我看完之后整个人都不好了。默默把手机还给我妈,我妈一脸喜滋滋的跟我推荐:你看看这篇文章,写的特别好,你学着点……
我朋友生了宝宝之后,宝妈朋友越来越多,慢慢的朋友圈充满了晒娃的内容。
你发九宫格,我发小视屏;你觉得你家孩子活泼可爱,我觉得我家孩子天赋异禀;你一天发三四条关于孩子的朋友圈,我一天七八条朋友圈刷屏。最重要的是,还谁也不觉得谁过分。
同事去年开始喜欢上了运动,慢慢的结识了一群运动健身的朋友。朋友圈里随手一翻都是营养健康的早餐,记录长跑路线的截图,健身房里展示身材的自拍。
他经常指着某张自拍充满羡慕的说:“啧啧,看看人家这身材,这肌肉,多漂亮!跟你们说,这身肌肉没个两三年练不出来。”可是大家一脸懵逼的看着那一身硬疙瘩肉的大块头,死活没发现美在哪。
一个妹妹喜欢看书,微信里各种读书会的好友,朋友圈里的内容不是读书打卡,就是书单书评。
她也经常发一些朋友圈,关于某本书或是某段文字的解读,下面的评论里有人赞同她的观点,有人会补充她的观点,还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讨论起来竟然也洋洋洒洒几十条评论。
老妈、朋友、同事、妹妹,他们每个人都在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朋友圈里玩的如鱼得水。
微信朋友圈就是一个社交圈,没有哪种生活方式更高尚,但是你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朋友圈。
当初微信刚普及的时候,大家纷纷加彼此的好友,在朋友圈发各种图片、心情、状态。
我们通过朋友圈了解一些朋友的近况,也在朋友圈里跟几个共同好友彼此嬉戏调侃。
慢慢的微信越来越火,功能也随之越来越完善,然而各种争论却越来越多了。A说我不愿意看,B说我偏要发;A出言不逊,B委屈悲愤。
各种争论,争论的是什么?朋友圈本身么?可是这些矛盾点明明可以通过朋友圈权限设置屏蔽的啊!
那些争论争的是朋友圈背后,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我当然可以不看你的朋友圈,或者不让你看我的朋友圈,但问题的根本是:我看不惯那么LOW的行为!
《奇葩说》中柏邦妮说:让大灰狼去找大灰狼,小白兔去找小白兔。
你是一只狼,就别在兔窝里嫌弃兔子的懦弱;是一只兔子,就别在狼窝里指责狼的凶残
如果觉得自己的朋友圈满满的槽点,那么先问问自己,这么low的朋友圈你是怎么进入的?
然后,要么边忍受边吐槽;要么升级更新自己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