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侠小说里,功夫的境界分为三种:第一层是“明劲”,可以直接理解为:拳打脚踢时明着发力。技术的好坏全看你的基本功是否扎实。这就好比大家都去参加小提琴大赛,能在第一轮胜出的,基本功绝对扎实。第二层是先天之境,也就是指“暗劲”。时常在武打中,两人交锋,其中一位高手出招,他轻轻地推了对方的后背,似乎什么也没发生,但在对手平静地度过一秒钟后就突然倒地身亡了。这种越是艰难的步骤,越是打得“云淡风轻”,这也是许多高手演奏巴赫音乐时的状态,他们能把波涛汹涌的超难技术用平静的方式来展现。第三层是天人合一,在演奏上就是人琴合一,出师后,演奏家将独自闯荡音乐江湖,修炼绝技,自成一体,而小提琴女神穆洛娃便是林中高手。2016岁末,她和意大利拜占庭学院古乐团在东艺的音乐会,所选择的曲目简单明了:巴赫与维瓦尔第的作品。穆洛娃录制过不少巴赫的作品,特别是无伴奏小提琴组曲,冷静、内敛,不外露一丝情感。她演奏的巴赫的《d小调第二小提琴帕蒂塔-恰空》,有30多个令人瞠目结舌的创意性变奏,穆洛娃一层层地将其拆解,最终留给观众的是她与巴赫最隐秘的对话,那里有着独属于女性的柔美之情,这和她唱片上的录音风格大相径庭,也许,这就是现场音乐会的魅力,那些不确定的因素成就了惊喜或是遗憾。而我非常享受这一刻,我看到了在她冷静的外表下那颗火一样的内心,那些炫技如此夺目,音符自由而奔放,那是冰与火的交融!
虽说这次音乐会大多都是巴赫的作品,但穆洛娃与意大利拜占庭古乐团演奏的维瓦尔第《第十二双小提琴和通奏低音奏鸣曲“福利亚舞曲”》却成为了本场音乐会里最令人惊喜的一首。“福利亚舞曲”原本就是在喧闹的环境里,有好多人带着乐器来参加的舞曲,每个人像着了魔地玩着音乐。被媒体称为“冰美人”的穆洛娃,唯独在演这部作品时,她的嘴角微微上扬露出愉悦的表情,这样的时刻,实属难得。在乐章之间,意大利拜占庭古乐团的音乐家们表情严肃地翻着谱子,不过,穆洛娃的神情却是惬意、自在,甚至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这里不是灯光聚焦的舞台,而是在某个稀疏平常的休息日夜晚,安顿好家务事的穆洛娃悠然地走到家中的排练室练习曲子的场景。对于当年一口气拿下三个国际小提琴大赛冠军的演奏家来说,音乐会已经没有必要刻意用炫技去证明什么,倒是松弛的状态,恰恰是演奏家最能自然表达音乐作品的方式。
早在2000年,穆洛娃就玩起了跨界音乐。其实跨界风的销售元年早就过了,这年头没人敢随意碰它,毕竟没人愿意被乐迷带上“江郎才尽”的猜疑之帽,而更有一些音乐家在玩跨界之后,音乐之路就离奇地偏移,最终他们再也没能回到古典乐界。但对穆洛娃来说,《镜中奇遇》、《乡下女孩》、《里约的斯特拉迪瓦里》这三张跨界专辑成为了她与古典音乐的间隔年,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完全展示了她音乐生活的另一面。流行、爵士、巴萨诺瓦,甚至是吉普赛的音乐,她几乎玩遍了各类音乐,很难想象她的下一张跨界专辑会给听众带来怎样的惊喜?但在每一次跨界后的回归,她总能找到演奏古典音乐新的角度。
每次说到穆洛娃,总有人会忍不住提到当年她为自由“私奔”的往事,而到达美国之后的第一场音乐会,音乐厅里挤满了充满好奇心的观众,人们总喜欢将她的音乐与“自由”进行臆想。就像李安的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在吻别时刻,比利发现,原来女友爱上的只是一个英雄故事,而非真实的自己。如今,距离穆洛娃的“逃离”往事已过去三十多年,在听她的音乐会之前,我们是否想过:吸引你的是她的“自由”光环,还是她的演奏?也许,在生活里,我们一不小心就成了“比利·林恩”的热闹看客。而对于莫洛娃来说,自由并不是音乐生涯的卖点,她不需要像某些演奏家用“赤脚”的形式站在舞台上演奏音乐去证明些什么。因为,她就是率性的穆洛娃。
已刊于《新民晚报》2016.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