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扑通”一声把我从午休中惊醒,我的第一反应是门外的木梯倒了,如果碰到窗玻璃可就麻烦了,我顿时睡意全无,急忙跑出去看。
梯子安然无恙地竖在墙角,抽抽噎噎的哭声夹杂着吵骂声却传了上来,是一楼的大姐在教育她上八年级的孩子,我转身想进屋,这时候大姐那歇斯底里的哭声使我止住了脚步,思忖片刻,还是下了楼。
原来是大姐在给孩子送西瓜的时候,孩子正沉浸在网络的世界里,手忙脚乱地拿起课本掩饰,被抓了个现行,大姐气愤不过,又打又骂。
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不懂父母心,近两年大姐春、秋,冬三季给两家浴池打扫卫生,夏天浴池没有生意,她又忙着去帮人带孩子,一天40元报酬,如此辛辛苦苦地挣钱,对孩子却慷慨大方,文化课班、特长班一样也不少,课外书、学习资料应有尽有,她那么重视孩子的学习,今天突然看到儿子阳奉阴违、对待学业吊儿郎当的态度,让她痛心疾首。
她说自己这些年来,剪香菇腿、装菌种袋、出花生,逮住什么活干什么活,不管白天黑夜,全凭雇主家的需要,特别是出花生的时候半夜三点就开始下地,中午饭就地啃两个自带的馒头喝几口水就算解决了,支撑着她的就是对儿子前途光明的渴望。
我劝她说这孩子也许是大器晚成,现在真正能够自觉主动地刻苦学习的孩子已经不多了,没想到她更激动,说等孩子明白过来就晚了,他如果不能按部就班地上到大学,到了社会上碰个头破血流,想读书的时候只能读那些成人类的学校,再怎么努力,毕业后找工作也会因为第一学历而受很大影响。
我真的没有料到这位大字不识一箩筐的劳动妇女竟然能够说出这样的一番话来,看到我惊奇的表情,她告诉了我一个真实的故事。
她有一对双胞胎的侄子、侄女,侄女是姐姐,侄子是弟弟,姐姐的成绩比弟弟还要优秀,姐弟俩初中毕业报志愿的时候,父母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让姐姐走捷径报了中师,弟弟报了高中,后来又如愿考上了名牌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姐姐毕业参加工作几年后感觉自己知识浅薄如同井底之蛙,辞职连续攻读成人本科、研究生,博士,在别人眼里枯燥无味的科研却是她的乐园,有多篇研究心得发表在国内著名的学术期刊上。但是在找工作的时候投了无数的简历却屡屡碰壁,很多用人单位都毫无例外地要求第一学历为全日制统招本科,无奈之下,她去了边远的一座小城,勉强谋了个讲师的职位。很多能力远远不如她的同学大多留在了都市,并且工作单位令人羡慕。
她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人们常说:英雄不论出身,但是用人单位设置的第一学历要求却限制了很多有才华的优秀人才长足的发展,在这种人为的障碍面前,多少有志青年挥泪告别自己喜欢的专业,不得不去重新选择人生的其他道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损失,更是招聘单位的不幸。人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用第一学历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实在有失偏颇,因为第一学历并不代表着一个人的最终能力。
选拔人才应该不拘一格,湘西行伍出身只有小学学历的沈从文能够成为北大的知名教授,梁漱溟做不成北大的学生却登上了北大的讲台,得益于那些独具慧眼的“伯乐”海纳百川的胸怀和胆量。
如若有一天高校、国企、事业单位等部门能够不再设置门槛、公平地为每一位德才兼备的应聘者敞开大门,这将意味着社会的进步、文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