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一样,这个话题隶属于“我们与未来”这一课程领域。在话题中,孩子们通过实验、故事,了解纺织物的材质、种植分布,建立农业发展与地理环境、人的生活的关联。通过梳理人类衣物的历史发展,探索国家传统纺织文化和工艺的起源、发展和变化,探究布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思考传统工艺在未来的延续和革新。
青岛纺织博物馆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新颖的动线设计和老厂房中生长出的现代时尚生活体验的特性,可以让孩子近距离领略岛城百年纺织文明。同学们可以参观珍贵的纺织遗址遗迹,聆听了真实动人的纺织故事。本次研学还贯穿艺术体验活动,同学们可以在工艺品创作过程中,大胆融入个人创意,体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早晨8点15分,大家从学校出发!
六班被幸运的分到馆长爷爷带队讲解,大家跟随馆长爷爷的脚步,认真聆听。
老厂房、老水塔、老金桂树、老墙、老井、老空调室、老防火门……这些在改造中保留下来的老物件儿,成为记载青岛百年纺织发展的“印记”,无时无刻不在诉说过去的故事。青岛纺织工业的百年发展,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进程,纺织在青岛是工业体系形成最早、从业人员最多、历史贡献最大的行业,被誉为青岛的“母亲工业”。
青岛纺织工业初期主要集中在青岛老沧口、老四方地区,上世纪的九大国棉厂主要集中在这些地区,分布在开平路街道辖区的有国棉四厂和国棉五厂。
国棉四厂位于四流南路水清沟附近,1934年5月日本人在大水清沟的西北侧动工建厂,全称“丰田纺织株式会社青岛工场”。
进入21世纪,经历战争炮火的国棉四厂在市场竞争中退出历史舞台,没有留下任何可供观瞻的遗迹。
1934年3月,日商开设国棉五厂,厂址选在就是沙岭庄东北侧,靠近李村河入海处。大部分纺织生产区选择大规模外迁,留下的国棉五厂成为青岛纺织产业的中心。国棉一厂、国棉四厂相继整体搬迁到原国棉五厂,重组了青纺联控股集团,打造“纺织谷”。
老一辈们念念不忘的纺织厂、纺织业、“上青天”,是城市曾经响当当的名片,是历史留给我们的时代印记。
国家文物局专家给了如此评价:“她诞生于世纪之交,成长于乱世烽火,积淀于建设时期,成熟于改革开放。”
追溯到青岛开埠不久的1902年,德国柏林纳织公司在沧口地区开办了青岛第一家纺织工业企业青岛德华缫丝厂,开启了城市纺织工业的历史。
1914年11月日本占领青岛后,先后建了9家纱厂。到1937年8月青岛所拥有的纱锭总量占华北地区纱锭总数的57%。青岛纺织工业发展初期遭受了德、日等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屈辱生涯。
一战的风雨劫难,二战的战争创伤,还有国内政争的军事较量,都给新生工业以苦难锤炼,纺织行业在风雨飘摇中记录着城市发展的脚步。
1945年,国民党政权进入青岛,将9大纱厂接收,改为中国纺织建设总公司青岛分公司,纱厂依次命名为中纺一厂至九厂。因国民党发动内战、贪污腐败、美国商品对华倾销,青岛纺织工业处于历史发展的低点。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纺织工业是中国纺织行业的主力军,也堪称青岛城市进步的助推器。当时青岛纺织业英雄辈出,涌现了郝建秀等众多劳动模范,青岛纺织工业成为中国工业战线的一面光辉旗帜,当时青岛纺织工业的规模和影响在国内名列前茅,与上海、天津齐名,人们惯称为“上青天”。
1949 年青岛市工业总产值20048万元,其中纺织业就达15218万元,占青岛市经济总量的75%以上,是青岛税收是主要来源。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岛工业出现多元化趋势与格局。在新兴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青岛的传统企业特别是纺织企业则陷入了发展瓶颈,很多老企业面临发展窘境,众多纺织企业或因经营不善而倒闭,或因城市发展需要而搬迁。
上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人员成本高负担重、装备差、债务多使青岛纺织陷入困境。进入新世纪后,青岛纺织企业抓住改革调整重组的发展机遇,以科技创新为推动,以品牌质量争市场,加快改革步代,调整品种结构,实现生产经营的稳步发展。
2002年在青岛现代纺织业百岁之际,青岛纺联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作为青岛纺织百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主体应运而生。
2005年12月末,有着七十余年历史的国棉五厂宣布破产,青岛棉纺企业的调整重组拉开帷幕。随着改革调整、科技创新,传统的纺织厂转型升级,实现了传统行业的时尚嬗变,选址于原国棉五厂的纺织谷就是其中典型代表。
原国棉五厂是青岛纺织骨干企业之一,是迄今为止,青岛市内保留的建成年代最早、规模最大、工业体系最完整的纺织工业遗产,对青岛纺织百年历史有着广泛的代表意义。
2014年12月纺织谷正式开园,是青岛纺织业传承百年的典型代表,“华·秀168中心”这张名片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华·秀168中心”中心建立在原青岛国棉五厂旧址,厂区内高高矗立的老式水塔、生机勃勃的百年金桂树,以及上世纪三十年代老厂房都曾是历史辉煌的见证者。
纺织谷大门前的水塔,建于1934年,当年建水塔是因为北岭以北没有水源供应,这处水塔主要用于工业用水,然而1937年国棉厂被炸过一次,唯一没有被炸的就是这处老水塔,它也成为了目前市区年龄最大的工业老水塔。
依托园区内百年老厂房,纺织谷对其进行重新翻新改建,在保留传统历史沧桑感的基础上,构建起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空间。新老建筑的错落有致布局,彰显着浓郁的历史底蕴和传承脉络,是目前青岛市区内为数不多的具有历史时代感的园区。
目前,纺织谷累计成功举办包括“全球吉尼斯旗袍盛典”“亚洲色彩论坛”“第八届色彩中国颁奖典礼”“青岛首届城市创艺生活节”“第二届谷里时尚买手节”等高端主题活动30余次,年吸引人流量百万以上。通过定期举办“谷里时尚买手节”等主题活动,建立设计师与时尚买手的交流交易平台,带动纺织服装全产业链的蓬勃发展,打造北方地区最有影响力的买手市场和品牌时尚中心。
下一步,纺织谷将围绕建设“国家级纺织服装创意设计示范园区”“现代时尚生活体验推广中心”“行业标志性的工业旅游目的地”三大目标,继续汇聚跨界高端优质资源,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发展文化、时尚、商贸新业态,培育行业发展新动能。以“互联网+”和流量介质的创新运营模式,赋能时尚产业链生态建设,努力构建主题IP化、数字化、功能化、互动化、体验化五位一体的地标性时尚文化旅游生态圈,传承百年历史积淀,将时尚二字落到实处。
纺织谷不是简单的纺织主题园区,也不仅仅是青岛纺织的传承,而是跨越各领域、融合多方资源的全新价值平台,是迎合社会和企业发展的时代产物,它以纺织为主题,但又并不仅仅局限于纺织,而是要超越纺织,实现跨界结合,全力打造青岛老城区全新核心地带,向世人诠释青岛纺织的新理念、新形象。
谢过馆长爷爷,接下来,纺织部的刘老师带孩子们动手体验扎染。
扎染古称扎缬、绞缬、夹缬和染缬,是中国民间传统而独特的染色工艺。织物在染色时部分结扎起来使之不能着色的一种染色方法,中国传统的手工染色技术之一。
扎染工艺分为扎结和染色两部分。它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后进行染色。其工艺特点是用线在被印染的织物打绞成结后,再进行印染,然后把打绞成结的线拆除的一种印染技术。它有一百多种变化技法,各有特色。
2006年以及2008年,云南大理的白族扎染技艺、四川的自贡扎染技艺先后被文化部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意犹未尽啊!
校车一小时返程,回到教室,展示一下大家的作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