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有多少孤独要顽抗
三月尚远浓烟散,一如年少迟夏归。陈鸿宇的新专辑里,一样还是靠窗听雨,白头虚晃的琐碎。还是唐映枫填词,还是细腻勾描的一些若有若无的情绪,唱歌的陈鸿宇还是那个云淡风轻的少年,听歌的我们还是那个满怀心事的少女。
——今日编辑阿庚
很久以前,我在知乎上第一次知道了陈鸿宇,有个答案说:去听《理想三旬》,听完你会回来点赞的。我去听了,却没回来点赞。放完一遍竟然有些失望,感觉词曲中并没有什么东西真正抓住我。
跟大多数陈叔的粉丝不太一样,我被圈粉是因为《浓烟下》里的其他几首歌。当时最喜欢相对没受到多少关注的《霓虹深处》,大概因为我身在北京,对歌里的每一句都自认为感同身受。
但《理想三旬》也好,《霓虹深处》也好,第一张专辑里的作品,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理想”这个被挑明或潜在的字眼。所以从他的第二张专辑宣布筹备开始,我一直都在怀着期待去揣测,《一如年少模样》会表达些什么。
所谓“一如年少模样”,初看来很像成年后对少年心境的坚守。而关于成长中心境的改变,同名作品中呈现了各种前后冲突的对比,写少年时如何担当敢想,后来又如何奔忙失望。但种种转变,可能在新版《行歌》里体现得更为透彻。
比起上一版,新的《行歌》在歌词上改动不少:曾经是“勇敢的人先上路”,如今却是“迷途的人先上路”;少年时我们急于长大,错过沿途风景而不知身在迷宫;从前是“到处人潮汹涌还会孤独”,如今却是“走过人潮汹涌忽然止步”。
长大后的最痛处,不是独自面对世界感到孤立无援,而是某天下班路上,突然被一个时间的意识击中:走得太匆忙,竟忘了少年时代已太过久远。人潮中想起这些年流沙一样掉落的多少人和事,竟无岁月可回头。
这样想来,新版《行歌》倒更像是对少年时代的挽歌了。但在昨晚循环数次后,我把它分享到朋友圈的同时写了一句评论:老版是少年,新版是年少。
所谓“年少”和“少年”,在我心中迥然不同:少年是我们必经的一个阶段,而“年少”作为生命中永恒的状态,绝不会随着少年时代的终结而离开我们。我这突然的念头,来自唐映枫。
在一篇谈到《雨好》创作背景的文章中,唐映枫说:“看着这片雨水簌簌落下,看得出了神,才忽觉年少事也并非只是旧事而已,这里所指的‘年少’不在年月,而是代指日常里那些余味儿犹存的细枝末节,它们构成我们的当下,但又恍如曾经。这张专辑便是关于‘乡愁’,‘日常’,‘人事’这样细碎的主题的一次拾遗。”
什么是年少模样?年少就是生活里一些琐碎的余味,年少模样就是当你体会着这一点余味时,心有所动,眼角看上去在笑。
所以我们能听到,这张专辑里余下的几首歌,每一首每一句都在呈现这种种细碎的余味。《额尔古纳》是点滴乡愁,野花过草原,湖面漫云烟;《雨好》里炮竹烟尘里弥香气,果糖碎纸遍地;《还乡里》碎碎念着“亲疏也拜访,年味见卖场;老友新婚啰,不便家里躺”;《食味》中干脆把这余味写得像菜谱:清蒸蹄花以大豆入味口感更香稠,闷火肝腰烹出色香只消两滴料酒。
余味种种,都是琐碎,是少年时代的记忆碎片。我们一直在向前走,或许很多年都不会再看到这些碎片浮出记忆水面。以为自己已经忘记,事实上却从未丢掉,这些隐形的、背负在肩上的、会在某些时刻突然浮现出来的记忆碎片,构成了我们永远“年少”的理由。
在采访中,我抛给陈鸿宇的一个问题是:你觉得自己是个有少年情怀的人吗?
他说:我没有少年情怀,我只有少年的脸。
我想所谓“少年情怀”,或许只是个伪命题。《一如年少模样》,也未必是历经岁月依然少年心,还是所谓“年少”从未随时间消逝,它就是正在我们身边流动的时间,是漫长人生和宏大世界里不起眼的碎片,是记忆里的某个镜头也是此刻,是阶前的雨滴,也是手心的一片雪。
所以听听歌吧,听那个久违了的声音给你提醒:你一直都是年少模样,你也可以在琐碎的日常里重新清晰地看到自己的年少模样。好好把握每一个转瞬即逝的时刻,其余不必多想。雨不过从屋檐上落下来,叶子不过是由绿变黄,而你只是经过。
对话 [民谣与诗×陈鸿宇]
民谣与诗:你曾说《理想三旬》是成名作而不是代表作,那你认为自己的代表作是哪一首?
陈鸿宇:我最喜欢《途中》。
民谣与诗:会看网上各种对你作品的解读吗?有没有看到过让你感觉特别契合的?你觉得你的粉丝对你的理解有多少?
陈鸿宇:会看歌曲评论,有许多不同角度的评论很有意思,会也会给我新的启发。在收听者的角度我和大家是平等的,对歌或对我理解成什么样都可以,所以理解多少也就无所谓了。
民谣与诗:你觉得自己是一个有着少年情怀的人吗?你怎么定义“少年情怀”?
陈鸿宇:我没有少年情怀,我只有少年的脸。
民谣与诗:感觉新专辑整体上是自然诗意和人间烟火气的混合体,不知道我这个感受对不对?大家一般觉得诗意是脱俗的,是与世俗相背离的,你怎么看待这一点?
陈鸿宇:互为表里。我更喜欢语言上的人间烟火,内在的诗意。
民谣与诗:这次做新专辑的过程和过程中的感受比起上一张专辑时有什么不同?
陈鸿宇:第一张做时没有任何经验,到处是不确定性,这张相比确定性多了,但惊喜和惊吓也都少了。
民谣与诗:一直只是作曲,有没有考虑过自己填词呢?
陈鸿宇:下一张可能会有一首,顺其自然。我更看重最终作品的整体质量,大家合力做出一件更优美的作品我觉得更妙。
民谣与诗:你曾说最理想的状态是工作生活融为一体,但工作毕竟会有带来压力的部分,这样会不会觉得生活比较紧张,缺少彻底放松的时刻?
陈鸿宇:优点就是没感觉是在“工作”,缺点是也没太感觉在”生活“。但我知道生活的主动权在我手里,我乐于接受目前这样的状态,如果有一天想改变了,我有能力做取舍。有发自内心的安全感时就不会太紧张。
民谣与诗:你觉得自己的歌最适合给什么样的人听?
陈鸿宇:普通人。
民谣与诗:如果用三个词概括自己的音乐风格,会选择哪三个词?
陈鸿宇:多情,有义,不自闭。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民谣与诗,欢迎关注,ID:glimmers-
本日作者 / 洪蔚琳
主编 / 易小婉
编辑 / 阿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