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女儿们的信第九十四封:祭如在。
硕硕、畅畅你们好:
咱们继续《哲学与人生》这本书,今天咱们孔子的这句话:祭如在。全句是,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同一句话不同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或是解读。其实这句话说他的人本意是什么,或是解读他的人解读出什么,我认为都不重要。总要的是,你能从这句话中得到什么,你能通过这句话对自己的行为,思考有什么帮助。作者提到,韩愈与朱熹对这句话就有不同的理解。不过他们如何理解也只是作为我理解这句话的一个参考而已。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人生经历不同,所以也不会有一样的理解。所有他人对于这个世界理解与看法,相对于我们只是一个视角。我们是现代人,你也不可能直接就拿孔子的话来作为行为指导。我们更应该学习与思考的是,他们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的思路,看待世界的角度。不要认为古圣先贤留下的东西就一定是对的,不加思考的完全照搬是没法使用的。你必须要有自己的思考,结合自己的经历来用。
祭如在这句话本身有什么用吗?我们现在还有古代那么多的祭祀活动吗?我们现在最多也只是给死去的亲人烧烧纸而已。烧纸他只是一种形式,人们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达对于逝去的人想念。我们的想法,思念总是要寄托于一种行为,才能表现出来。如果只是在心里,好像总是感觉少了点什么。就像对你们的爷爷,我时常也会想起他,或是做梦梦到。这就是我对于他的一种思念。但这只是精神层面的,他无法被别人感知到。如果我逢年过节去烧纸,这种思念的行为就会被感知到。他更多的是对于外界的一种展示。再或是对于自己内心的一种交代。
我们需要一定的形式来表现我们内心的想法。我想孔子所说的祭如在就是这样的思路吧。祭如在是对你内心想法的一种外显。如果你内心没有对于亲人或是神明的思念与敬畏,那你祭祀活动也是敷衍的。祭如在不是做给他人看的,他是你对于自己的一个交代。正因为祭如在,所以我才会进行祭祀活动。如果你只是为了一种形式,那么你还不如不做。
我不是要说烧纸或是祭祀的事情,我只是想通过这件事来说我们所做的任何事情,起最终目的只是为了给我们自己一个交代。他与他人无关,只是你自身的一种需求。你烧纸是真正的出于对逝去亲人的思念,通过一种形式来表达哀思。你祭祀先人或是鬼神,也是完全的出于敬畏。我需要做这件事来给自己建立一种自洽的逻辑。我相信,并付诸于行动。而不是我付诸于行动是为了给什么人看。如果你只是为了做给别人看,那么还不如不做。就像孔子说的,吾不与祭如不祭。
祭如在应该就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态度。做一个真实的人,首先是要做到不自欺。遵从我内心真实的想法,做我真实想要做的事情。既不要自欺,也不要欺人。这就是说我们要做一个简单的人。但我也不反对那些自欺或是欺人的人。因为自欺或是欺人有时他就是一种做事的手段。是属于术的东西。如果你要想实现一个什么目的,有时就是要不择手段。只是我不选择而已,但不代表我也不允许其他人不选择。我只能是选择我认为适合我的方式去生活,可我不能左右他人 想法和选择。而我对于你们姐两的态度也是,我只能是给你们提供一种视角,思路。你们如何选择完全是你们自己的事情。我们生长的年代不同,我的这套经验不可能适应你们现在的生活。虽然我也在不断的想法设法适应新变化。但毕竟我的经历,经验还是会限制我接受很多新东西。年轻人就不会有这些负担。
祭如在也是一种自我约束,我总是说自我构建。如何进行自我构建,不就是建立一些自我约束吗?建造房屋,就是按照房屋的规则来构建秩序。自我构建就是通过自我约束来建立秩序。再简单说秩序不就是明确什么可以做,什么又不可以做吗?
祭如在就是如果你内心有,那么你就去做;如果你内心没有那就不要去做。这样做下来,你的行为就有了秩序。其实这些外在的秩序都是来自于你内在的自我约束。逝去的亲人不会重新活过来,我们想象中的神仙我们也没有见过。我们的思念或是敬畏都是来自我们自己的内心。既然一切都是来自于你的内心,那么你也没有必要对他人有个交代,你只需对自己负责就好。
这让我想到,我们读这些古圣先贤的文字目的是什么?不是说我们非得如何,要记下他们说了什么,或是按照他们说的去做。他们说了什么,或是做了什么那是他们的事情。我们需要思考的是我们该如何去做。所有外界信息,包括这些文字,对于我们只是一种信息来源。我们需要利用这些信息,对我们现在的经历做出判断。归根结底我们需求确定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
但怎么做他又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环境下,解决不同的问题要有不同的方法。我们需要的是理清这里面的不变的逻辑关系。而不只是照搬一样的做法。我总是说人与人是平等的,就是这个原因。虽然我们面对的具体问题各不相同,但都有着相似的逻辑。换个说法就是,我们面对 是不同的环境,你是思考买房还是租房,他可能是思考买大平层还是别墅。我们两人在财富上差距巨大,但我们却有着同样的需求,那就是居住。最简单就是吃,一顿饭可以是两个馒头,也可以是鱼翅燕窝。但满足的都只是口腹之欲。而吃最基本的就是生存需要。
外在的差别再大,到了我们内心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这可能就是当你锦衣玉食了,也不见得有吃糠咽菜时快乐的原因。不要以为你得到了什么之后就会一定快乐。还是要看我们最基本的需求是什么。做人不要为外物所累,要有自己的心锚,要构建好自己的内心秩序。不要被外物所约束,要建立自我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