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西省景德镇以“中国瓷都”名扬中外,那里生产的陶瓷器具色彩缤纷,形状各异,兼具实用、观赏、收藏价值,就算列为中国古代伟大的第五大发明也不为过。从时间上看,陶器的前身是瓷器,先有陶器后有瓷器。本文就来说说古代人制作陶器的相关历史。
人类制造陶器约始于新石器时代,大概有一万年以上的历史。这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发明。
陶器的发明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首先,人类从生产实践中发现黏土和(huo)水后具有可塑性,可以捏造成一定的形状;随后,人类在长期用火的实践中,又得到了半干黏土经火烧之后变硬的认识。变硬的这些土块不但更坚硬,而且不变形不透水不干裂。在这样的启发下,人类便开始塑造和烧制成型的陶器。这大概就是陶器出现的简单过程了。
陶器的发明,也成为考古学家划分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的重要时间界线。
最古老的陶器制作方法主要有两种:泥条叠筑法和旋转压叠法,最早的陶器注重实用,显得厚重结实,部分呈现不规则形状。后来旋转压叠法改进成为转轮制陶法,人们可以随心所欲控制陶器的形状、厚薄,大大减轻了劳动量,增强了陶器产量、质量和美观性,提高了成品率。
注:陶瓷烧制窑炉
人们还建造了陶器制作专用的火窑,可以控制陶器胚胎的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加热位置(保证受热均匀),还掌握了加入杂质控制陶器颜色和硬度的技术,例如在采用严密封窑的情况下,将窑温烧到1000度,胚胎中的铁氧化物发生还原反应,烧成的陶器因为含铁发黑且硬度大大增强。
人们用陶器来贮藏五谷,盛装食物饮水,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陶器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大小形制日益增多,外表纹饰日益精美,烧制工艺日益成熟,因黏土土质不同做成的品类也不同。从龙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圈出土的大量陶器都证明了这一点。其中龙山文化的制陶技术达到了中国原始社会制陶工业的顶峰。
彩陶:
考古发现,彩陶大量出现在黄河流域一带的仰韶文化圈,如河南渑池仰韶村的彩陶、陕西半坡的彩陶,甘肃临洮马家窑彩陶,距今六、七千年前。
胎质基本上偏红,陶器上绘有精美的用毛笔绘制的彩色图案,多数是弯曲多变的几何形纹,其次是动物、植物纹路,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某些特定的符号,已具有中国汉字的雏形。
黑陶:
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圈考古发现了极为典型黑陶品种,距今约六至四千年。黑陶文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以"黑如漆、薄如纸"的"蛋壳黑陶"最为著名,质地坚密,色泽全黑,它造型小巧别致,有的上面还有镂空雕花。器壁极薄且光滑,厚度仅为0.5—1毫米,很有铁质感,烧成后再经细致打磨而成再加烟熏而成,整体显得黑漆光亮,别具一格。
白陶:
目前发现最早的白陶是出土在湖南和出土在浙江桐乡的白陶,距今在六千至七千多年前。白陶原料的化学成份已非常接近制瓷用高岭土。商代的白陶质量更高,胎质洁白细腻,质地坚硬,配之以精美的类青铜纹饰,花纹线条流畅而动感,形制庄重而严谨,雕刻精细而华美,与当时青铜艺术交相辉映。白陶在商代极名贵,只为贵族所享用。
随着原始社会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分工的产生,特别是夏商周三代以后,制陶业已经从农业生产中分离出来,成为手工业生产中独立的一支,许多工匠专门从事制陶业。后世制陶业进一步发展。
秦代秦兵马俑制作了数量众多的彩绘大型陶俑,专用于陪葬;唐辽宋三彩陶是二次烧制工艺制成的彩色釉陶,多用于观赏;创始于宋代一直盛行到现代的紫砂陶制品,则除了把玩欣赏,还可用于泡茶品茗。
更多历史文章,请关注我并等待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