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性设计能够让我们的设计产出更加普世化,消除产品面向能力障碍群体的生理和心理隔阂,这篇文章来和你分享我近期的学习体会和心得。
按国际上第一份关于的标准BS7000-6的定义,包容性设计是“一种不需适应或特别设计,而使主流产品和服务能为尽可能多的用户所使用的设计方法和过程。”非常教科书式的一个定义,不过在理解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先聊一下另外一个话题。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肯定会看到很多的无障碍设施:无障碍通道、无障碍电梯、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停车场、无障碍导视等等。这些设施的设计师们在制定设计策略时完全是从残障群体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生理特性制定不同的设计策略,非常完美的解决了实际使用问题。
但是实际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中消协与中国残联共同发布《2017年百城无障碍设施调查体验报告》:
“无障碍设施被占用的情况时有发生,其中以无障碍卫生间和盲道被占用情况最为普遍。如无障碍卫生间被大量杂物占用无法使用,无障碍出入口完全被堵住,盲道被共享单车大面积侵占等。”
——《央广网》
“从本次调查体验数据来看,目前国内无障碍设施整体满意度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实地体验调查满意度为70.8分。其中无障碍卫生间满意度得分最低,为66.7分。具体分行业来看,金融服务、电信营业厅、交通运输和医疗卫生单位无障碍设施普及率较高;水电气暖、餐饮住宿、电商自提点无障碍设施普及率相对较低。”
——《北京日报》
(无障碍设施被占用)
为特殊群体进行的特别设计,在设计之初我们的视角就已经固定在了区别对待正常人与这一类能力障碍群体,虽然可能设计者们主观上并不会用这种消极负面的眼光或视角去看待问题,但是这种设计产物会自然的让正常人产生一种区别对待这一类弱势群体的心理暗示,这种心理暗示无论是对于正常人还是能力障碍群体都是十分消极的。
在大部分时候,我当我们主观的去解决很多问题,提出设计策略时,有很多的场景会被潜意识排除在外,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类用户/场景的存在时,再去用像补丁一样的设计方案对原本的旧方案进行弥补。久而久之,这种观念达成共识的时候,大部分是设计师便习惯并不会再去深究特殊的场景/用户真正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然而包容性设计就充分的认识到人类群体的多样性,避免我们潜意识排除部分用户,指导我们不要让产品不同的用户之间在功能上产生隔阂,倡导平等,不因为人群身份的标签而导致不一样的使用体验,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不同人群在体验上的隔阂。
这对我们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为使用产品的所有人负责,让产品能够适应多样化的用户群体,通过产品设计者与使用者一起努力,让不同的认知程度、不同的心理状态、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地域的用户群体都都能够消除隔阂,平等的参与到生产生活中。
著名的瑞典人机工程小组的发起人之一Marian Benktzon说过,当设计新产品时,残障用户的需求和局限为我们提供了重要参考。
Benktzon 曾提出“使用者金字塔”的观念,其中包括了设计所有可能的使用者:使用者金字塔的最底层部分,包括正常人及轻微残疾但是不影响正常生活的人(即轻度能力缺陷者)。
中间层部分为中度能力缺陷者,主要是那些力量和活动能力衰退的人们,比如:必须依靠器械才能正常生活的群体;使用者金字塔的最上部分,是重度能力缺陷者,基本无法独自生活的群体,每日的活动中都需要其他人进行协助,比如:坐在轮椅中的人,肌肉萎缩基本失去力量,活动能力相当有限。
广义上的“包容性”的设计,就是要使设计对所有这些不同年龄,不同体力的人同等使用,这是好的设计应该努力的方向。
同时,Benktzon 也进一步指出,如果当前的设计是为了满足金字塔某一个特定层的用户使用,那么这个设计策略对当前层级及以下层级的用户都适用。金字塔从下往上,个体的综合能力逐渐缺失,一旦设计确定了顶层用户的用户的需求,那么更多的用户都将从中受益。
理想情况下,包容性设计是一自下而上的设计,从健全的大基数用户群体向小基数的特殊用户覆盖,面向大群体的设计方案逐渐吸纳接受小群体的意见并最终形成一种消除群体之间的障碍和隔阂的设计方案(所以说包容性设计其实是一个动态的设计过程)。
英国老年医学教授伯纳德·艾斯克斯(Bernard Isaacs)曾说:
“如果你只为年轻人做设计,那么就会把老年人排斥在外;如果你为老年人做设计,那你也就把年轻人考虑在内了(Design for the young and you exclude the old; design for the old and you include the young)。”
在设计心理学中,有一个观点叫把用户当傻子,傻子都会用的产品设计一定是好的设计,其实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于常规的设计工作来说,或许我们面对的是面向金字塔底层用户的设计工作,但是金字塔中层或者顶层的用户群体和我们要做的事情真的一点关系都没有吗?微软对这一场景解释的更为清晰,在微软所做的包容性设计“用户画像频谱”(The Persona Spectrum)的模型中,从触觉、视觉、听觉、语言这些维度把能力缺失分成了永久性能力障碍(Permanent)、暂时性能力障碍(Temportray)、场景性能力障(Situational)。
按照图中的Touch的案例来看,失去一只手臂显然是属于残疾的范畴,但对于手臂受伤只有一只手臂能够使用,和一只手抱着宝宝的母亲来说,他们面临的困境或许和只有一只手臂的人在某些场景下并无区别。
在微软官方的包容性设计理念介绍的卡片上,对上述用户画像频谱是这么介绍的:
We use the Persona Spectrum to understand related mismatches and motivations across a spectrum of permanent, temporary, and situational scenarios. It’s a quick tool to help foster empathy and to show how a solution scales to a broader audience.
由此我们看到包容性设计里最关键的一个理念:设计者要培养自己的同理心。在不同能力障碍的场景下,更深入的思考需求痛点,交互行为,并挖掘更本质的设计方案。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有疑问,我的产品目标用户并不是这些身体功能有障碍的群体,我还需要考虑这些群体吗?
从广义上来说,我认为答案应该是“是”,我们永远不会完完全全的了解我们的用户,尽管正常的用户发生了暂时性能力障碍和场景性能力障碍,我们作为产品设计者也不会清楚。
但是从狭义上来说,答案是“否”,当我们的设计环境收到各种约束,最显著的就是产品成本,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成本限制之内尽可能包容我们所有的实际用户。
包容性设计并不等同于专门为能力障碍群体所做的设计。我们并不是要做“人人都可以使用的设计”,而是要去做“产品的使用能力要求与终端用户的实际能力相匹配的设计。”英国工程院院士、剑桥大学Clarkson教授等人认为包容性设计的产品应当仅仅排除“需要排除”的用户(但前提是设计师必须了解谁会被排除),并不是要我们站在世界中心盲目的呼唤爱。
之于弱势群体——包容性设计是温暖的,他们不会感觉自己是被抛弃或者被特殊对待。
之于企业——包容性设计是商业的,根据长尾效应,如果我们做设计的时候考虑到了极端的情况,长尾部分的用户也蕴藏着巨大的商机,如图。
之于设计师——包容性设计是一种有用的设计方法,类似于运动员在脚上绑沙包跑步这种训练方式,将自己置身于最难的境地,如果连最难的case都解决了,一般的情况是不是易如反掌?
以上仅为我自己最近学习包容性设计的一些设计理念的笔记和心得,其实类似的概念有很多,通用/共用性设计 (universal design)、无障碍设计 (barrier-free design)、可及性设计 (accessible design)、包容性设计 (inclusive design)、全民设计 (design for all)。
虽然在实现的理念上有些许的差异,但是我认为这些设计的目标都是为了营造一个更平等的世界,照顾到我们接触到每一种群体的生理感受、心理感受以及自我的认同,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和社会一起努力,当然也是设计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也许在某一天,我们整个社会对能力障碍群体不会产生差异化的认知,而是打心底里把他们当作和普通人一样来看待的时候,包容性设计的理念才会真正的融入在我们的生活中。
本文参考资料:
[1]武郑芳.让通用设计成为一种习惯——谈无障碍设计到通用设计的华丽变身[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3(04):72-73.
[2]P. John Clarkson,Sam Waller,Carlos Cardoso. Approaches to estimating user exclusion[J]. Applied Ergonomics,2015,46.
[3]兼容并包的设计 —— 谈微软的新时代设计理念 Inclusive Design[EB/OL].
http://design.jobbole.com/119117/
[4]从无障碍设计到通用设计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EB/OL].
https://www.xzbu.com/2/view-4126789.htm
[5]从无障碍到通用设计[EB/OL].
https://www.xzbu.com/7/view-6211003.htm
[6]微软包容设计网站
https://www.microsoft.com/design/inclusive/
[7]包容性设计的核心理论
http://love.alipaydesign.com/ArticleDetail.html?detailId=79&contentType=1
[8]包容性设计概念辨析
http://love.alipaydesign.com/ArticleDetail.html?detailId=78&contentType=1
部分参考学习资料下载:
https://pan.baidu.com/s/19IeqeclhCeEWrvfMfwJ9vQ 密码:yajs
关注微信公众号:mykang1995,不定期与你分享我的互联网产品设计实践与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