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听了一次,午休时看了两次(中间同事打断了我),刚刚看到林妖妖的简书决定再去看一次,咦,好像有点…嗯,就是演讲的技巧。
其实,现在不同的音频APP就是一个演讲的平台,不过是听众选择演讲者,演讲者无法得知面对的听众是怎样的人。
下班路上因为修路塞车成为了必备节目,然后音频成为了我的塞车好伴侣。由古典老师到李笑来老师,现在是罗胖的声音陪我一起塞车。
既然正面无法突击,就换个角度思考三桶水。
水桶1:演讲者的想法,需要表达的内容,
水桶2:演讲者的能力和对内容的掌握程度、信任度。
水桶3:演讲者对听众群体的换位思考。
李笑来老师的适合集中精神听,涉及的专业术语会比较多,需要思考里面的一些推理。演讲人的想法和能力肯定的,但作为开车时听容易走神,他也不是以我这种不能专心的人作为观众。所以,即使内容好,作为听众时的我状态不适合,对于我也不会在塞车路上选择,不是我的“好伴侣”。
古典老师的专栏的特点是,会有思想与践行或者配图,有时候需要看文稿,这个无疑对于开车的我不适合。相对于李笑来老师的烧脑级别演讲,古典老师的演讲内容会有很多例子,对于我这个初等生会更容易吸收理解。他的目的很明确“做好自己”,这需要听了去行动,如果开车听容易错失一些要点。所以,我又把古典老师的专栏转为休息时候听。
最后为什么会是罗胖呢?他的内容也烧脑,声音也没前面两位好听。
因为他音频内容范围大,总有适合的,有历史,有艺术,有经济,还有时不时出现的“我的朋友”。有时候我走神再继续听也能跟上内容进度。所以,他的专栏成为了我的塞车好伴侣。
总的来说,他们专栏的名字就告诉了我们他们选择的听众群体。
李笑来老师的专栏,名字已经告诉大家关于“财富”的,而且是观念上改变从而获得财富的途径,所以听众是想改变观念而致富的人。
古典老师的专栏,就是一个改变自己,成为超级个体的方向,他选择面对的听众是一群有意改变并且愿意行动的人。
罗胖的专栏,内容范围广(逻辑),听众群体更广,没什么特别的限制,这就更加要求演讲者的能力和知识储备,他不止一次说要看书去了解才敢说。因为他选择的听众范围比前两者大,所以听起来有时候走神还是能听懂的,适合我开车的时候听,而且我还能自己与他互动(抢问题答)。
现在音频APP也好,线上或者线下课程也好,作为听众的我们也是能按照自己的情况和对演讲者的见解选择,这样让演讲者和自己能更多的思想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