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诗经·邶风·新台》
1.新台所讥嘲的历史闹剧
在黄河支流之一的淇水之畔(今天河北省临漳县附近),卫侯(也就是卫宣公)派人建造了一座美仑美奂、新颖别致的宫殿。即使在富庶的齐国,也没这样漂亮的江景别墅,堪称世界一流。
听人说,是为了替世子急子迎娶新人特意建造的。新台看起来是那样光鲜明亮,衬托得旁边奔涌不息的黄河更加声势浩大、充盈丰沛。真是一个好兆头!
听说没?新娘子出身高贵,是齐侯(即齐僖公)的长女,风华绝代,美艳动人!我们的世子急子,那也是个风度翩翩、年方十七的美少年,两个人恰好是佳偶天成,真真是桩好婚事。不过,最近卫侯派世子出使宋国,新娘子只好等他几天了。
出大事了!听说我们那个老不正经的卫侯,早就安下了坏心。在那新台里,把那娇滴滴的齐国公主给糟蹋了。你说说看,这不就是癞蛤蟆吃了天鹅肉么?简直要把人的肺都气炸了,把卫国人的脸都要丢光了!
我看那新台既高大又雄伟,那滔滔的河水湍急而又壮阔,本来是好事一桩呀!人家齐侯看中了我们道德高尚的世子,谁会料到世子竟有这样不知羞耻的老子。
别人运气好的,张网捕鱼捞着了大雁。这倒好,都以为郎才女貌好姻缘,谁承想,一枝鲜花插到了牛粪上。怪就怪那个又老又丑不知羞的癞蛤蟆!
看到这里,我忍不住笑场了!没想到那个时候的民风蛮彪悍的,把自己的国君骂成了癞蛤蟆。更难得孔子删诗,倒没把这看起来有点忤逆的民歌给枪毙掉。这是我们的幸运,更是那个时代的幸运,虽然乱象丛生,但自有一种百家争鸣、言论自由的气度。
2.闹剧所牵扯的恩怨情仇
前面,我在《她美,她高贵,可她不幸福》一文里,提到过《卫风·硕人》里歌颂的大美女庄姜。当年,齐庄姜嫁给卫庄公,随嫁了一个同族的女子,叫夷姜。
齐庄姜“美而无子”,以嫡母的身份,认养了陈国公主戴妫生的孩子,也就是后来的卫桓公。可是卫庄公又有了新宠,并对新宠生的孩子州吁骄纵放任,埋下了祸根。庄公死了以后,桓公成为卫国的君主。
卫桓公当政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719年的时候,桓公要去周的都城朝见天子,公子州吁和大臣石碏的儿子石厚合谋,借着饯行的名义刺杀了桓公,自己当了齐侯。
卫桓公宽厚温顺,深得民心。这个州吁杀兄弑君,很是让人不耻。名不正则言不顺!为了掩饰罪行,这个好大喜功的新君,动不动还要大兴征伐之事,卫国百姓都很讨厌他。
州吁只好让石厚求他的父亲石碏出个主意,好来安抚一下民心。石碏早就恨铁不成钢,安心要大义灭亲。故意让他们两个一起到陈国去,说是求陈桓公朝觐周天子,替州吁求道正式的继位诏书。
等到州吁和石厚欢天喜地赶到陈国,陈卫联手拘禁了两个叛臣贼子。诛杀二人后,卫国人迎立了邢国避难的公子晋。公子晋是桓公的同母弟弟,回国后继位当了卫侯,也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卫宣公。
这个卫宣公,还不如州吁。州吁再骄横,能力还是有的,至少还有石厚那么聪明的朋友帮他出主意。卫宣公能力不行,也就罢了,竟然还是个色鬼。早在庄公活着的时候,他就勾搭上了老爸的小妾夷姜。
等到庄公逝世,他便趁乱把夷姜偷偷藏在宫外,生了个私生子,名叫急子,又叫伋。据说,急子就是急着出生的孩子。
卫宣公当上国君后,马上抛弃了自己的原配夫人,立夷姜为王后,立急子为世子。尽管这关系混乱到了极致,急子真是个非常好的青年才俊。他博古通今不说,还剑术超群,人长得又是玉树临风,星眉朗目,这就难怪齐僖公二话不说就同意了婚事。
现在被这好色的卫宣公一插足,喜事成了悲剧。就这样,卫宣公不顾廉耻霸占了儿媳。然后,宣公就陪着新夫人住在新台,一直到已经成为齐宣姜的公主,怀上了公子寿才回到都城。
齐僖公鞭长莫及,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急子是个孝顺孩子,遵从父命另娶了媳妇。接着,卫宣公便安排急子搬出后宫,避免急子和宣姜做出什么不好的勾当。难怪圣人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他倒是防患于未然,扼杀了一切可能性。
可怜的齐宣姜只好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后来又为宣公生了个儿子。但是,她的悲剧才刚开始,她后来又嫁给了急子的兄弟,也就是说,她先后嫁给了父子三人。
一开始,夷姜算是她的姑姑。如果按常规出牌,她嫁给急子,她喊夷姜一声婆婆,姑表亲也是蛮好的。卫宣公横刀夺爱后,姑侄同事一夫,应以姐妹相称,公子寿和急子成了兄弟。再后来,齐宣姜又嫁给夷姜的另一个儿子,又该叫夷姜婆婆了。
当时,夷姜已自杀,不然夷姜肯定也要风中凌乱。公子寿如果活着,同时是宣姜新夫婿的兄弟兼继子。这关系乱得不要不要的。唯一值得称道的是,她生了三个诸侯和两个诸侯夫人,公子寿和许穆夫人都是青史留名的英雄人物。欲知详情,且听下回分解。
3.邶风所代表的民间舆论
信息社会的今天,明星出轨之类的事件马上会在网络上传得沸沸扬扬。有时候,一群吃瓜群众,愤愤不平,一副想把瓜皮砸到那个明星头上的架势。
哪个人前不说人,哪个人后不被说。就像马尔萨斯在《百年孤独》里表现的那样,所有你自以为独特的言行,早在你的祖先那里上演过一遍。穿越两千多年的历史烟云,我们在《诗经·邶风·新台》一诗中,可以感受一把民间舆论的力量。
邶风、鄘风、卫风,其实都是卫国老百姓传唱的歌谣。武王灭商后,为了显示自己不忘商朝先王恩德,特意将商纣王京都附近的一块地,也就是河南淇县一带,划出来封给商纣王的儿子武庚禄父。
为了防止武庚造反,周武王将这块地分作三个部分:北边的地盘,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汤阴县东南一带,称为邶。南边的地盘,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汲县东北一带,称为鄘。东边的地盘,也就是今天的河南淇县附近,称为卫。然后让自己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分别负责守卫监监这三个地方。
武王死后,他的弟弟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当政,赫然就是一位摄政王。羡慕嫉妒恨的三个弟弟,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叛乱很快被镇压下去,四个主谋被杀。
周公将三地合并为卫,封给自己的另一个弟弟,康叔,定都在殷墟,也就是今天河南的淇县,号称卫康叔。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大一堆,就是想说,邶鄘卫三地的百姓,以自己是殷商正统自居,和统治者天生不对付。
只要看不顺眼,他们真是什么话都敢说。这首诗就是卫国老百姓看不下当权者的言行,私下议论传布形成的歌谣。话说这古人就是强大,说个八卦,吐个槽,赫然就是一首诗了。真是高大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