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读书摘要

《曾国藩传》读书接要

第一章曾国藩的七次科举之痛

1.父子双双去赶考

1832年道光十二年,父子双双赶考。

2.老曾家有个科举梦

祖父曾玉屏受人奚落始重视子孙教育,以出人头地。无奈父亲不是读书料,自己也不争气。

3.生平第一次大挫折

其父秀才,曾国藩不仅未中还被列为反面典型。

4.越笨拙越努力

曾国藩有似其祖父的倔强,发奋用功读书。总结失败在于文章没有大局视野和气势。这一年,曾中了秀才,第二年又中举人。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这一年虚岁28)。读书科举练就了其越挫越勇的性格和崇尚笨拙人生哲学。

第二章为什么要学做圣人

1.京官曾国藩的自卑与焦虑

致力应试,读书仅囿于考试,学术学问全无,在京众精英面前难掩鄙陋,故焦虑自卑。

2.三十而立,学做圣人

3.脱胎换骨干的开始:写日记

第三章惊人的进阶之道

1.自我管理十二条军规

以军规自我约束,第一次大考从从七品升正四品,第二次,从四品到二品,创湖南记录。

2.把择友当作人生第一大事

喜欢结交,急公好义,交友很多。友人对其升迁帮助很大,如穆彰阿。

3.深得道光皇帝欣赏

因曾国藩和道光皇帝志趣相投,做事勤勉尽责,道光崇理学,恰曾对理学也下过苦功。所以深得道光赏识。

第四章从前的官场愣头青

1.郁闷的“副部长”

清朝政治污浊,曾空有一腔热情和抱负。

2.开罪咸丰皇帝

国家问题多,曾不断上书,无奈君主无能,曾竟上了批评圣上三大毛病,结果开罪咸丰。

3.北京,生命中的艰难时刻

得罪朝中众多权臣,心念家乡无奈身上银子不够,咸丰二年(1852年),出任江西考官,得以离京。

第五章“曾剃头”的长沙之辱

1.赴任江西遭家庭变故

其母江氏离世

2.为什么出山

皇帝降诏,令曾帮助团练乡民,曾本不愿,但经友人劝说,心想此为施展自己才华、实现大志的绝好时机。

3.在长沙,成为众矢之的

以铁碗手段扫匪除恶,却动了地方官的奶酪,故成为众矢之的,称其为曾剃头。

4.遭遇真正挫折:差点儿被兵痞杀了

在长沙,一边抓治安,一边练兵。因调动绿营军得罪了总督鲍起豹,其鼓动兵士围攻曾公馆,险些丧命,蒙受大辱。对此,忍气吞声,不与其计较,赴衡阳安心练兵。

第六章湘军为什么牛气

1.创建湘军的苦心与良心

没经验,没专业人才,没军饷,全部自行解决。

2.与咸丰帝的博弈

太平军进攻迅猛,震动朝野,咸丰命曾出军剿叛军。曾念湘军还未练成,以“拖”应付,拒旨不出。一师一友在剿叛军时牺牲。历时一年,练成湘军一万七千多人。

3.曾国藩自杀与湘潭大捷

咸丰四年(1854),义军围攻长沙。曾率军于靖港出战,战败自杀未果。另一路,以少胜多,于湘潭大败太平天国军。这次胜利成了

4.湘军团队是这样设计出来的

一是厚饷;二是将必亲选,兵必自募;三是“选士人,领山农”。四是重视政治教育。

第七章得而复失的湖北巡抚

1.把保卫长官当作一项制度

长沙解围,总结反思,整顿军纪。宣布一条军规:“其将死,其军散”。从制度上保障了兵卒要拥护将领。

2.这句话改变了曾国藩命运

挥师湖北,于城陵矶大败叛军,叛军名将曾天养战死,士气严重受挫,退守武汉。湘军继续进攻拿下武汉。咸丰闻捷报欣赏,但一军机大臣却耳语咸丰:“匹夫居闾里,一呼,蹶起从之者万余人,恐非国家福也。”

3.曾国藩的政治敌手

一为军机大臣首辅祁寯藻,二为彭蕴章。二人皆为保守迂腐之人。因小人进谗,咸丰收回任曾为湖北巡抚的命令。

4.湘军的整体计划为何被打乱?

受小人言,大败叛军,却领了个虚衔无实权,所以募兵筹饷仍困难。此时太平军占据南京。曾通盘考虑,欲夺其他点,再攻南京。而咸丰欲先攻南京,除眼前之疾,一再下令催促,打乱了曾的全盘计划。

第八章 江西困境与“大悔大悟”

1.九江大败后差点儿自杀

取得半壁山田家镇战役胜利后,湘军乘胜攻九江。太平军利用湘军大小船相互配合的特点,利用湖口狭小地势,对湖内外船只各个击破。湖口之战大败,曾的多年心血付之东流,元气大伤,几欲自杀。

2.曾国藩与胡林翼

同乡,京城同事,胡曾为曾部下,现为湖北巡抚。胡出身富贵,曾出自农门。曾调兵给胡,收复武汉,自己却被困九江,狼狈之至。其弟国华国荃带兵营救。适逢太平军被抽去支援南京,曾才无性命之忧了。

3.被皇帝拿掉兵权

江西地方官处处为难湘军数年,军饷无保障,受饥饿之困,曾只得隐忍,煎熬。家父亡故,曾回家治丧。上书皇帝力陈其尴尬境地,皇帝索性让其在家守制三年,等于兵权被夺。

4.蛰伏两年,完成“脱胎换骨”

咸丰七年,曾赋闲在家,功业未成,心生焦虑。静读庄子,与友人书信,反思自身之不足。自我箴言:

矫激近名,扬人之恶,有始无终,怠慢简脱;

平易近人,乐道人善,慎终如始,修节庄敬。

在胡林翼的举荐下,咸丰下诏令曾办理浙江军务。曾为人处世变得更加谦恭有礼。

第九章 安庆这块难啃的骨头

1.曾国藩的二次出山

曾带兵追石达开部,至江西,福建,又命进川追击。曾居家期间,胡林翼指挥湘军收复九江,江西。后义军破江北大营,又攻下庐州。为此,咸丰调湘军李续宾远赴解困,结果,三河之战失败,曾国华战死,湘军精锐尽失。

2.和胡林翼联手攻占安庆

胡林翼等说服咸丰同意其联合曾收复安徽。湘军进攻重点为安庆。派多隆阿进军安徽太湖,大胜,报咸丰,不以为然,因江南大营取得更胜利。进而围攻安庆。

3.湘军的战术:“结硬寨、打呆仗”

曾命其弟围安庆,多隆阿几人负责打援,多次打败陈玉成部。

4.命运之战

太平军围魏救赵之计,大破清军江南大营。肃顺建议,咸丰授曾任两江总督。陈玉成又施围魏救赵之计去攻武汉,但曾不为所动,固守安庆。太平军拼死攻城,曾国荃死守,交战惨烈,太平军败落,安庆收复。咸丰驾崩,胡林翼病逝。

第十章与何桂清的恩怨纠葛

1.成为大清帝国最有权势的人

成为两江总督,手握湘军军权,权重一时。可以调配各方资源,促成了安庆战役胜利。

2.慈禧和奕䜣发动政变

曾一人节制四省,权力更大。

3.清除何桂清集团党羽

与何桂清宿怨很深。当年,杭州告急,何令王有龄延缓出兵,后以王有龄代罗遵殿巡抚浙江。经年,曾以其人之道,使左宗棠巡抚浙江。同治元年,以李鸿章替何系人物薛焕。

第十一章  太平天国最后的战役

1.著名的“天京”攻坚战

布下三路大军围攻天京:中曾国荃,东路李鸿章淮军,南路左宗棠。复制安庆之策,兵分四路,曾国荃直插天京,多隆阿攻,李续宜,鲍超三人围而打援。由于种种原故,只有荃的吉字营孤军深入,李秀成率军十万,两军于雨花台对攻,适逢湘军染疾,情况危急,荃求救于藩。

2.曾国藩人生最焦灼的四十六天

欲解围其弟,却无兵可调。只能尽力保障其军饷供应,令人意外的是自己提拔起来的江西巡抚沈葆祯却断饷不供。终于叛军顶不住了,湘军取雨花台战争胜利。无奈天京城久攻不下。但李鸿章和左宗棠都在期间取得不俗战绩。

3.恩将仇报的沈葆桢

在攻天京城的危急时刻,沈葆桢停止供饷。曾国藩据理力争。但朝廷认为太平军大势已去,转而想办法对付湘军,故有意偏袒沈葆桢。曾国藩此时深知朝廷之意,隐退是最好的选择。但朝廷还是怕与湘军反目,转拨了一批饷银。之后,与沈葆桢决裂,形同陌路。天京久攻不下,朝廷派李鸿章协助,但又不想抢二曾的头功,只写住信催曾国荃快点以免自犯欺君之罪。

第十二章  “将权位二字,推让少许”

1.朝廷的两记闷棍

迫于压力,曾国荃不断挖地道,以寻突破。终于得手,立马攻入城内,相继多处攻陷,胜利在望。赶紧写折子报喜,但等来的非但没有表扬还是一顿批评,责怪其应一鼓作气,接着拿下内城,生擒贼首。接着朝廷又追问天京财富下落,并责怪曾国荃等“骤胜而骄”。

2.曾国荃的经济问题

曾国荃一脸懵逼。原因有二:朝廷猜忌和朝廷向来厌恶曾国荃,南京攻下后大肆屠杀抢掠(据说荃抢得银两几千万)。

3.自剪羽毛,让曾老九离职

慈禧给曾国荃的上谕,实则敲山震虎。曾国藩有自知之明:一让荃辞职还乡,二主动裁撤湘军(攻下南京一个月后就裁荃部下两万多人)。

朝廷因此对曾国藩态度大为改变,兄弟二人的问题也不再追究。曾仍治理两江。

4.与左宗棠的恩怨情仇

南京城攻下,但未捉洪秀全(其服毒已死),洪幼子逃离南京到湖州,曾国藩却报已引火自焚而死。

曾国藩多次帮助提携左宗棠(一为得罪朝廷命官,谕旨处置,曾救助他;曾总督四省时,提拔其出任浙江巡抚)。左宗棠捕得洪幼子,却未奏报曾国藩,越级报至朝廷,因为在内心,左宗棠一直瞧不起曾国藩。朝廷得报后,对曾国藩大加指责。曾国藩一向对左十分宽厚,这次回奏朝廷向左发起攻击。左也不善罢甘休,两人互撕起来。之后,两人互不来往,左常与朋友说曾的坏话,曾却不然,大度宽容。后左宗棠剿西北捻军,但曾不计前嫌仍按规供军饷,曾之宽厚仁爱可见一斑。

第三卷  总督生涯

第十三章两江总督的清与浊

1.不准大排场,只收小礼物

决心整顿吏治。任总督,不欢迎仪式,一切从简。管好自不收礼,二管好身边人,身边工作人员不得欺凌下面官员,不得给亲友安排工作。

2.总督的“养廉银”与“裁撤陋规”

清政府给地方官员的俸禄太少,巡抚总督吃下级,下级吃百姓,直接导致清代“陋规”的产生。“陋规”一方面导致官员腐败,另一面加重了百姓负担。曾减轻赋税,裁撤官员,自己也衣着简,勤俭节约。

3.曾国藩的“小金库”

一面做清官,其实曾也有不少的灰色收入,另有小金库。

第十四章  洋人也是人

1.蛮夷之人,居然也有信义

在与太平天国安庆交战时(1860年),暴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此时,曾才知道洋人是比太平天国更大更为根本祸患,此前其对洋人入侵仍不以为然。他认识到:一洋人武器先进;二洋人与以往的蛮族不一样,他们举止文明,并无消灭清政府之意,只是想获得一些特权。其间海关发生混乱,洋人成立机构税,税款交由清政府,曾大感意外:洋人居然也有信义。

2.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认识到与洋人来往是一种必然,须认真研究,知彼知己。细读《瀛寰志略》。曾国藩对洋人的地理,军事,船舰兴趣很浓,细心研究,其“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不断深化(攻打太平天国军使用洋炮,攻下安庆后,在安庆设内军械所兴办军事工业,后设江制造局),认为军事工业是中国自强之本。

3.三个与众不同的外交观念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他的外交观念变化巨大:第一是对外国人要平等相待,要把外国人当人;第二个与众不同的观念是诚信外交。

第十五章 与接班人李鸿章共同“剿”捻

1.妙手:裁湘留淮

消灭太平天国第二年(1865年,同治四年),接谕北上剿捻。湘军大部分已裁,留有淮军“以济湘勇之穷”。

2.曾国藩的人才大计:塑造李鸿章

曾国藩一向重视人才,“国家之强,以得人为强。”“引用一班能耐劳苦之正人,日久自有大效”。广纳贤才,其门下幕僚有几百人之多。李鸿章早年在曾门下学习文章,对其十分赏识,李进瀚林,后回家乡办团练,浪迹数年无功,遂于1858年投奔曾国藩。曾把李留在身边,悉心栽培。1861年,上海告急,兼创建淮军,1862年李鸿章起行赴上海。经理上海渐有起色,擢为江苏巡抚。后多次帮助湘军。其间虽与曾国藩曾有矛盾,但总能较好处理,不至闹僵,故曾国藩最后交班给他。

3.将河墙战法进行到底

李派精锐部队助曾国藩剿捻。曾以河防之策压缩限制捻军的活动并歼之。河防崩溃,曾国藩久未清剿,压力山大。后朝廷令李鸿章取代曾国藩,初出师不利,但曾始终全力支持李鸿章。后,李坚持曾的河墙战法,以静制动。历时一年,把捻军镇压下去。

第十六章 天津教案:曾国藩是怎么成为“卖国贼”的

1.升任直隶总督,对官场痛加整顿

捻军既灭,朝廷念曾之河防之策立功,同治七年(1868年)任为直隶总督,告别两江总督任时,众人送行。到任直隶后,下力整顿吏治,汰换官员,审理案件,并拟定《直隶清讼事宜十条》及《直隶清讼限期功过章程》,印发至各省。

2.导火线:武兰珍迷拐案

因谣言教堂拐卖儿童来做药,民众对教堂愤愤不平,今因武兰珍被拐卖而矛头指向教堂,反洋教情绪高涨。由于审武兰珍案未给百姓交待,百姓便围困望海楼。法国领事丰大业不满,拔枪打伤中国官员,结果被民众群殴致死,又冲进教堂把两个神父打死。后进一步扩大,打砸消毁公馆洋行等。

3.曾国藩调查“挖眼剖心”事件

尽管身体不好,本可推托,但仍奉命此案。到达天津后,绅士控诉洋教之害,群众反教情绪高涨。曾国藩到天津马上告示绅民,他不是来开战的,并惩办几个地方官员。经调查,传言教会拐小孩,挖眼剖心之事为子虚乌有的谣言。但朝廷发抄曾国藩的奏折时,把自己为国人说话的内容删掉,故举国哗然,曾一下子成了人民公敌。

4.疆臣新领袖李鸿章

曾国藩想查明真相,缉拿真凶,但涉事人多,真凶是谁,难以查明。法国公使施压,要杀掉天津知府知县等三人,但中方拒绝。法方以战争相威胁,曾国藩听后大受刺激,卧床不起,建议朝廷起用学生李鸿章。由两江总督被刺身亡,加上慈禧对曾不满,遂补调曾任两江总督,李鸿章任直隶总督。朝廷下谕,要曾国藩处理好案子再走,于是正法二十人,军徒者二十五人。“内疚神明”,曾偷偷给每位死刑犯发“恤家银”五百两。

李接任时,曾国藩告之与洋人交往以“诚”为好。后来,李鸿章又处置了一些人,天津教案才就此结束。

曾国藩赴任前赴京陛见,在京城倍受冷落。天津教案对其打击甚大,赴任两江总督后不久,郁郁而终。

第四卷  曾国藩的最后岁月

第十七章 大清王朝最后的领航者

1.这个王朝已经不可挽救了

曾国藩有宏图大志,但过与慈禧和朝中重臣的交往,其知他们难堪大任。睌年,多次表示希望早点死,免得看到朝廷的覆亡。

2.为国家办最后一件大事

曾国藩致力兴办洋务,设江南制造局,派员留学(1872年8月派出第一批三十名幼童赴美留学),设翻译馆,翻译众多西方科技著作,作用不少,影响深远。派员留学是其临终前为国办的最后一件大事。

3.虽油尽灯枯,仍然勤奋有恒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曾国藩仍然勤于读书,经理政务。

4.中国传统文化的最后一个偶像

立功,立德,立言,曾国藩全做到了。

曾国藩的成功证明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曾国藩身上的儒学精神,是有活力、有弹性、有容纳力的。

曾国藩做官非常成功,他善于进退,一生出将入相,没有大的跌挫,在传统官场上像他这样成功的并不多见。

当然,曾国藩的一生从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失败的。他是逐日的夸父、填海的精卫、补天的女娲。然而在垂暮之年,他猛然发现自己一生的奋斗,最后竟然如拔刀斫水,并不能丝毫影响水之东流。

第十八章 曾国藩的遗产

1.不给子孙留遗产

曾国藩曾说:盖儿子若贤,则不靠宦囊,亦能自觅衣饭;儿子若不肖,则多积一钱,渠将多造一孽,后来淫佚作恶,必且大玷家声。故立定此志,决不肯以做官发财。

2.曾氏家风成就后人

长子曾纪泽为晚清外交家,次曾纪鸿为晚清数学家,孙子曾广钧为翰林,孙女曾广珊为著名诗人…总之,曾氏人才辈出。

曾国藩家教:(1)从来没有让他学过八股文,没让他参加过科举,而是让他自由地读书,真正增长才干。(2)主张孩子“快乐学习”。“胸中不宜太苦,须活泼泼地,养得一段生机。”(3)让孩子在鼓励和肯定中成长。(4)对待孩子时,能采用比较平等的态度。(5)做到以身作则。(6)注重让孩子在实践中历练,学习处理实际问题的本领。“盖少年之人,使之得见水陆军旅之事,亦足以长见识。”叫其儿子来观看水军。

3.办洋务的后续

其死后,洋务运动进展艰难。留美学生派了四批,后被撤回,因为留学生思想等各方面完全被西化,全都忘本了。回来的学生全部安置再教育,以后也不加重用,所以大部分留学生郁郁终生。

洋务运动其方面也困难重重。比如组建好北洋水师后,十几年不更新,结果被日本超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3,456评论 5 47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5,370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0,337评论 0 33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583评论 1 27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596评论 5 36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572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7,936评论 3 39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595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0,850评论 1 29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01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685评论 1 329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371评论 4 31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951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3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67评论 1 25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3,636评论 2 34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411评论 2 34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