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孩子诸多的能力而言,我以为,写作的能力是一项极其重要且关键的核心能力。
一些孩子没写的时侯,叽叽喳喳地讲个不停,可是你叫他一动笔,他就提笔忘言。有的人说,一个孩子能说就会写,可实际是,很多很会说的孩子写的时候依然困难重重,这说明,会说并不一定会写。
会说的孩子只能说明其口语交际能力发展得不错,但要把口语能力转化为写作能力,还得经过大脑由口语模式转化为写作的模式。一个人的语言中枢绝大部分在大脑的左半侧,少部分在右半侧。一个人能顺畅地进行口语表达,主要在于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但一个人要进行写作,除了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参与外,还有远比语言中枢参与得多的其它神经中枢的参与。
交谈的时候,开启的是口语的模式,写作的时候,开启的是写作的模式,两者之间有联系,但并不完全一致,说可以是写的基础,但说远不等于写。比如写的时候就需要把口语转换成书面语,把口语转换成文字符号、书面语言,这其间还需要组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还要谋篇布局,适当的写作技巧,它远比口头语言来得复杂和困难。
孩子惧怕写是正常的。因为写作挑战的是一个人的语言、逻辑思维、组织材料,表达观点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
如何让孩子不惧怕写?
最好的方式就是经常开启孩子写作的模式。平常孩子的写作,皆是老师命题作文,这种作文尽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训练孩子的写作思维,但一大弊端是老师限定了写作了范围,在表达时不能做到无拘无束自由表达,所以所起作用有限。
真正能开启孩子写作模式的应该是让孩子记日记。
首先是日记所记内容广泛,生活琐事,一切风物,乃至随思所想,情感的变幻起伏等皆可记叙。什么都可记,什么都可写,取材的广泛省去了孩子选材的烦恼。
其次是日记表真情。凡所记叙,皆是令人难忘、印像深刻的,或者自己情动而辞发真情为文,它避免了无病的呻吟,"为赋新诗强说愁"的尴尬。
再次,由于它没有严格的要求,孩子下笔没什么负担,一切轻松自然,所以往往最能真情为文,因此时有好词、佳段、美篇也未可知。写作最佳的状态不就是好好说话,把自己想说的话清楚明白地写出来,直抒胸臆而已?这种写作反而能在最大限度上训练孩子的写作思维。
若要孩子不再惧怕写作,非得时常开启他们的写作模式,锻炼他们的写作思维不可。最能时常开启一个孩子写作模式,训练他们写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的,我认为还是日记的形式简便易行。
写作无他,唯多写而己,写着写着,表达也就不会是什么难事了。
当然,不一定非得日日记,几天一记,一周一记也未尝不可。
2017.3.24